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拼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节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34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节油器,包括形成有密闭腔体的外壳、连接于外壳上并与外壳的密闭腔体相连通的进气管及出气管、空气分流装置、助燃剂瓶及挥发装置,挥发装置自助燃剂瓶内部引出并置于外壳的密闭腔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节油器,设置有密闭腔体和助燃剂瓶,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连接于活性炭罐和发动机之间,活性炭罐内带有燃油的混合气体可流通至外壳的密闭腔体内,助燃剂瓶内的助燃剂通过挥发装置进入密闭腔体内与活性炭罐内流出的气体混合,通过设置于密闭腔体内的空气分流装置,将密闭腔体内带有助燃剂的气体打散后自出气管流出至发动机内,可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有效解决燃油燃烧不充分及浪费的问题,可降低油耗,净化尾气及提升动力。化尾气及提升动力。化尾气及提升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节油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节油
,特别是一种汽车节油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汽车的普及使用,燃油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存在燃油燃烧不充分和燃油浪费的问题,燃油燃烧产生的尾气排放量严重超标,造成大气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汽车内部安装节油器,以达到降低油耗,使燃油充分燃烧的目的,而节油器大多固定安装于汽车内部,更换及维修较为困难,且节油器一般采用为燃油加热或者在燃油中加入催化剂的形式,燃油加热会导致燃油气温过高,损坏发动机,甚至会引发爆炸;在燃油中加入大量的催化剂,会导致燃油流出不畅,容易引起阻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降低油耗、解决燃油燃烧不充分及浪费的问题、可净化尾气及提升动力,且可方便拆卸,更换及维修简单的汽车节油器。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汽车节油器,包括形成有密闭腔体的外壳、连接于外壳上并与外壳的密闭腔体相连通的进气管及出气管、空气分流装置、助燃剂瓶及连接于助燃剂瓶上的挥发装置,所述进气管用于连接活性炭罐的出气管,以将活性炭罐内的气体通入至外壳的密闭腔体内,挥发装置自助燃剂瓶内部引出并置于外壳的密闭腔体内,用于将燃剂瓶中的助燃剂挥发至外壳的密闭腔体内,空气分流装置设置于外壳的密闭腔体内,用于将密闭腔体内带有助燃剂的气体打散,出气管用于连接发动机的进气支管,以将外壳的密闭腔体内带有助燃剂的气体通入至发动机的进气支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分流装置可拆卸设置于外壳的密闭腔体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分流装置完全填充外壳的密闭腔体内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真空管相连接,第一真空管另一端与活性炭罐的出气管相连接,出气管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真空管相连接,第二真空管另一端与发动机的进气支管相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分别通过卡扣组件与第一真空管、第二真空管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助燃剂瓶包括瓶体及与瓶体可拆卸连接的瓶盖,瓶体的瓶身设置于外壳的密闭腔体内,瓶体的瓶口伸出外壳外部使瓶体内部与外壳外部相连通,瓶盖设置于外壳外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上盖,底壳与上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底壳和上盖之间形成所述密闭腔体。
[0012]进一步地,所述助燃剂瓶设置于外壳的密闭腔体中部,进气管、出气管分别设置于助燃剂瓶两侧的外壳侧壁上,用于对进气管进气进行导流,使其沿助燃剂瓶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到达出气管。
[0013]进一步地,所述挥发装置采用棉线。
[0014]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分流装置为由若干细金属丝交错联结形成的网状体。
