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136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底板、支护侧板、多个支撑肋板、多个连接杆、螺纹杆、多个卡块和多个结构相同的支护机构;每个支护机构包括支撑块、多个连接块、升降结构和支护机构;升降结构包括L型支架、连接柱、第二方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连接盘;支撑结构包括第三齿轮、传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丝杠、滑块、支撑板和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支护底板置于基坑边缘并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固定完成后,转动支护侧板并使支护侧板与基坑边坡接触,并通过支护机构对支护侧板进行支撑固定,使得支护更加牢靠,而且支护时安装支护组件更加方便。安装支护组件更加方便。安装支护组件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
[0003]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起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的深度越来越深,尤其是大量基坑的开挖都位于建筑密集的地区,这使得基坑的支护技术越显得重要。基坑支护工程既要保证整个支撑结构在施工中的安全,又要控制支撑结构和其周边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
[0004]现有的基坑边坡支护只是采用简单支护板和支撑杆对边坡进行支护,导致支护效果非常差,同时支护时安装支护组件非常的麻烦不方便,导致支护不够牢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支护时安装支护组件非常的麻烦不方便,而且支护效果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底板、支护侧板、多个支撑肋板、多个连接杆、螺纹杆、多个卡块和多个结构相同的支护机构;所述支护底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护侧板和多个支撑肋板,支护底板的底端与支护侧板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且支护底板的底端与支护侧板具有大于90
°
小于180
°
的夹角,多个支撑肋板均与支护底板垂直,且多个支撑肋板的底部与支护底板固定连接,多个支撑肋板呈一条前后的直线设置,且相邻两个支撑肋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两个支撑肋板之间均设有连接杆,位于中所有支撑肋板中位中心部分的两个支撑肋板之间设有螺纹杆,连接杆与多个支撑肋板平行设置,螺纹杆的底部和多个连接杆底部均与支护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卡块设于支护侧板右侧壁上,且多个卡块沿支护侧板右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相邻两个卡块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卡块以卡块的一端为圆心与支护侧板可转动连接。
[0007]每个支护机构包括支撑块、多个连接块、升降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块设于支护底板的上方,且支撑块与支护底板平行;所述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设有多个连接块,所述多个连接块与多个连接杆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连接块分别套设于连接杆上,多个连接块与连接杆上下滑动连接。
[0008]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纵截面为L型的L型支架、连接柱、第二方杆、螺纹杆、第一方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连接盘;所述L型支架设于支撑块上端,L型支架的一条边与支撑块平
行且靠近连接杆,L型支架的另一条边与支撑块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开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设于L型支架横端的下方;所述连接柱竖直设置,连接柱的下端穿过L型支架的与支撑块平行的一条边,且连接柱的下端延伸入齿轮槽内,连接柱与L型支架可转动连接,且连接柱与L型支架上下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开有方杆孔,连接柱的下方设有竖直的第二方杆第二方杆的上端设于方杆孔内,且第二方杆与方杆孔上下滑动连接,且第二方杆的下端与支撑块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与螺纹杆连接的连接盘,连接盘上端套设有与连接盘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盘下端穿过支撑块,且所述支撑块与连接盘可转动连接。
[0009]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三齿轮、传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丝杠、滑块、支撑板和卡板;所述齿轮槽内远离螺纹杆的一端的侧壁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齿轮槽连通;所述支撑块内设有滑槽,且滑槽设于凹槽的下方;所述传动杆竖直设于凹槽内,且所述传动杆与支撑块可转动连接,传动杆的下端延伸入滑槽内;所述第三齿轮设于凹槽内,且第三齿轮套设于传动杆上,第三齿轮与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三齿轮的右端延伸入齿轮槽,且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传动杆的下端设有第一锥齿轮,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丝杠左右设置于滑槽内,且所述丝杠与支撑块可转动连接;所述丝杠上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丝杠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设于滑槽内;所述滑块设于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丝杠贯穿滑块且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支护底板平行设置,支撑板的右端贯穿支撑块且延伸入滑槽内,所述支撑板的右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端设有卡板,所述卡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卡板的左侧开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卡块紧配合。
