一种支架专制可回收静脉瓣膜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338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专制可回收静脉瓣膜及方法,包括瓣膜区、瓣膜体部和叶瓣,所述瓣膜体部位于所述瓣膜区的底端,所述叶瓣位于所述瓣膜体部的底端,所述瓣膜区的顶端设置有框架,所述瓣膜区的内部设置有瓣膜支撑体,所述框架由连接杆、回收钩、短杆、连接环、长杆和倒钩构成,所述瓣膜支撑体由瓣膜区长杆、瓣膜骨架和瓣膜中轴段构成。有益效果:解决现有静脉支架流入道不稳定、单纯静脉瓣膜型支架支撑范围不足这两大关键问题,满足径向支撑力、柔顺性、稳定流入道血流的静脉重建三大要求;并匹配已有静脉支架系统,满足髂股静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各类解剖和病理条件下的需求。病变患者各类解剖和病理条件下的需求。病变患者各类解剖和病理条件下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专制可回收静脉瓣膜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静脉瓣膜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支架专制可回收静脉瓣膜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髂静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主要包括非血栓性髂静脉病变、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清除后残余髂静脉狭窄以及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疾病谱之一。髂静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症状轻者表现为下肢肿胀、静脉曲张、疼痛等,严重者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硬皮症甚至溃疡等皮肤营养障碍。不仅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是对劳动力和医疗费用的极大消耗。
[0003]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转流曾是这

病变主要治疗措施,但开放性手术创伤巨大,且转流桥通畅率并不理想,现已被临床摒弃。随着腔内技术的革新和介入材料的发展,经皮穿刺支架成形术逐渐完全取代传统的开放性转流手术。不仅创伤小,恢复快,且通畅率远高于传统的转流桥通畅率,3年初期通畅率由转流桥的40%上升至支架成形术的70%。然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静脉植入器械主要是移植的动脉系统的植入器械,存在较多缺陷,并不能满足髂股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专制可回收静脉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瓣膜区(1)、瓣膜体部(2)和叶瓣(3),所述瓣膜体部(2)位于所述瓣膜区(1)的底端,所述叶瓣(3)位于所述瓣膜体部(2)的底端,所述瓣膜区(1)的顶端设置有框架(4),所述瓣膜区(1)的内部设置有瓣膜支撑体(5),所述框架(4)由连接杆(6)、回收钩(7)、短杆(8)、连接环(9)、长杆(10)和倒钩(11)构成,所述回收钩(7)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6)的顶端,所述短杆(8)连接于所述连接杆(6)的底端,所述长杆(10)通过所述连接环(9)与所述短杆(8)相配合连接,所述倒钩(11)连接于所述长杆(10)的底端,所述瓣膜支撑体(5)由瓣膜区长杆(12)、瓣膜骨架(13)和瓣膜中轴段(14)构成,所述瓣膜区长杆(12)与所述瓣膜骨架(13)连接,所述瓣膜中轴段(14)连接于所述瓣膜骨架(13)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专制可回收静脉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瓣膜体部(2)为网状结构,所述叶瓣(3)共设置有三组,所述叶瓣(3)底部形成叶瓣连接部(15),所述叶瓣连接部(15)为翘起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专制可回收静脉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杆(8)顶端的连接处形成与所述连接杆(6)相匹配的回收点一(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专制可回收静脉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9)的侧边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短杆(8)和所述长杆(10)相匹配的回收点二(1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专制可回收静脉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为自膨式镍钛合金材质,所述框架(4)为伞形或上部伞形加下部圆柱形的结构。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信武蒲蕻吉仇鹏姜易宏吴昭瑜胡佳腾叶开创王瑞华秦金保赵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