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削加工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36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削加工刀具,切削部件包括切削部和连接部,夹持部件包括夹持部和柄部,连接部和夹持部配合实现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的连接,连接部的外周面上设有螺旋凹进,连接部的端面上设有与外周面同轴的定位凸台,夹持部的内周面上设有螺旋凸起,夹持部的底面上开设有与内周面同轴的定位内孔,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装配到位时,螺旋凹进与螺旋凸起配合,外周面与内周面过盈配合,定位凸台的外圆柱面与定位内孔的内柱面过盈配合且具有过盈量t,应满足:0.005mm≤t≤0.01m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钻削加工刀具具有装卸方便、定位精度高、稳定可靠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削加工刀具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金属切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削加工刀具。

技术介绍

[0002]在钻削加工中,为了延长切削部分的使用寿命,通常采用较为贵重的硬质合金或类似材料作为刀具材料,由于此类材料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的特点,加工极为困难,这使得钻削刀具用材成本和加工成本都较高。
[0003]现有技术中,钻削刀具一般是由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组装而成,其中切削部件由硬度大、耐磨性能强的硬质合金或类似的材料制成,而夹持部件由具有较大弹性的材料制成,当切削部件被磨损后可单独更换切削部件,从而可降低钻削加工的成本。但是此类刀具一般采用两片式的夹紧结构,利用夹紧机构的弹性变形张开微小的夹角实现夹紧和定位,定位强度不高,切削部件容易脱落,且夹持部件的寿命短。
[0004]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09262027A公开了一种夹持稳定的钻削刀具,切削部件外圆周面和夹持部件内周面有变化的过盈,外周面、内周面配合本质上指的是内孔壁、外圆柱的间隙过盈配合,扭入过程中,先是间隙配合,后过盈配合,最后再至间隙配合。采用内外周面过盈夹持时,虽然可以实现周面的过盈夹持,但是周面的过盈弧度较小,且周面过盈接触面积有限,无法非常牢固的对刀头进行夹持,大的进给切削时容易产生振动,导致被加工孔的表面质量降低,孔径公差及一致性变差。
[0005]另外,中国专利文献CN105537654A公开了一种钻削加工刀具,凹进和凸起配合本质上是指螺纹牙形的间隙过盈配合,扭入过程中,先是间隙配合,后过盈配合,最后再至间隙配合,负的间隙指的是过盈量。采用螺纹过盈夹持时,虽然可以实现螺纹的过盈夹持,但是螺纹中径过盈尺寸准确控制难度较大,同时螺纹过盈位置发生在螺纹牙型的两侧,接触面积小刀头周向心能力较差,轴向定位面完全接触,批量安装时,刀头的轴向、周向跳动精度难以保证,且螺纹过盈只能实现对切削部件夹持,无法中心定心。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卸方便、定位精度高、稳定可靠的钻削加工刀具。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钻削加工刀具,包括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所述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关于分体式钻削加工刀具的中心轴对称,所述切削部件包括切削部和连接部,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夹持部和柄部,所述连接部和夹持部配合实现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的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上设有螺旋凹进,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外周面同轴的定位凸台,所述夹持部的内周面上设有螺旋凸起,所述夹持部的底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内周面同轴的定位内孔,所述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装配到位时,所述螺旋凹进与所述螺旋凸起配合,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内周面过盈配合,所述定位凸台的外圆柱面与所述定位内孔的内柱面过盈配合且具
有过盈量t,应满足:0.005mm≤t≤0.01mm。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0]所述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装配过程中,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内周面具有变化的过盈量,且过盈量t1应满足:

0.1mm≤t1≤0.05mm。
[0011]所述切削部与连接部交界处设有轴向定位面,所述夹持部上设有和轴向定位面对应的轴向面,所述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装配到位时,所述轴向定位面和轴向面之间的间隙h3=0。
[0012]所述切削部上设有扭矩传递面,所述夹持部上设有两个分别和两个所述扭矩传递面对应的周向面,所述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装配到位时,所述扭矩传递面和周向面之间的间隙为t3,应满足:0≤t3≤0.05mm。
[0013]所述螺旋凹进与所述螺旋凸起配合到位时,所述切削部件的最大周向扭入角度为γ,应满足:70
°
≤γ≤130
°

