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简易层流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066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3
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易层流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布置在顶送风口下方的连接头、外壳体、气流过度段、风口开度调节阀和层流送风风罩。所述顶送风口送风气流依次流经连接头、外壳体和气流过度段、风口开度调节阀和层流送风风罩。经过降速和过滤的洁净空气在层流送风风罩整个出风面均匀送出。该送风装置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且便捷的的通风风口改造模式,可以提高控制通风的效果。根据用户需求的送风模式,具有个性化送风特点,尽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目前送风风口存在的问题,满足人体健康呼吸的需求。基于不改动原有风口和送风系统的原则,建立了简易层流送风装置,相对于混合通风模式具有明显优势。风模式具有明显优势。风模式具有明显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层流送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暖通空调送风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简易层流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机驱动的空调系统通常运用在各类建筑中,提供相对大量的空气。常规送风的风口模式,不能直接将新鲜空气有效输送到室内人员的呼吸区内,而是将过滤后的干净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后再输送给人员呼吸,由于新鲜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混合,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在呼吸区域和室内其他地方的浓度几乎一致。
[0003]层流送风通风方式通常应用在对室内环境要求较高的场所,如手术室、洁净室等,垂直送风的层流送风天花板能够确保气流通过高效过滤(HEPA),直达手术部位,同时,向下流动的气流可以带走污染物,随后在保护区域外部进行空气循环。然而,层流送风板的造价高,需要的区域大,并未利用在普通室内环境中。
[0004]层流送风能够提供洁净的空气,在送风风速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将洁净空气送到人体呼吸区域。已有的风口进行改造会造成大量财力精力的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原有送风系统的效果。
[0005]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在原有送风风口基础上进行层流送风的改造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层流送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7]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简易层流送风装置,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布置在顶送风口下方的连接头、外壳体、气流过度段、风口开度调节阀和层流送风风罩。
[0008]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头本体、真空吸附头和支撑杆。所述连接头本体为中空回转体。所述连接头本体的内腔与真空吸附头联通。所述真空吸附头包覆顶送风口。所述连接头本体通过支撑杆与吊顶固定连接。
[0009]所述外壳体包括外壳本体和外部安装支撑杆。所述外壳本体整体为上下端敞口且内中空的圆台。所述圆台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所述外壳本体的进风口与连接头本体的出风口联通。所述外壳本体通过外部安装支撑杆与吊顶固定连接。
[0010]所述气流过度段为中空回转体。所述气流过度段的内腔中布置有风速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气流过度段的外壁上布置有运算控制系统和数字显示面板。所述运算控制系统中预设有用于调整风口开度调节阀的开度比例的计算准则。
[0011]所述顶送风口送风气流依次流经连接头、外壳体和气流过度段、风口开度调节阀和层流送风风罩。经过降速和过滤的洁净空气在层流送风风罩整个出风面均匀送出。所述风速传感器实时监测风速V1,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并将检测信号反馈至运算控制系统和数字显示面板。所述运算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计算准则分析计算得出开度比例n,并将开度比例n反馈至风口开度调节阀。所述数字显示面板显示开度比例n和
实际送风风速V2。
[0012]进一步,所述运算控制系统中预设的计算准则如下:
[0013]a)根据用户需求设置实际送风风速V2,开启装置后,显示系统显示送风温度T、送风湿度RH、实际送风风速V2和风口调节阀开度比例n,并将数据发送给运算控制系统。
[0014]b)通过装置内的风速V1和顶送风口横截面面积S计算得到需求控制通风量Q。
[0015]Q=V1*S
