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231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装置,其结构包括车轮、直角框、电动机、蓄电池、连杆,车轮转动配合在直角框上,且与连杆一端间隙配合,直角框设有两个,之间连接有蓄电池,蓄电池下通过连杆设有电动机,在助力体上设有收圈装置和支撑结构,利用收圈装置和支撑结构在扯兜上相配合,当连杆水平端逐渐偏斜在电动机上时,将会带动推把同步向下滑动在电动机上,并借助其内部的支撑结构对收圈装置在推把同一水平上推动,在收圈装置牵拉下,引导扯兜和叠压垫顺势拉伸卡合在杆体上,对杆体的偏斜进行纠偏扶正。偏斜进行纠偏扶正。偏斜进行纠偏扶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特别的,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燃油汽车采用机械摩擦力进行制动,新能源汽车则可通过电机反拖力矩对车辆进行制动,同时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储存于电池中,从而节省车辆能量消耗,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装置在使用时会出现以下弊端:因电动机在连杆支撑下会产生感应电流给电池使用双线接触式充电,并对车轮产生阻力让汽车停下,当车轮不再连续性给连杆垂直端向上的携带引导力,让连杆连接支撑点仅剩下电动机的橄榄球结构表面上一个,且受重力影响其水平端会逐渐偏斜支撑在电动机上,再沿着电动机的橄榄球结构表面对双节输电板进行反向托举,以致于带动电动机与电池刚性碰撞,从而由双线接触变成圆形接触面,造成电池的电能储存制造运行会突然消失,影响车辆的制动感,削弱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装置,其结构包括车轮、直角框、电动机、蓄电池、连杆,所述车轮转动配合在直角框上,且与连杆一端间隙配合,所述直角框设有两个,之间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下通过连杆设有电动机,所述连杆包括杆体、双节输电板、推把、助力体、衔接板,所述杆体通过衔接板过渡配合在双节输电板上,且连接有推把,所述衔接板和双节输电板连接在电动机和蓄电池之间,所述推把通过助力体滑动配合在电动机和杆体上。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助力体包括扯兜、叠压垫、收圈装置、支撑结构、定扣,所述扯兜设在叠压垫和支撑结构上,且间隙配合在杆体上,所述叠压垫上安装有收圈装置,且通过定扣过渡配合在支撑结构上。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叠压垫与扯兜过渡配合在推把上,起到支撑扩大作用,并在推把之间相互借力,能得到相应的抵消。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圈装置包括错位角、拢把、接套、横穿杠、隔条、磨合层,所述错位角连接在磨合层一端,所述磨合层另一端连接在横穿杠上,所述横穿杠上连接有接套,所述接套连接在隔条内,所述隔条下设有拢把。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磨合层通过拢把和隔条间隙配合在叠压垫内,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落差。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拢把包括调位板、转珠、收夹、弹垫、翘板,所述调位板一端连接有收夹,另一端连接有翘板,所述翘板通过弹垫活动卡合在隔条和磨合层下,所述收夹上转动配合有转珠,所述转珠过渡配合在扯兜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限位钳、承接板、交叉扣环、空腔、顶
撑杆,所述限位钳设有四个,均安装在空腔外,所述空腔内连接有顶撑杆,且通过限位钳和扯兜活动卡合在推把内,所述顶撑杆上滑动配合有交叉扣环,且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连接有定扣。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钳包括操控框、弹簧、携带夹、拱条,所述操控框连接在空腔上,且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活动卡合在携带夹内,所述携带夹通过拱条连接在扯兜上。
[001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助力体上设有收圈装置和支撑结构,利用收圈装置和支撑结构在扯兜上相配合,当连杆水平端逐渐偏斜在电动机上时,将会带动推把同步向下滑动在电动机上,并借助其内部的支撑结构对收圈装置在推把同一水平上推动,在收圈装置牵拉下,引导扯兜和叠压垫顺势拉伸卡合在杆体上,对杆体的偏斜进行纠偏扶正。
[0012]2、本专利技术由于调位板为弧形条状结构,收尾处借助转珠和翘板定位,会产生一定高度的梯形斜面在接套两侧,而采用这样的高度斜面设计可以保证接套始终与杆体保持接触。
[0013]3、本专利技术因交叉扣环会随着空腔偏斜,而滑动在顶撑杆上,能助力收圈装置有效对推把的偏转有反向纠偏力,便于扶正推把在电动机上的接触面。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杆水平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助力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收圈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拢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支撑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限位钳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车轮

1、直角框

2、电动机

3、蓄电池

4、连杆

5、杆体

51、双节输电板

52、推把

53、助力体

54、衔接板

55、扯兜

541、叠压垫

542、收圈装置

543、支撑结构

544、定扣

545、错位角

43a1、拢把

43a2、接套

43a3、横穿杠

43a4、隔条

43a5、磨合层

43a6、调位板

a21、转珠

a22、收夹

a23、弹垫

a24、翘板

a25、限位钳

44b1、承接板

44b2、交叉扣环

44b3、空腔

44b4、顶撑杆

44b5、操控框

b11、弹簧

b12、携带夹

b13、拱条

b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如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装置,其结构包括车轮1、直角框2、电动机3、蓄电池4、连杆5,所述车轮1转动配合在直角框2上,且与连杆5一端间隙配合,所述直角框2设有两个,之间焊接连接有蓄电池4,所述蓄电池4下通过连杆5设有
电动机3,所述连杆5包括杆体51、双节输电板52、推把53、助力体54、衔接板55,所述杆体51通过衔接板55过渡配合在双节输电板52上,且铰接连接有推把53,所述衔接板55和双节输电板52焊接连接在电动机3和蓄电池4之间,所述推把53通过助力体54滑动配合在电动机3和杆体51上,所述助力体54包括扯兜541、叠压垫542、收圈装置543、支撑结构544、定扣545,所述扯兜541设在叠压垫542和支撑结构544上,且间隙配合在杆体51上,所述叠压垫542上安装有收圈装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车轮(1)、直角框(2)、电动机(3)、蓄电池(4)、连杆(5),所述车轮(1)转动配合在直角框(2)上,且与连杆(5)一端间隙配合,所述直角框(2)设有两个,之间连接有蓄电池(4),所述蓄电池(4)下通过连杆(5)设有电动机(3),所述连杆(5)包括杆体(51)、双节输电板(52)、推把(53)、助力体(54)、衔接板(55),所述杆体(51)通过衔接板(55)过渡配合在双节输电板(52)上,且连接有推把(53),所述衔接板(55)和双节输电板(52)连接在电动机(3)和蓄电池(4)之间,所述推把(53)通过助力体(54)滑动配合在电动机(3)和杆体(5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体(54)包括扯兜(541)、叠压垫(542)、收圈装置(543)、支撑结构(544)、定扣(545),所述扯兜(541)设在叠压垫(542)和支撑结构(544)上,且间隙配合在杆体(51)上,所述叠压垫(542)上安装有收圈装置(543),且通过定扣(545)过渡配合在支撑结构(54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压垫(542)与扯兜(541)过渡配合在推把(53)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圈装置(543)包括错位角(43a1)、拢把(43a2)、接套(43a3)、横穿杠(43a4)、隔条(43a5)、磨合层(43a6),所述错位角(43a1)连接在磨合层(43a6)一端,所述磨合层(43a6)另一端连接在横穿杠(43a4)上,所述横穿杠(43a4)上连接有接套(43a3),所述接套(43a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彦波
申请(专利权)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