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264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装置包括反力横梁、两反力固定支座、两传力棒、力传感器、传力盒、套筒、位移传感器、连接棒、施力机构,套筒固定于预埋槽道的剪切测试点,传力盒套设在套筒外,力传感器连接传力盒和连接棒,连接棒与反力横梁滑动连接且与施力机构固定连接并受施力机构能驱使与反力横梁相对运动,两反力固定支座对称地分设在该剪切测试点的两侧并与预埋槽道固定连接,两传力棒对称分设在该连接棒的两侧,两传力棒的一端与反力横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顶抵预埋槽道,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横向剪切测试点的移动距离。该测试装置适用范围广,组成部件少,易于装卸,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携带。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木工程检测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埋槽道横向剪切承载力是预埋槽道和混凝土组合体中预埋槽道的一项重要力学指标,对其进行原位测定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预埋槽道和混凝土组合体中预埋槽道的力学性能。目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承载力原位测试装置主要由加力机构和反力机构两部分组成,其中,反力机构主要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组合体上或另外采取搭设反力框架的方式。部分非原位测试装置为将槽道单独固定于仪器上模拟预埋槽道的实际使用情况,然后使用剪切套施加剪切力进行检测。
[0003]现有预埋槽道横向剪切原位试验装置的最主要问题体现在反力机构上: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反力框架,会对组合体造成永久性破坏。而采用搭设反力框架的方式,反力框架自身体积大,安装工序繁杂,且仅能开展小型组合体的原位试验,并无法满足大体积或连续组合体的原位试验需求。
[0004]此外,现有预埋槽道横向剪切试验装置的体积较为庞大、构造笨重,便携性非常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它包括自反力模块、加力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该自反力模块包括反力横梁、两反力固定支座、两传力棒,该加力模块包括传力盒、套筒、连接棒、施力机构,该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该套筒的中心孔对准剪切测试点且套筒的中心轴线垂直预埋槽道,该套筒与预埋槽道之间通过置于剪切测试点的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固定连接,该传力盒套设在该套筒外周身,该力传感器两受拉端分别连接该传力盒和连接棒的一端,该连接棒的另一端穿过反力横梁并与反力横梁滑动连接,且连接棒的另一端与施力机构连接并将反力横梁限位在施力机构与预埋槽道之间,该施力机构能驱使连接棒与反力横梁相对运动使连接棒背离剪切测试点运动,该连接棒、力传感器两受拉端、剪切测试点的连线为一直线且该直线垂直于套筒的中心轴线和预埋槽道,该两反力固定支座对称地分设在该剪切测试点的两侧并与预埋槽道固定连接,该两传力棒与该连接棒平行并对称分设在该连接棒的两侧,该两传力棒的一端与反力横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顶抵预埋槽道,该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该横向剪切测试点朝横向剪切方向的移动距离。
[0008]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聚四氟乙烯垫圈,该聚四氟乙烯垫圈置于传力盒与预埋槽
道之间。
[0009]一实施例之中:该两反力固定支座上各设有一盲孔,该两传力棒的另一端对应置于该两盲孔中并与盲孔的盲端顶抵。
[0010]一实施例之中:每一反力固定支座与预埋槽道之间通过若干沿预埋槽道均匀间隔布设的第二螺栓与第二螺母固定连接。
[0011]一实施例之中:该力传感器为S型力传感器。
[0012]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螺栓为T型螺栓。
[0013]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二螺栓为T型螺栓。
[0014]一实施例之中:该施力机构包括旋转操作扳手和施力螺母,该连接棒的另一端攻有外螺纹,该施力螺母与该连接棒的另一端螺接并使反力横梁限位在施力机构与预埋槽道100之间,该旋转操作扳手与该施力螺母适配连接。
[0015]一实施例之中:该施力机构为穿心液压千斤顶,该穿心液压千斤顶与连接棒的另一端连接并顶抵于反力横梁。
[0016]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方法,采用所述的原位测试装置;首先通过施力机构对整个原位测试装置进行预紧使整个原位测试装置各部件之间紧密接触,消除各部件的虚位移;然后,再次通过施力机构拉动连接棒相对反力横梁运动,带动预埋槽道剪切测试点移动,当通过位移传感器测得剪切测试点移动到达设定距离后,施力机构保持当前对连接棒施加的力恒定,读取力传感器测得的力值,即为该预埋槽道受到的横向剪切承载力。
