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衬底、具有该下衬底的显示装置及制造该下衬底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248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衬底,一种具有该下衬底的显示装置以及一种制造该下衬底的方法,下衬底包括像素区域和电路区域。图像在像素区域显示。第一信号电极设置在电路区域。第一绝缘层包括开口,第一信号电极通过该开口露出。第二信号电极设置在电路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上,并与第一信号电极间隔开。第二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并包括接触孔,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该接触孔露出。导电层将第一信号电极电连接到第二信号电极。因此,制造工序得以简化,从而使下衬底的生产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衬底、具有下衬底的显示装置和制造该下衬底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提高生产率的下衬底、具有该下衬底的显示装置和制造该下衬底的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传统的液晶显示(LCD)装置包括下衬底,上衬底和介于上、下衬底之间的液晶层。下衬底包括显示区域和邻近该显示区域的周围区域。多个像素设置在显示区域,并且这些像素以矩阵形式排列。每个像素包括栅极线,数据线,薄膜晶体管(TFT)以及像素电极。TFT电连接到像素电极、栅极线和数据线上。将一驱动电压施加到栅极线的栅极驱动集成电路(IC)上形成于周围区域内。栅极驱动IC形成在与TFT相同的层上。当栅极驱动IC与TFT一起形成在下衬底上时,可以减小LCD装置的体积和大小。然而,栅极驱动IC在制造工序中会有缺陷,在栅极驱动IC和上衬底之间可能形成寄生电容,从而使下衬底的生产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提高生产率的下衬底。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一种含有上述下衬底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一种制造上述下衬底的方法。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的下衬底包括像素区域和电路区域。图像在像素区域显示。第一信号电极布置在电路区域。该第一信号电极通过第一绝缘层的开口露出。第二信号电极布置在电路区域内的第一绝缘层上,并与第一信号电极间隔开。第二绝缘层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上,并包括接触孔。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该接触孔露出。导电层将第一信号电极电连接到第二信号电极。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下衬底包括像素区域和电路区域。图像在像素区域显示。第一信号电极布置在电路区域内。第一信号电极通过第一绝缘层的开口露出。第二信号电极布置在电路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上,并与第一信号电极间隔开。第二绝缘层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上,并包括第一接触孔。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该第一接触孔露出。第三绝缘层布置在第二绝缘层上,并包括第二接触孔。邻近第一接触孔的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第二接触孔露出。导电层通过第一和第二接触孔将第一信号电极电连接到第二信号电极。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显示装置包括下衬底和对应于该下衬底的上衬底。该下衬底包括布置在电路区域的第一信号电极;具有开口的第一绝缘层;第二信号电极,该第二信号电极布置在电路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上并与第一信号电极间隔开;第二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上以包括接触孔;以及导电层,该导电层通过该接触孔将第一信号电极电连接到第二信号电极。第一信号电极通过第一绝缘层的开口露出。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接触孔露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显示装置包括下衬底和对应于该下衬底的上衬底。该下衬底包括布置在电路区域的第一信号电极;第一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包括开口;第二信号电极,该第二信号电极布置在电路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上并与第一信号电极间隔开;第二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上以包括第一接触孔;第三绝缘层,该第三绝缘层布置在第二绝缘层上以包括第二接触孔;以及导电层,该导电层通过第一和第二接触孔将第一信号电极电连接到第二信号电极,第一信号电极通过第一绝缘层的开口露出。该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接触孔露出。邻近第一接触孔的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第二接触孔露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提供一种制造下衬底的方法如下。下衬底包括像素区域和电路区域。第一信号电极形成在电路区域内。第一绝缘层形成在具有第一信号电极的电路区域。第二信号电极形成在第一绝缘层上。第二信号电极与第一信号电极间隔开。第二绝缘层形成在具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二信号电极的电路区域内。将第一和第二绝缘层构图以形成接触孔。第一和第二信号线通过该接触孔露出。形成导电层,该导电层将第一信号电极电连接到第二信号电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制造下衬底的方法如下。下衬底包括像素区域和电路区域。第一信号电极形成在电路区域内。第一绝缘层形成在具有第一信号电极的电路区域。第二信号电极形成在第一绝缘层上。第二信号电极与第一信号电极间隔开。第二绝缘层形成在第一绝缘层和第二信号电极上。第三绝缘层形成在第二绝缘层上。将第三绝缘层构图以形成第一接触孔。对应于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的第二绝缘层通过第一接触孔露出。将第一和第二绝缘层构图以形成第二接触孔。第一和第二信号线通过该接触孔露出。第二接触孔比第一接触孔小。形成导电层,该导电层将第一信号电极电连接到第二信号电极。因此,绝缘层包括开口,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该开口露出,并且第一信号电极通过导电层电连接到第二信号电极,由此防止与接触孔相邻的区域对应的导电层开路。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的示范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范实施例的反射透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范实施例的反射透射LCD装置的平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范实施例的栅极电路区域的平面图;图4A是沿着图3的II-II′线的横截面图; 图4B是沿着图3的III-III′线的横截面图;图5A至5G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范实施例的制造下衬底的方法的横截面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范实施例的反射透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范实施例的栅极电路区域的平面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范实施例的反射透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范实施例的栅极电路区域的平面图;图10A至10D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范实施例的制造下衬底的方法的横截面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范实施例的反射透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范实施例的栅极电路区域的平面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范实施例的反射透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范实施例的栅极电路区域的平面图;图15A是沿着图14的VIII-VIII′线的横截面图;图15B是沿着图14的IX-IX′线的横截面图;以及图16A至16D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范实施例的制造下衬底的方法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范实施例的反射透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范实施例的反射透射LCD装置的平面图。