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河道中的大口径钢管水上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166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下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小型河道中的大口径钢管水上提升装置,包括数个浮筒、滑轮组和手拉葫芦,浮筒为两个,并排设置,每个浮筒上设置有两根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连接主吊梁和辅助吊梁,主吊梁上设置滑轮组和手拉葫芦,辅助吊梁上设置两个手拉葫芦,通过手拉葫芦和滑轮组之间的互相运动,提升河道内需要改造的大口径管道,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升装置,可以在小型河道中,对大口径管道进行稳定的提升和下沉,以辅助河道中的管道进行改向和拼接。道中的管道进行改向和拼接。道中的管道进行改向和拼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河道中的大口径钢管水上提升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下管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河道中的大口径钢管水上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原调水湖泊治理工程中部份管道要穿越小型河道后,沿岸地下敷设。在某工程中大口径管道穿越河道后,沿岸边地下敷设时用钢板桩支撑后开挖,发生透水及土壤隆起,导致在沿岸地下敷设无法实施。经多方研究决定继续沿河道敷设;小型河道敷设的大口径管道在施工期间修改,由于小型河道河床窄、水位浅、导致无大型船舶及浮吊;特别是将大型管道的两个端先后提升出水面后进行端部封堵、设置排水口和补气口显得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河道中的大口径钢管水上提升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小型河道中的大口径钢管水上提升装置,包括数个浮筒、滑轮组和手拉葫芦,所述浮筒包括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并排对称摆放,所述第一浮筒上间隔一段距离垂直于第一浮筒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浮筒上固定连接有和第一支撑杆对称的第三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对称的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辅助吊梁,所述辅助吊梁上设置有第一手拉葫芦、第二手拉葫芦,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主吊梁,所述主吊梁上设置有第三手拉葫芦、第四手拉葫芦、第五手拉葫芦和第六手拉葫芦,第五手拉葫芦和第六手拉葫芦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顶侧,所述滑轮组包括依次使用钢丝绳连接的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动滑轮,第一定滑轮设置于第二支撑杆底部,第二定滑轮设置于主吊梁上,所述滑轮组为两组对称设置于主吊梁上,其中一组滑轮组与第五手拉葫芦使用钢丝绳连接,另一组与第六手拉葫芦使用钢丝绳连接。
[0006]所述第一定滑轮为单轮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为多轮滑轮。
[0007]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部、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顶部或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横杆。
[0008]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之间、辅助吊梁和第一支撑杆之间、辅助吊梁和第三支撑杆之间、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浮筒间或者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和第二浮筒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撑。
[0009]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两端的固定连接位置设置有加筋板。
[0010]所述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的端部设置有标尺。
[0011]所述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同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锚杆。
[0012]本技术装置,操作简便,拼接简单,通过使用本技术的提升装置,可以在小型河道中,对大口径管道进行稳定的提升和下沉,以辅助河道中的管道进行改向和拼接。
附图说明
[0013]图1本技术提升装置主吊梁面侧视图;
[0014]图2本技术提升装置辅助吊梁面侧视图;
[0015]图3本技术提升装置单根浮筒面侧视图;
[0016]图4本技术提升装置俯视图;