[0015]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第一,本技术的节油器,设置有密闭腔体和助燃剂瓶,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连接于活性炭罐和发动机之间,活性炭罐内带有燃油的混合气体可流通至外壳的密闭腔体内,助燃剂瓶内的助燃剂通过挥发装置进入密闭腔体内与活性炭罐内流出的气体混合,通过设置于密闭腔体内的空气分流装置,将密闭腔体内带有助燃剂的气体打散后自出气管流出至发动机内,经空气分流装置打散后的气体更加均匀,可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有效解决燃油燃烧不充分及浪费的问题,可降低油耗,可净化尾气及提升动力,降低了空气污染,增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17]第二,节油器通过管路连接于活性炭罐和发动机之间,管路之间通过卡扣组件可拆卸连接,方便节油器的更换及维修;同时,空气分流装置可拆卸连接于外壳的密闭腔体内,便于更换,且安装、拆卸便捷,通过将瓶体的瓶口设置于外壳外部使瓶体内部与外壳外部相连通,可方便在燃剂瓶中加入助燃剂,简单快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汽车节油器的未设置空气分流装置及上盖的结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汽车节油器的未设置上盖的结构立体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汽车节油器的进气管、出气管设置于底壳上的结构立体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汽车节油器的进气管、出气管设置于上盖上结构立体图。
[0022]图中:1.外壳,11.底壳,12.上盖,2.进气管,3.出气管,4.空气分流装置,5.助燃剂瓶,51.瓶盖,6.挥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的一种汽车节油器,包括形成有密闭腔体的外壳1、连接于外壳1上并与外壳1的密闭腔体相连通的进气管2及出气管3、设置于外壳1的密闭腔体内的空气分流装置4、助燃剂瓶5及连接于助燃剂瓶5上的挥发装置6,
[0026]进气管2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真空管相连接,第一真空管另一端与活性炭罐的出气管3相连接,以将活性炭罐内的气体通入至外壳1的密闭腔体内;第一真空管上设置有碳罐电磁阀用于调节自活性炭罐至进气管2的气体输送量,汽车的电控模块连接并控制碳罐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挥发装置6自助燃剂瓶5内部引出并置于外壳1的密闭腔体内,用于
将燃剂瓶中的助燃剂挥发至外壳1的密闭腔体内;空气分流装置4可拆卸设置于外壳1的密闭腔体内,且空气分流装置4完全填充外壳1的密闭腔体内设置,用于将密闭腔体内带有助燃剂的气体打散;出气管3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真空管相连接,第二真空管另一端与发动机的进气支管相连接,以将外壳1的密闭腔体内带有助燃剂的气体通入至发动机的进气支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分别通过卡扣组件与第一真空管、第二真空管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分别通过卡扣组件与进气管2、出气管3可拆卸连接,挥发装置6采用棉线,空气分流装置4为由若干细金属丝交错联结形成的网状体,卡扣组件、碳罐电磁阀、汽车的电控模块均采用现有技术,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为耐油橡胶管。
[0027]助燃剂瓶5包括瓶体及与瓶体可拆卸连接的瓶盖51,瓶体的瓶身设置于外壳1的密闭腔体内,瓶体的瓶口伸出外壳1外部使瓶体内部与外壳1外部相连通,瓶盖设置于外壳1外部;助燃剂瓶5设置于外壳1的密闭腔体中部,进气管2、出气管3分别设置于助燃剂瓶5两侧的底壳11侧壁上,用于对进气管2进气进行导流,使其沿助燃剂瓶5与外壳1之间的间隙到达出气管3;外壳1包括底壳11和上盖12,底壳11与上盖1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底壳11和上盖12之间形成密闭腔体。
[0028]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的汽车节油器在使用时,将进气管2与活性炭罐的出气管相连接,活性炭罐内带有燃油的混合气体可流通至外壳1的密闭腔体内,挥发装置6将燃剂瓶中的助燃剂挥发至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节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密闭腔体的外壳、连接于外壳上并与外壳的密闭腔体相连通的进气管及出气管、空气分流装置、助燃剂瓶及连接于助燃剂瓶上的挥发装置,所述进气管用于连接活性炭罐的出气管,以将活性炭罐内的气体通入至外壳的密闭腔体内,挥发装置自助燃剂瓶内部引出并置于外壳的密闭腔体内,用于将燃剂瓶中的助燃剂挥发至外壳的密闭腔体内,空气分流装置设置于外壳的密闭腔体内,用于将密闭腔体内带有助燃剂的气体打散,出气管用于连接发动机的进气支管,以将外壳的密闭腔体内带有助燃剂的气体通入至发动机的进气支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节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流装置可拆卸设置于外壳的密闭腔体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节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流装置完全填充外壳的密闭腔体内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节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真空管相连接,第一真空管另一端与活性炭罐的出气管相连接,出气管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真空管相连接,第二真空管另一端与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拼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