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159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面板,其包含:一第一偏光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第一配向膜,其是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一第一透明电极,其是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配向膜之间;一第二偏光基板,其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一第二配向膜,其是设置于该第三表面上;一第二透明电极,其是设置于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配向膜之间;以及一液晶分子层,其中该第一偏光基板及该第二偏光基板是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三表面彼此相对的位置而配置,该液晶分子层是夹设于该第一偏光基板与该第二偏光基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液晶显示器面板,尤其是一种与偏光板有关的液晶显示器面板。
技术介绍
主动式薄膜晶体管(TFT-LCD)是用来主动控制每一个像素(pixel)光通过量的元件,其影像的产生是让面板上的每一个独立像素都能产生想要的色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多个冷阴极灯管必须被使用来当作显示器的背光源,为了要让光通过每一个像素,面板必须被分割且制造成一个个的小门或开关来让光通过。液晶显示器(LCD)则是使用液晶元件来调变光的荧屏,液晶可以改变它的分子结构,因此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光量通过它本身(也可完全阻断光线)。液晶显示器里含有两片偏光板、彩色滤光片阵列及配向膜,它们可决定光通量的最大值与颜色的产生。液晶层位于两片玻璃片之间,当施以一个电压给配向层,则产生一个电场,使配向层界面的液晶朝某一个方向排列。每一个像素都由红、绿、蓝三个子像素(Subpixel)所组成,就如同映像管一样。LCD面板主要是通过驱动IC电压改变电极,使液晶分子排排站立或呈扭转状态,形成闸门来选择背光源光线穿透与否,以产生画面明/暗的显影效果,彩色LCD面板则再经过彩色滤光片形成颜色。由于一般光源为多方向性(非偏极化光),因此偏光板的功能即在于过滤掉非特定方向的光,使其成为特定方向的光(偏极化光)。简而言之,偏光板的作用就是使进入液晶层的光成为偏极化光,而偏光转换技术的发展便是为了提升背光源的使用率,降低LCD的耗电量,最终使得LCD面板能够达到高亮度、低耗电性、高精细的要求。请参阅图1,其是为已有的LCD面板结构。其中该LCD面板结构是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11;一第二透明基板12;一夹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11与该第二透明基板12间的液晶层13;一贴附于该第一透明基板11的第一光学补偿膜14;以及一贴附于该第二透明基板12的第二光学补偿膜15。当然在实际应用上,上述结构还包含一第一偏光板16,贴附于该第一光学补偿膜14外;以及一第二偏光板17,贴附该第二光学补偿膜15外。上述结构还包含一第一配向膜18,贴附于该第一透明基板11内;以及一第二配向膜19,贴附于该第二透明基板12内。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板11与该第二透明基板12多由一无延伸性的玻璃基板或塑胶基材所制成;该第一偏光板16与该第二偏光板17多由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膜夹设于二层三醋酸纤微素(triacetyl-cellulose,TAC)膜之间所制成;而该第一与第二光学补偿膜14、15则负责提供增加LCD面板视角对比的功能。偏光板的关键原料为PVA及TAC,由于PVA虽是一种常见的塑化材料,其类似透明塑胶片,但因背光源首先通过偏光板再进入液晶层,偏光板若有瑕疵即被放大,因此其表面必须平滑而精细,并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使用,其对材料品质要求颇高。由于偏光板是贴附在面板上下表层,贴附的工序一旦出现瑕疵,经目视即相当容易识别出来,因此会造成LCD良率降低的困扰。此外,目前LCD市场普遍朝向更轻薄、可挠式液晶荧屏发展,现有LCD大多数以玻璃基板当作承载物,其不但在厚度、重量方面无法令消费者满意,且在造型的应用上也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简单且易于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偏光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配向膜、一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第一配向膜之间的第一透明电极;一第二偏光基板,其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一设置于该第三表面上的第二配向膜、一设置于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配向膜之间的第二透明电极;以及一液晶分子层,其中该第一偏光基板及该第二偏光基板是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三表面彼此相对的位置而配置,该液晶分子层是夹设于该第一偏光基板与该第二偏光基板之间。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偏光基板及该第二偏光基板均为一具有偏光板功能的可挠式基板。根据上述构想,该第一透明电极是为一透明导电薄膜。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透明导电薄膜是由金属氧化物所制成。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二透明电极是为由金属氧化物构成的一透明导电薄膜。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透明导电薄膜是由金属氧化物所制成。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一彩色滤光片,设置于该第一偏光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一薄膜晶体管层,设置于该第二偏光基板的该第三表面上。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一第一光学补偿膜,设置于该第一偏光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上。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一第二光学补偿膜,设置于该第二偏光基板的该第四表面上。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配向膜及该第二配向膜是由聚酰亚胺(polyimide)树脂所制成。