[0016]c)根据装置内的风速与风口开度调节阀的开度比例n计算出实际送风风速V2。
[0017]V2=V1/n
[0018]d)基于需求控制风量Q,计算出风口开度大小,并将风口开度计算值反馈至风口开度调节阀。
[0019]n=Q/(S1*V)
[0020]e)进一步调节风阀开度。
[002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0022]A.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且便捷的的通风风口改造模式,可以提高控制通风的效果。
[0023]B.根据用户需求的送风模式,具有个性化送风特点,尽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目前送风风口存在的问题,满足人体健康呼吸的需求。
[0024]C.基于不改动原有风口和送风系统的原则,建立了简易层流送风装置,相对于混合通风模式具有明显优势。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层流送风风罩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连接头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气流过度段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层流送风风罩局部放大图;
[0029]图5为顶送风口示意图。
[0030]图中:外壳体1、外部安装支撑杆101、连接头2、支撑杆201、真空吸附头202、风速传感器3、温湿度传感器4、气流过度段5、层流送风风罩6、风口开度调节阀7、运算控制系统8、数字显示面板9、顶送风口11、吊顶12、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2]实施例1:
[0033]参见图1,本实施例针对室内空调系统送风模式的不合理、室内环境调控效果差以及改造费用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简易层流送风装置,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布置在顶送风口11下方的连接头2、外壳体1、气流过度段5、风口开度调节阀7和层流送风风罩6。
[0034]参见图2,所述连接头2包括连接头本体、真空吸附头202和支撑杆201。所述连接头
本体为中空回转体。所述连接头本体的内腔与真空吸附头202联通。所述真空吸附头202包覆顶送风口11。所述连接头本体通过支撑杆201与吊顶12固定连接。
[0035]所述外壳体1包括外壳本体和外部安装支撑杆101。所述外壳本体整体为上下端敞口且内中空的圆台。所述圆台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所述外壳本体的进风口与连接头本体的出风口联通。所述外壳本体通过外部安装支撑杆101与吊顶1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1形成变截面送风静压空间。
[0036]参见图3,所述气流过度段5为中空回转体。图3a为气流过度段5的俯视图。图3b为气流过度段5的剖视图。所述气流过度段5的内腔中布置有风速传感器3和温湿度传感器4。所述气流过度段5的外壁上布置有运算控制系统8和数字显示面板9。所述运算控制系统8中预设有用于调整风口开度调节阀7的开度比例的计算准则。所述气流过度段5对气流起到降速、稳定和导向作用。所述气流过度段5的出风口形成层流。
[0037]所述运算控制系统8中预设的计算准则如下:
[0038]a)根据用户需求设置实际送风风速V2,开启装置后,显示系统显示送风温度T、送风湿度RH、实际送风风速V2和风口调节阀开度比例n,并将数据发送给运算控制系统。
[0039]b)通过装置内的风速V1和顶送风口11横截面面积S计算得到需求控制通风量Q。
[0040]Q=V1*S
[0041]c)根据装置内的风速与风口开度调节阀的开度比例n计算出实际送风风速V2。
[0042]V2=V1/n
[0043]d)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层流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布置在顶送风口(11)下方的连接头(2)、外壳体(1)、气流过度段(5)、风口开度调节阀(7)和层流送风风罩(6);所述连接头(2)包括连接头本体、真空吸附头(202)和支撑杆(201);所述连接头本体为中空回转体;所述连接头本体的内腔与真空吸附头(202)联通;所述真空吸附头(202)包覆顶送风口(11);所述连接头本体通过支撑杆(201)与吊顶(1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1)包括外壳本体和外部安装支撑杆(101);所述外壳本体整体为上下端敞口且内中空的圆台;所述圆台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所述外壳本体的进风口与连接头本体的出风口联通;所述外壳本体通过外部安装支撑杆(101)与吊顶(12)固定连接;所述气流过度段(5)为中空回转体;所述气流过度段(5)的内腔中布置有风速传感器(3)和温湿度传感器(4);所述气流过度段(5)的外壁上布置有运算控制系统(8)和数字显示面板(9);所述运算控制系统(8)中预设有用于调整风口开度调节阀(7)的开度比例的计算准则;所述顶送风口(11)送风气流依次流经连接头(2)、外壳体(1)和气流过度段(5)、风口开度调节阀(7)和层流送风风罩(6);经过降速和过滤的洁净空气在层流送风风罩(6)整个出风面均匀送出;所述风速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竹龙恩深孙弘历郭璐瑶董琼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