参照图1,反射透射LCD装置400包括下衬底100,对应于该下衬底100的上衬底200以及介于上下衬底100和200之间的液晶层300。参照图2,下衬底100包括含有多个像素的像素区域PP,与像素区域PP邻近布置以驱动该像素区域PP的栅极电路区域GCP以及数据电路区域DCP。像素区域PP包括多个像素部分,该像素部分通过相互邻近的多个栅极线和数据线GL和DL来定义。栅极线GL基本垂直于数据线DL。在每个象素部分中设置具有TFT120的象素、电连接到TFT120的第一透射电极151以及第一反射电极161。栅极电路区域GCP依次电连接到栅极线GL以提供栅极信号给栅极线GL。数据IC单元DCP电连接到数据线DL以输出数据信号给数据线DL。栅极电路区域GCP形成在与像素区域PP的像素相同的层上。栅极电路区域GCP和像素通过薄膜沉积工序形成在下衬底100上。再次参照图1,下衬底100包括第一栅电极121a和第二栅电极121b。第一栅电极121a形成在第一板110的像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衬底,包括:第一信号电极,该第一信号电极设置在电路区域内;第一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包括开口,第一信号电极通过该开口露出;第二信号电极,该第二信号电极设置在电路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上,并与第一信号电极间隔开; 第二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该第二绝缘层包括接触孔,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该接触孔露出;以及导电层,该导电层将第一信号电极电连接到第二信号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3-10-20 72907/03;KR 2003-11-3 77222/03;KR 201.一种下衬底,包括第一信号电极,该第一信号电极设置在电路区域内;第一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包括开口,第一信号电极通过该开口露出;第二信号电极,该第二信号电极设置在电路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上,并与第一信号电极间隔开;第二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该第二绝缘层包括接触孔,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该接触孔露出;以及导电层,该导电层将第一信号电极电连接到第二信号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衬底,其中第一信号电极通过第一绝缘层的开口部分地露出,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接触孔部分地露出。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衬底,其中导电层还包含透射电极和反射电极,该透射电极包括透明导电材料,而反射电极设置在透射电极上,且该反射电极包括反射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的下衬底,其中该反射电极对应于透射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衬底,其中导电层的一部分设置在接触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下衬底,其中导电层的端部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以覆盖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该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接触孔部分地露出。7.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衬底,其中接触孔对应于导电层。8.根据权利要求3的下衬底,还包括设置在像素区域内的栅极线;设置在像素区域内的数据线;设置在像素区域内的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包括电连接到栅极线的栅电极,电连接到数据线的源电极,以及与源电极间隔开的漏电极;及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的像素电极,其中第二绝缘层包括另一开口,漏电极通过该开口电连接到像素电极。9.根据权利要求8的下衬底,其中像素电极还包括透射电极和反射电极,该透射电极包括透明导电材料,而反射电极设置在透射电极上,该反射电极包括反射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1的下衬底,其中第二绝缘层包括无机绝缘层和设置在无机绝缘层上的有机绝缘层。11.一种下衬底,包括设置在电路区域内的第一信号电极;第一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具有开口,第一信号电极通过该开口露出;第二信号电极,该第二信号电极设置在电路区域的第一绝缘层上,并与第一信号电极间隔开;第二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且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一接触孔,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该第一接触孔露出;第三绝缘层,该第三绝缘层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且第三绝缘层包括第二接触孔,邻近第一接触孔的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该第二接触孔露出;以及导电层,该导电层将第一信号电极通过第一和第二接触孔电连接到第二信号电极。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下衬底,其中第一信号电极通过第一绝缘层的开口部分地露出,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第一接触孔部分地露出,邻近第一接触孔的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通过第二接触孔部分地露出。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下衬底,其中导电层还包括透射电极和反射电极,该透射电极包括透明导电材料,而反射电极设置在透明电极上,且反射电极包括反射材料。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下衬底,其中该透射电极对应于第二接触孔,且透射电极的端部设置在通过第二接触孔露出的第二绝缘层的露出部分上。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下衬底,其中该反射电极设置在透射电极上。1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下衬底,该下衬底包括设置在电路区域内的第一信号电极;第一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包括开口,第一信号电极通过该开口露出;第二信号电极,该第二信号电极设置在电路区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炫荣尹柱善金奉柱太胜奎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