[0014]所述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装配到位时,所述定位凸台的端面与所述定位内孔的底面之间的间隙为h1,应满足:0<h1≤0.2mm。
[0015]所述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装配到位时,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夹持部的底面之间的间隙为h2,应满足:0<h2≤0.2mm。
[0016]所述定位凸台的半径为R2,所述连接部的半径为R,应满足:4mm≤R≤32mm,0.3R≤R2≤0.7R。
[0017]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轴向定位面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定位凸台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1,应满足:4mm≤L≤15mm,0.2L≤L1≤0.4L。
[0018]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外圆柱面之间设有半径为R1的圆形倒角,所述定位凸台的端面与外圆柱面之间设有角度为A的倾斜倒角,应满足:0.5mm≤R1≤2mm,30
°
≤A≤60
°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本专利技术的钻削加工刀具,连接部的外周面上设有螺旋凹进,连接部的端面上设有与外周面同轴的定位凸台,夹持部的内周面上设有螺旋凸起,夹持部的底面上开设有与内周面同轴的定位内孔,切削部件和夹持部件装配到位时,螺旋凹进与螺旋凸起配合,外周面与内周面过盈配合,定位凸台的外圆柱面与定位内孔的内柱面过盈配合且具有过盈量t,应满足:0.005mm≤t≤0.01mm,螺旋凹进与螺旋凸起配合可以保证切削部件不脱落,外周面与内周面过盈配合的同时,定位凸台的外圆柱面与定位内孔的内柱面过盈配合,采用双重过盈配合结构,在进行切削时,不仅夹持部件的内周面承受径向力,底部的内柱面亦可分担切削时产生的径向力,不仅定位强度和精度更高,且能够更好地分散切削时的径向力,使切削更加稳定,且外周面与内周面以及定位凸台与定位内孔的配合均为360
°
定位,加大了过盈支撑弧度的同时,增加了过盈接触面积,有效避免两片式弹性结构在使用中容易产生变形造成定位精度差、夹持部件寿命短等问题,定位凸台与定位内孔配合可以对切削部件定心起到导向校正作用,使切削部件能够更加准确地定心,提高装配精度,过盈量t满足:0.005mm≤t≤0.01mm,既可以保证过盈配合能够实现,又不会提高钻削加工刀具的制作难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钻削加工刀具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钻削加工刀具的主视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钻削加工刀具的左视图。
[0024]图4是图2的A

A剖视图。
[0025]图5是图3的B

B剖视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钻削加工刀具切削部件的立体结构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钻削加工刀具切削部件的主视图。
[0028]图8是图7中F处的局部示意图。
[0029]图9是图7的G

G剖视图。
[0030]图10是图7的E

E剖视图。
[0031]图11是本专利技术钻削加工刀具夹持部件的立体结构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削加工刀具,包括切削部件(1)和夹持部件(2),所述切削部件(1)和夹持部件(2)关于分体式钻削加工刀具的中心轴(9)对称,所述切削部件(1)包括切削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夹持部件(2)包括夹持部(21)和柄部(22),所述连接部(12)和夹持部(21)配合实现切削部件(1)和夹持部件(2)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的外周面(121)上设有螺旋凹进(122),所述连接部(12)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外周面(121)同轴的定位凸台(13),所述夹持部(21)的内周面(211)上设有螺旋凸起(212),所述夹持部(21)的底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内周面(211)同轴的定位内孔(23),所述切削部件(1)和夹持部件(2)装配到位时,所述螺旋凹进(122)与所述螺旋凸起(212)配合,所述外周面(121)与所述内周面(211)过盈配合,所述定位凸台(13)的外圆柱面(131)与所述定位内孔(23)的内柱面(231)过盈配合且具有过盈量t,应满足:0.005mm≤t≤0.0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削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件(1)和夹持部件(2)装配过程中,所述外周面(121)与所述内周面(211)具有变化的过盈量,且过盈量t1应满足:

0.1mm≤t1≤0.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削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11)与连接部(12)交界处设有轴向定位面(111),所述夹持部(21)上设有和轴向定位面(111)对应的轴向面(213),所述切削部件(1)和夹持部件(2)装配到位时,所述轴向定位面(111)和轴向面(213)之间的间隙h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削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11)上设有扭矩传递面(14),所述夹持部(21)上设有两个分别和两个所述扭矩传递面(14)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爱胜向良雄项兴东刘伟文娟蒋松松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