[0017]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0018]1、本案所述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可直接安装于预埋槽道与混凝土的组合体上对预埋槽道的横向承载力进行测试,试验过程中不对预埋槽道与混凝土组合体造成破坏,原位测试装置适用于不同形状表面的组合体中预埋槽道的横向承载力测试,不拘泥于平面,如剪力墙的预埋槽道,也可适用于特定弧度的管片。
[0019]2、整套测试装置组成部件少,构造简单,传力路径明确,易于装卸,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
[0020]3、孔聚四氟乙烯垫圈置于传力盒与预埋槽道之间,可有效减少传力盒、套筒与组合体混凝土表面之间的摩擦,提高测试精度。
[0021]4、通过传力盒和套筒将力传递至预埋槽道的剪切测试点的第一螺栓上,最大限度减小了剪切试验过程中横向拉力对第一螺栓产生的集中应力和弯矩。
[0022]5.每一反力固定支座与预埋槽道之间通过若干沿预埋槽道均匀间隔布设的第二螺栓与第二螺母固定连接,在反力固定支座与预埋槽道之间形成多个固定点,有效分散测试过程中通过反力固定支座传递到预埋槽道上的力,反力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图1为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内部的反力标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查阅图1,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包括自反力模块、加力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该自反力模块包括反力横梁1、两反力固定支座2、两传力棒3,该加力模块包括传力盒5、套筒6、连接棒8、施力机构9,该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力传感器4、位移传感器7,该套筒6的中心孔对准剪切测试点且套筒6的中心轴线垂直预埋槽道100,该套筒6与预埋槽道100之间通过置于剪切测试点的第一螺栓101和第一螺母102固定连接,该传力盒5套设在该套筒6外周身,该力传感器4两受拉端分别连接该传力盒5和连接棒8的一端,该连接棒8的另一端穿过反力横梁1并与反力横梁1滑动连接,且连接棒8的另一端与施力机构9连接并将反力横梁1限位在施力机构9与预埋槽道100之间,该施力机构9能驱使连接棒8与反力横梁1相对运动使连接棒8背离剪切测试点运动,该连接棒8、力传感器4两受拉端、剪切测试点的连线为一直线且该直线垂直于套筒6的中心轴线和预埋槽道100,该两反力固定支座2对称地分设在该剪切测试点的两侧并与预埋槽道100固定连接,该反力固定支座与预埋槽道接触的接触面与预埋槽道的管片的表面(一般为弧形面)相吻合,该两反力固定支座2与剪切测试点具有间隔距离,该两传力棒3与该连接棒8平行并对称分设在该连接棒8的两侧,该两传力棒3的一端与反力横梁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顶抵预埋槽道100,该位移传感器7用于测量该横向剪切测试点朝横向剪切方向的移动距离。剪切测试点的移动与套筒6、传力盒5的移动为同步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反力模块、加力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该自反力模块包括反力横梁、两反力固定支座、两传力棒,该加力模块包括传力盒、套筒、连接棒、施力机构,该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该套筒的中心孔对准剪切测试点且套筒的中心轴线垂直预埋槽道,该套筒与预埋槽道之间通过置于剪切测试点的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固定连接,该传力盒套设在该套筒外周身,该力传感器两受拉端分别连接该传力盒和连接棒的一端,该连接棒的另一端穿过反力横梁并与反力横梁滑动连接,且连接棒的另一端与施力机构连接并将反力横梁限位在施力机构与预埋槽道之间,该施力机构能驱使连接棒与反力横梁相对运动使连接棒背离剪切测试点运动,该连接棒、力传感器两受拉端、剪切测试点的连线为一直线且该直线垂直于套筒的中心轴线和预埋槽道,该两反力固定支座对称地分设在该剪切测试点的两侧并与预埋槽道固定连接,该两传力棒与该连接棒平行并对称分设在该连接棒的两侧,该两传力棒的一端与反力横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顶抵预埋槽道,该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该横向剪切测试点朝横向剪切方向的移动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四氟乙烯垫圈,该聚四氟乙烯垫圈置于传力盒与预埋槽道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原位自反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反力固定支座上各设有一盲孔,该两传力棒的另一端对应置于该两盲孔中并与盲孔的盲端顶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埋槽道横向剪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朝昀陈荣淋叶增华郝卫曾伟鹏戴峥
申请(专利权)人:华土木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