[0017]其中:101、第一浮筒;102、第二浮筒;103、标尺;104、锚杆;201、第一支撑杆;202、第二支撑杆;203、第三支撑杆;204、第四支撑杆;301、主吊梁;302、辅助吊梁;401、第一手拉葫芦;402、第二手拉葫芦;403、第三手拉葫芦;404、第四手拉葫芦;405、第五手拉葫芦;406、第六手拉葫芦;501、第一定滑轮;502、第二定滑轮;503、动滑轮;600、加筋板;700、横杆;800、斜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小型河道中的大口径钢管水上提升装置,包括数个浮筒、滑轮组和手拉葫芦,浮筒包括第一浮筒101和第二浮筒102,第一浮筒101和第二浮筒102并排对称摆放,第一浮筒101上间隔一段距离垂直于第一浮筒101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01、第二支撑杆202,第二浮筒102上固定连接有和第一支撑杆201对称的第三支撑杆203,和第二支撑杆202对称的第四支撑杆204,第一支撑杆201和第三支撑杆203顶部固定连接有辅助吊梁302,辅助吊梁302上设置有第一手拉葫芦401、第二手拉葫芦402,第二支撑杆202和第四支撑杆204顶部固定连接有主吊梁301,主吊梁301上设置有第三手拉葫芦403、第四手拉葫芦404、第五手拉葫芦405和第六手拉葫芦406,
[0021]滑轮组包括依次使用钢丝绳连接的第一定滑轮501、第二定滑轮502、动滑轮503,第一定滑轮501设置于第二支撑杆202底部,第二定滑轮502设置于主吊梁301上,滑轮组为两组对称设置于主吊梁301上,其中一组滑轮组与第五手拉葫芦405使用钢丝绳连接,另一组与第六手拉葫芦406使用钢丝绳连接,第五手拉葫芦405和第六手拉葫芦406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杆202和第四支撑杆204顶侧,第三手拉葫芦403和第四手拉葫芦404设置于主吊梁上的两组定滑轮之间。
[0022]具体的,第一定滑轮501为单轮滑轮,第二定滑轮502为多轮滑轮,第一支撑杆201和第二支撑杆202的顶部、第三支撑杆203和第四支撑杆204的顶部、第一支撑杆201和第三支撑杆20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横杆700,第一支撑杆201和第二支撑杆202之间、第三支撑杆203和第四支撑杆204之间、辅助吊梁302和第一支撑杆201之间、辅助吊梁302和第三支撑杆203之间、第一支撑杆201与第二支撑杆202和第一浮筒101间,或者第三支撑,203与第四支撑杆204和第二浮筒102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撑800,第一支撑杆201、第二支撑杆202、第三支撑杆203和第四支撑杆204两端的固定连接位置设置有加筋板600,通过上述横杆700和斜撑800的设置,用以加强结构的稳定性,且使提升时,受力更加均匀,进一步的,可根据现场情
况,计算装置的受力情况,以对具体的斜撑使用数量以及加筋板的使用数量。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的端部设置有标尺103,可以便于观测装置到沉入水底的深度,方便控制,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同一侧的端部还设置有锚杆104,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扣,或其他方式,通过锚杆将整个装置进行定位,便于操作的稳定性。
[0023]具体工程例实施过程,某工程的小型河道河底管道HW012+1至HW013段,长448m、φ1620
×
19、Q235B的螺旋钢管沉作业完成未回填前,其中水面距河床1.1m、管顶距水面3.48m、管沟顶部宽2.8m、管顶宽1.8m。沿岸地下敷设时用钢板桩支撑后开挖,发生大面积透水及土壤隆起。采取多种方法减少透水和缓解土壤隆起未取得效果,经多方研究决定继续沿河道敷设;根据修改图纸此段管道局部需要改变走向,因此水下焊接组对就无法实施。
[0024]提升管端规格φ162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河道中的大口径钢管水上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浮筒、滑轮组和手拉葫芦,所述浮筒包括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并排对称摆放,所述第一浮筒上间隔一段距离垂直于第一浮筒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浮筒上固定连接有和第一支撑杆对称的第三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对称的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辅助吊梁,所述辅助吊梁上设置有第一手拉葫芦、第二手拉葫芦,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主吊梁,所述主吊梁上设置有第三手拉葫芦、第四手拉葫芦、第五手拉葫芦和第六手拉葫芦,第五手拉葫芦和第六手拉葫芦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顶侧,所述滑轮组包括依次使用钢丝绳连接的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动滑轮,第一定滑轮设置于第二支撑杆底部,第二定滑轮设置于主吊梁上,所述滑轮组为两组对称设置于主吊梁上,其中一组滑轮组与第五手拉葫芦使用钢丝绳连接,另一组与第六手拉葫芦使用钢丝绳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河道中的大口径钢管水上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滑轮为单轮滑轮,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龙湖杨诚龚小山周建斌胡冰李阳溪张泽宇李新兵劳永聪浦世锐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