[0010]本技术中将支护底板置于基坑边缘并固定,固定完成后,转动支护侧板并使支护侧板与基坑边坡接触,此时将支撑块一侧的连接盘套在螺纹杆上,将连接块套设于连接杆上,并转动连接柱,连接柱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连接盘转动,从而使得支撑块向下移动,当移动到指定位置时,按压连接柱使连接柱向下移动,同时使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此时转动连接柱,连接柱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并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转动并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并带动转动,丝杠转动并带动滑块移动,滑块移动并带动支撑板移动,丝杠使支护侧板上的卡块卡入支撑板左端的卡板上的卡槽内,卡入完成后可重新套入新的支护机构,通过多个支护机构对支护侧板进行支撑,使支护侧板被支护的更加牢靠。
[0011]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方杆和盖板;所述第一方杆固定连接于螺纹杆的上端,所述盖板设置在支撑肋板的顶部,且盖板的底部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方套和多个圆套,所述方套与第一方杆紧配合,所述多个圆套分别与连接杆紧配合。多个支撑肋板的上端伸入矩形槽内,第一方杆的上端伸入方套内,多个连接杆的上端伸入圆套内,通过盖板将多个连接杆、多个支撑肋板和第一方杆进行固定,起到了一个防护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对支护机构进行限位。
[0012]作为优选,所述支护侧板上开有多个贯通的排水口,所述多个排水口呈阵列式分布。多个排水口可以有效地排除基坑边坡内的积水,从而减小基坑边坡对支护侧板的受力。
[0013]作为优选,所述支护底板上端开有排水槽。排水槽将支护底板上的积水排除。
[0014]作为优选,还包括多个螺钉,所述多个螺钉设于支护底板上端,且所述多个螺钉的下端贯穿支护底板,且多个螺钉分别与支护底板螺纹连接。将支护底板与基坑底面固定,有效的防止支护底板的滑动。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0016]1.提高边坡的支护效果。本技术通过旋钮转动并带动连接柱转动,连接柱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并带动传动杆转动,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底板(1)、支护侧板(2)、多个支撑肋板(9)、多个连接杆(19)、螺纹杆(22)、多个卡块(30)和多个结构相同的支护机构;所述支护底板(1)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护侧板(2)和多个支撑肋板(9),支护底板(1)的底端与支护侧板(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且支护底板(1)的底端与支护侧板(2)具有大于90
°
小于180
°
的夹角,多个支撑肋板(9)均与支护底板(1)垂直,且多个支撑肋板(9)的底部与支护底板(1)固定连接,多个支撑肋板(9)呈一条前后的直线设置,且相邻两个支撑肋板(9)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两个支撑肋板(9)之间均设有连接杆(19),位于所有支撑肋板(9)中心部分的两个支撑肋板(9)之间设有螺纹杆(22),连接杆(19)与多个支撑肋板(9)平行设置,螺纹杆(22)的底部和多个连接杆(19)底部均与支护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卡块(30)设于支护侧板(2)右侧壁上,且多个卡块(30)沿支护侧板(2)右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相邻两个卡块(30)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卡块(30)以卡块(30)的一端为圆心与支护侧板(2)可转动连接;每个支护机构包括支撑块(6)、多个连接块(31)、升降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块(6)设于支护底板(1)的上方,且支撑块(6)与支护底板(1)平行;所述支撑块(6)的一端固定设有多个连接块(31),所述多个连接块(31)与多个连接杆(19)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连接块(31)分别套设于连接杆(19)上,多个连接块(31)与连接杆(19)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纵截面为L型的L型支架(12)、连接柱(15)、第二方杆(21)、螺纹杆(22)、第一方杆(2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24)和连接盘(26);所述L型支架(12)设于支撑块(6)上端,L型支架(12)的一条边与支撑块(6)平行且靠近连接杆(19),L型支架(12)的另一条边与支撑块(6)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6)的上端开有齿轮槽(41),所述齿轮槽(41)设于L型支架(12)横端的下方;所述连接柱(15)竖直设置,连接柱(15)的下端穿过L型支架(12)与支撑块(6)平行的一条边,且连接柱(15)的下端延伸入齿轮槽(41)内,连接柱(15)与L型支架(12)可转动连接,且连接柱(15)与L型支架(12)上下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柱(15)的下端套设有第一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1)与连接柱(1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15)的下端开有方杆孔,连接柱(15)的下方设有竖直的第二方杆(21)第二方杆(21)的上端设于方杆孔内,且第二方杆(21)与方杆孔上下滑动连接,且第二方杆(21)的下端与支撑块(6)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22)上套设有与螺纹杆(22)连接的连接盘(26),连接盘(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勇邵光可王晨阳杨晓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