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23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包括预应力锚索、前排桩、和所述前排桩平行设置的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桩顶设有前排冠梁,所述后排桩的桩顶设有后排冠梁,所述前排冠梁、后排冠梁之间通过连梁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的一端穿过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冠梁、且和所述后排冠梁固定;另一端固定于土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加大了预应力锚索和水平面的夹角,减少了预应力锚索水平外延长度,避免了因预应力锚索水平外延过长超出工程红线导致锚索施工被限制的问题。致锚索施工被限制的问题。致锚索施工被限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具体为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工程基坑的深度越来越深,基坑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目前双排桩支护是深基坑支护中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排桩属于悬臂式的支护结构,往往需要结合基坑内支撑或者锚索使用,因为斜撑等内支撑结构占据基坑内空间等原因常常选用锚索搭配排桩的组合形式,但是传统的双排桩结合锚索的支护体系,锚索及前后排桩之间整体性不足,锚索的设置为确保锚固力的需要,与水平面夹角较小,一般不超过30
°
,所以水平延伸距离较远往往会超出本工程红线,然而因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物越来越密集,地铁、主干道等纵横交错,各地政府明确要求锚索支护不能超出本工程红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锚索的使用。如何增强双排桩与锚索之间的紧密性,同时解决锚索水平延伸过长超越红线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该双排桩支护体系加大了预应力锚索和水平面的夹角,减少了预应力锚索水平外延长度,避免了因预应力锚索水平外延过长超过工程红线导致锚索施工被限制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包括预应力锚索、前排桩、和所述前排桩平行设置的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桩顶设有前排冠梁,所述后排桩的桩顶设有后排冠梁,所述前排冠梁、后排冠梁之间通过连梁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冠梁、且和所述后排冠梁固定;另一端固定于土体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锚索的一端穿过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冠梁、且和所述后排冠梁通过锚具固定装置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锚具固定装置包括锚具,所述锚具上开设有用于穿过锚索的锚孔,所述锚具和所述后排冠梁之间还设置有钢垫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锚索和水平面的夹角为45

65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均为灌注桩,直径为800

1500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锚索的另一端通过注入水泥浆形成锚固段固定于土体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00

5000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前排冠梁的内部和后排冠梁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预埋管以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穿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技术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加大了预应力锚索与水平面的夹角,减少了预应力锚索水平外延长度,避免了因预应力锚索水平外延过长超出工程红线导致锚索施工被限制
的问题,另外,通过预应力锚索将前排桩、后排桩及配套的冠梁、连梁各部分水平联系起来,预应力锚索大角度进入土体内形成锚固段,优化了整个支护体系,提高了支护的整体性,可以有效提高双排桩的基坑支护能力。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双排桩支护体系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
预应力锚索;
ꢀꢀꢀꢀꢀꢀꢀꢀꢀꢀꢀꢀꢀꢀ2‑
前排桩;
[0019]3‑
后排桩;
ꢀꢀꢀꢀꢀꢀꢀꢀꢀꢀꢀꢀꢀꢀꢀꢀꢀꢀ
21

前排冠梁;
[0020]31

后排冠梁;
ꢀꢀꢀꢀꢀꢀꢀꢀꢀꢀꢀꢀꢀꢀꢀ4‑
连梁;
[0021]5‑
锚具固定装置;
ꢀꢀꢀꢀꢀꢀꢀꢀꢀꢀꢀꢀ
51

锚具;
[0022]52

锚孔;
ꢀꢀꢀꢀꢀꢀꢀꢀꢀꢀꢀꢀꢀꢀꢀꢀꢀꢀꢀ
53

钢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包括预应力锚索1、前排桩2、和前排桩平行设置的后排桩3,前排桩2的桩顶设有前排冠梁21,后排桩3的桩顶设有后排冠梁31,前排冠梁21、后排冠梁31之间通过连梁4连接,预应力锚索1的一端依次穿过前排冠梁21和后排冠梁31,并且和后排冠梁31固定,预应力锚索1的另一端固定于土体内。通过将预应力锚索1的一端依次穿过前排冠梁21、后排冠梁31,并固定在后排冠梁31上,另一端
固定于土体内,这样可以加大预应力锚索1与水平面的夹角,减少了预应力锚索1的水平外延长度,避免了因预应力锚索1水平外延过长超出工程红线导致锚索施工被限制的问题。
[0027]具体而言,预应力锚索1的一端穿过前排冠梁21和后排冠梁31,并且和后排冠梁31通过锚具固定装置5固定。进一步的,锚具固定装置5包括锚具51,锚具51上开设有用于穿过锚索的锚孔52,锚具51和后排冠梁31之间还设置有钢垫板53,采用这种结构的锚具固定装置,可以防止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滑动、松动等情况,使得整体的锚具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锚索、前排桩、和所述前排桩平行设置的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桩顶设有前排冠梁,所述后排桩的桩顶设有后排冠梁,所述前排冠梁、后排冠梁之间通过连梁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冠梁、且和所述后排冠梁固定;另一端固定于土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的一端穿过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冠梁、且和所述后排冠梁通过锚具固定装置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固定装置包括锚具,所述锚具上开设有用于穿过锚索的锚孔,所述锚具和所述后排冠梁之间还设置有钢垫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桩支护体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刚庄小杰张骁陆思洁陈烈高振峰苏鹏飞周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