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弯折的薄钢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9806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1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折弯的薄钢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夹持部及升降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用以固定待检测的薄钢件;所述升降部与所述基座上部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夹持部上方,且所述升降部上安装有压头,所述升降部能够带动所述压头在预设区间内上下移动,用以向所述待检测薄钢件施加压力。通过在基座上安装夹持部,并将升降部固定在夹持部上方,升降部下移即可完成弯折待检测薄钢件,只需要保证待检件尺寸较小,该装置操作简易,成本低廉,且检测速度快,结合检测及使用标准,完全消除了检测误差,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高。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高。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弯折的薄钢检测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金属件折弯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弯折的薄钢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轧钢带的折弯韧性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而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专门的超薄钢带检测设备,现有市场的冷弯检测设备大多是后板或管线产品,设备重量大,占地面积大,投资高,且不适合超薄钢带的测试。因此一般厂家与用户都是通过手动折弯来定性评判其性能优异,但是由于定性评判的误差,造成对材料性能的评判标准不一,导致材料使用异常时产生纠纷,故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专门用于检测超薄钢带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带折弯的薄钢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夹持部及升降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用以固定待检测的薄钢件;所述升降部与所述基座上部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夹持部上方,且所述升降部上安装有压头,所述升降部能够带动所述压头在预设区间内上下移动,用以向所述待检测薄钢件施加压力。
[000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部包括轴箱、驱动齿轮及齿条;所述轴箱的一侧与所述基座上端固定连接,中部设置有间套,且所述轴箱上下方向开设有贯通孔;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间套内;所述齿条贯穿所述贯通孔,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压头安装在所述齿条下端。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间套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一手轮,所述第一手轮的最外端设置有手球。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持部为可调节夹持部,包括夹持件、安装座、夹持轨道及丝杠;所述夹持轨道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夹持件下部与所述夹持轨道相匹配,数量为两个,且所述夹持件在所述夹持轨道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螺孔,所述压头能够下降至两个所述夹持件之间,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夹持轨道两端;所述丝杠通过所述螺孔贯穿所述夹持件,两端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头为倒置U型结构,所述压头上穿设有弯头夹杆。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头与所述齿条可拆卸连接。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持件为方体结构,所述夹持件相对的两侧向外延伸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顶部高度低于所述夹持件的顶部高度。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座整体呈倒置“T”字型,所述夹持轨道安装在所述基座的横线结构上,所述升降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的竖线结构上部,所述升降部与所述夹持轨道在所述基座的同侧设置。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部的升降方向与所述夹持部的水平移动方向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丝杠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手轮,所述第二手轮外侧设置有握把;所述丝杠为正反牙丝杠。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基座上安装夹持部,并将升降部固定在夹持部上方,升降部下移即可完成弯折待检测薄钢件,只需要保证待检件尺寸较小,该装置操作简易,成本低廉,且检测速度快,结合检测及使用标准,完全消除了检测误差,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高。
[0014]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5]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16]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带弯折的薄钢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0017]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带弯折的薄钢检测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19]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0022]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0023]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带弯折的薄钢检测装置的主视图;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带弯折的薄钢检测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24]如图1

图2所示,该薄钢带折弯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0、夹持部20及升降部30;夹持部20设置在基座10上,用以固定待检测的薄钢件;升降部30与基座10上部固定连接,位于夹持部20上方,且升降部30上安装有压头34,升降部30能够带动压头34在预设区间内上下移动,用以向待检测薄钢件施加压力。
[0025]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在基座10上安装夹持部20,并将升降部30固定在夹持部20上方,升降部30下移即可完成弯折待检测薄钢件,只需要保证待检件尺寸较小,该装置操作简易,成本低廉,且检测速度快,结合检测及使用标准,完全消除了检测误差,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高。
[0026]需要强调的是,本申请的带弯折的薄钢检测装置由于为升降部30通常为手动操控,故不易检测较厚的金属件,优选的,可检测薄钢件的厚度范围0.03mm

1.2mm。
[0027]本申请的带弯折的薄钢检测装置的工作流程为:旋拧第二手轮25以使两个夹持件22的间距适于夹紧待检测薄钢件,再旋转第一手轮36,驱动齿轮32转动,齿条33与驱动齿轮32啮合,齿条33与压头34一同向下移动,压头34下压使待检测薄钢件发生形变,形变的薄钢件在夹持件22及其上的凸起部的固定作用下被夹紧,此时反转第一手轮36,压头34离开薄钢件,拿出并检测薄钢件折弯断裂情况。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升降部30包括轴箱31、驱动齿轮32及齿条33;轴箱31的一侧与基座10上端固定连接,中部设置有间套35,且轴箱31上下方向开设有贯通孔;驱动齿轮32设置在间套35内;齿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折弯的薄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夹持部及升降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用以固定待检测的薄钢件;所述升降部与所述基座上部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夹持部上方,且所述升降部上安装有压头,所述升降部能够带动所述压头在预设区间内上下移动,用以向所述待检测薄钢件施加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弯折的薄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包括轴箱、驱动齿轮及齿条;所述轴箱的一侧与所述基座上端固定连接,中部设置有间套,且所述轴箱上下方向开设有贯通孔;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间套内;所述齿条贯穿所述贯通孔,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压头安装在所述齿条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弯折的薄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套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一手轮,所述第一手轮的最外端设置有手球。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带弯折的薄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为可调节夹持部,包括夹持件、安装座、夹持轨道及丝杠;所述夹持轨道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夹持件下部与所述夹持轨道相匹配,数量为两个,且所述夹持件在所述夹持轨道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螺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运良王瑞林
申请(专利权)人:冶科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