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偏光基板及该第二偏光基板是由一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基质延展成膜后,两侧各贴合上一层三醋酸纤微素(triacetylcellulose,TAC)膜所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含一第一偏光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第二偏光基板,其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以及一液晶分子层,其中该第一偏光基板及该第二偏光基板是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三表面彼此相对的位置而配置,该液晶分子层是夹设于该第一偏光基板与该第二偏光基板之间。根据上述构想,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一第一配向膜,其是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根据上述构想,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一第二配向膜,其是设置于该第三表面上。根据上述构想,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一第一透明电极,其是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配向膜之间。根据上述构想,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一第二透明电极,其是设置于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配向膜之间。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一第一光学补偿膜,设置于该第一偏光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上。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一第二光学补偿膜,设置于该第二偏光基板的该第四表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主要是以具有偏光板功能的可挠式基板取代传统所使用的玻璃或塑胶基板。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制造的偏光基板,不但在偏光功能上可媲美传统于基板上贴附偏光板的显示面板,还可减低面板厚度、重量、节省制造成本以及省却不同厂商贴附偏光板所造成良率降低的问题,而由于面板厚度减低,光行经路径减少,因此光的损耗率也因而减低,进而改善显示面板所呈现的影像品质。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一已有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图2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面板的一较佳实施例;以及图3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将可由以下的实施例说明而得到充分了解,使得熟悉本技术的人士可以据以完成的,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并非由下列实施例而被限制其实施型态。请参阅图2,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偏光基板21,其具有一第一表面211及一第二表面212,一设置于第一表面211上的第一配向膜213及一设置于第一表面211与该第一配向膜213间的一第一透明电极24;一第二偏光基板22,其具有一第三表面221及一第四表面222,一设置于第三表面221的第二配向膜223及一设置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面板,其包含:一第一偏光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第一配向膜,其是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一第一透明电极,其是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配向膜之间;一第二偏光基板,其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 表面;一第二配向膜,其是设置于该第三表面上;一第二透明电极,其是设置于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配向膜之间;以及 一液晶分子层;其中该第一偏光基板及该第二偏光基板是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三表面彼此相对的位置而配置,该液晶 分子层是夹设于该第一偏光基板与该第二偏光基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器面板,其包含一第一偏光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第一配向膜,其是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一第一透明电极,其是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配向膜之间;一第二偏光基板,其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一第二配向膜,其是设置于该第三表面上;一第二透明电极,其是设置于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配向膜之间;以及一液晶分子层;其中该第一偏光基板及该第二偏光基板是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三表面彼此相对的位置而配置,该液晶分子层是夹设于该第一偏光基板与该第二偏光基板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光基板及该第二偏光基板均为一具有偏光板功能的可挠式基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电极是为一透明导电薄膜;及/或该透明导电薄膜是由金属氧化物所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电极是为由金属氧化物构成的一透明导电薄膜;及/或该透明导电薄膜是由金属氧化物所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彩色滤光片,设置于该第一偏光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及/或一薄膜电晶体层,设置于该第二偏光基板的该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玺
申请(专利权)人:华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