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布生产加工用转杯纺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323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棉布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棉布生产加工用转杯纺纱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台板。转速传感器、第二牵引杆和第二牵引桶的使用,可以通过第二牵引杆和第二牵引桶对纤维条进行导移工作,进而提高了纤维条的移动消耗,而转速传感器可以感应第二牵引杆的转速,继而在纤维条出现交叉缠绕时,因为交叉缠绕纤维条的厚度较高的缘故,使得第二牵引杆的转速受到影响,进而使得转速传感器在感受到第二牵引杆转速出现问题时,对报警器传输信号,使得报警器发出报警,继而可以让使用者快速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消耗和预防性。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消耗和预防性。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消耗和预防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布生产加工用转杯纺纱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棉布加工
,具体为一种棉布生产加工用转杯纺纱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新型纺纱方式。其中,转杯纺纱机由于其具有纺纱速度高、卷装容量大、适纺性较好和能够兼纺优低原料和低级原料的特点,已成为新型纺纱技术中技术最成熟、应用面最广、经济性较高的纺纱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投入大规模工业应用至今,经过40多年的发展,转杯纺产品从初期的粗布、鞋面布、台布等,发展到如今的牛仔布、竹节布、府绸以及针织品等,各种非棉产品也在积极地开发中。转杯纺纱属于自由端纺纱工艺领域。自由端纺纱早在1872年在美国就有人申请过专利,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以后的四五十年间,一直都处在研制和试验阶段,因而没有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0003]目前市场上的转杯纺纱机在纺纱输送过程中,大多都是通过转杯对纤维条进行牵引,然后将牵引后的纤维条传输至纺纱设备内部的,但是单一的转杯牵引无法防止纤维条因为松弛导致出现交叉缠绕现象,而交叉缠绕的纤维条又会极大的影响后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布生产加工用转杯纺纱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台板(4),所述平台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牵引箱(5),所述牵引箱(5)顶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6),所述旋转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8),所述驱动齿轮(8)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被动齿轮(9),所述被动齿轮(9)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牵引杆(10),所述第一牵引杆(10)中心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牵引桶(11),所述牵引箱(5)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报警器(12),所述牵引箱(5)内腔中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两个所述支撑柱(3)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功能板(14),所述第一功能板(14)前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5),所述第一伸缩杆(15)远离第一功能板(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板(16),所述调节板(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17),所述调节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8),所述螺纹杆(18)两侧的外表面均活动连接有移动块(19),所述移动块(1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弧板(20),两个所述支撑柱(3)之间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二功能板(21),所述第二功能板(21)前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22),所述第二伸缩杆(22)远离第二功能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牵引板(23),所述牵引板(23)内腔的中心固定连接有隔板(24),所述隔板(24)的后端活动连接有转速传感器(25),所述转速传感器(2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转速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应芬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兴源色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