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件整形的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1210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工件整形的冲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与下模具以及设置于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工件,工件具有开口且开口扣在下模具上,下模具包括下模主体、第二固定部与活动部;活动部设置在下模主体上且位于开口内,活动部可相对于下模主体朝向开口内壁方向移动并抵持在开口内壁上;第二固定部设置在下模主体上且位于开口外侧,第二固定部朝向开口的端面紧贴在开口外表面上,第二固定部可与活动部及上模具同时抵接且相互配合;设置活动部随上模具同步移动并抵持开口内壁,且与上模具及第二固定部向配合,从而对开口位置的凸起部完成冲压,从而无需采用专门的侧冲压机构,冲压工序一步到位。冲压工序一步到位。冲压工序一步到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工件整形的冲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件整形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进气管或者排气管的端部通常设置有一锥形结构,成为进排气锥或进排气端锥。进排气锥一般呈倒扣的碗形或罩形,同时通常会在开口的边缘处形成若干个隆丘,又叫做负角包。这就造成进排气锥的结构形状为异形结构,因此工业上是一般采用模具冲压方式完成生产。
[0003]目前,对于进排气端锥的负角包进行冲压成型,普遍采用侧冲压机构完成;同时完成对负角包的冲压成型后,还需要对工件的开口进行整形,使开口形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且使开口边缘平滑圆润。因此导致冲压模具设备体积较大,生产工序复杂,效率低下而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工序简单,设备体积较小的用于工件整形的冲压模具。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工件整形的冲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与下模具以及设置于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工件,工件具有开口且开口扣在下模具上,下模具包括下模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件整形的冲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1)与下模具(2)以及设置于上模具(1)与下模具(2)之间的工件(3),工件(3)具有开口(31)且开口(31)扣在下模具(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2)包括下模主体(21)、第二固定部(23)与活动部(24);所述活动部(24)设置在下模主体(21)上且位于开口(31)内,所述活动部(24)可相对于下模主体(21)朝向开口(31)内壁方向移动并抵持在开口(31)内壁上;所述第二固定部(23)设置在下模主体(21)上且位于开口(31)外侧,所述第二固定部(23)朝向开口(31)的端面紧贴在开口(31)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固定部(23)可与活动部(24)及上模具(1)同时抵接且相互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件整形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24)朝向开口(31)内壁的端面上设置凸起部(32),所述第二固定部(23)及上模具(1)与活动部(24)抵接的部位分别开设有与凸起部(32)相配合的凹陷(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件整形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包括上模主体(11)与联动部(12),所述上模主体(11)朝向下模具(2)移动并与第一固定部(22)相配合,所述联动部(12)与上模主体(11)相连接,所述联动部(12)随上模主体(11)同步移动并可驱使活动部(24)相对于下模主体(21)朝向开口(31)内壁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件整形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主体(21)内开设空腔(202),所述联动部(12)包括联动臂(121)、活动件(122)、连杆(123)及抵压件(124),所述联动臂(121)一端连接于上模主体(11),所述联动臂(121)另一端沿上模主体(11)的移动方向延伸并贯穿下模主体(21)插入空腔(202)内,所述活动件(122)设置在联动臂(121)插入空腔(202)的一端,所述活动件(122)位于空腔(202)内并在空腔(202)内随上模主体(11)同步移动,所述活动件(122)与连杆(123)其中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杆(123)另一端贯穿下模主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会胡伟肖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三特力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