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通气移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52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管通气移动组件,包括测气平移底板、测气平移板和测气器,所述测气平移底板上安装有若干条测气导轨,所述测气平移板上安装有若干测气滑块,所述测气滑块与所述测气导轨配合,所述测气平移底板上还安装有测气平移气缸,所述测气平移气缸带动所述测气平移板移动,所述测气平移板上安装有测气芯杆固定块,所述测气芯杆固定块内设置有若干个通气芯杆,所述通气芯杆内贯穿制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和所述测气器之间连接有第一通气管,所述测气器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和通气孔往导管内通气。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完成导管充气,为后续的导管测漏气检测做准备,操作方便,不需要人工参与,防止导管受污染。防止导管受污染。防止导管受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管通气移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管通气移动组件,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导管是连通两个物体的管腔制品的总称,导管在医疗和日常生活中均有广泛的应用,需求量大。为了保证导管正常工作,导管在出厂前都需要经过密封性检测,检测其是否漏气。目前,导管漏气检测一般是将导管密封、充气,放入水中观看是否冒气泡进行检测。其中充气过程需要人工完成,操作麻烦,而且易造成导管的污染。医疗所需的医用导管一旦被污染就无法使用,医用导管上通常设置有很多部件,污染后医用导管报废,浪费了大量的物料,提高了生产成本。以血液透析中用到的静脉管为例,静脉管包括滴口室,滴口室的一端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有穿刺针接头,另一端设置有三根连接软管,三根连接软管上分别连接有透析接头、传感器和母针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自动完成导管充气的导管通气移动组件。
[0004]为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导管通气移动组件,包括测气平移底板、测气平移板和测气器,所述测气平移底板上安装有若干条测气导轨,所述测气平移板上安装有若干测气滑块,所述测气滑块与所述测气导轨配合,所述测气平移底板上还安装有测气平移气缸,所述测气平移气缸带动所述测气平移板移动,所述测气平移板上安装有测气芯杆固定块,所述测气芯杆固定块内设置有若干个通气芯杆,所述通气芯杆内贯穿制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和所述测气器之间连接有第一通气管,所述测气器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和通气孔往导管内通气。
[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通气芯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测气芯杆固定块并制有通气针杆,所述通气针杆的头部与导管配合。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通气针杆的尾部设置有密封垫圈。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通气针杆的尾部制有通气头,所述密封垫圈位于所述通气头上。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测气芯杆固定块上制有若干个第一芯杆孔,所述通气芯杆位于所述第一芯杆孔内,所述第一芯杆孔包括大孔以及与所述大孔连通的小孔,所述大孔和小孔之间形成芯杆台阶。
[00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测气芯杆固定块制有所述大孔的侧面安装有测气盖板,所述测气盖板上制有若干个第二芯杆孔,所述第二芯杆孔与所述大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芯杆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大孔的直径。
[00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通气芯杆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芯杆孔内,所述通气芯杆可以在所述第一芯杆孔和第二芯杆孔内移动,所述通气芯杆的中部制有一圈
通气凸块,所述通气凸块位于所述大孔内并与所述芯杆台阶紧贴,所述通气芯杆上还套设有通气弹簧,所述通气弹簧位于所述大孔内,所述通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通气凸块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测气盖板相抵触。
[00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测气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安装在所述测气平移板上,所述测气平移气缸的两侧还设置有测气缓冲器,所述测气缓冲器上套设有测气限位螺母。
[001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调压阀,所述调压阀和所述测气器之间连接有第二通气管。
[0014]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通气芯杆与所述测气芯杆固定块固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自动完成导管充气,为后续的导管测漏气检测做准备,操作方便,不需要人工参与,防止导管受污染。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静脉管测漏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静脉管测漏气装置中堵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静脉管测漏气装置中堵气机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测气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测气芯杆固定块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静脉管测漏气装置中堵气芯杆和堵气弹簧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静脉管测漏气装置中导向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静脉管测漏气装置中上、下对齐组件和上、下定位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通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通气芯杆和通气弹簧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静脉管测漏气装置中上定位板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

12所示,一种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静脉管测漏气装置,包括堵气机构1和通气机构2。堵气机构1和通气机构2均包括测气组件4以及导向定位组件5。以下为静脉管测漏气装置与静脉管配合的实施例,导向定位组件5夹取静脉管上的连接软管,通气机构2与静脉管中的透析接头连通,堵气机构1堵住静脉管中的穿刺针接头。图1中对静脉管中连接软管的长度进行了缩短。
[0029]上述技术方案中:测气组件4包括两块测气垫板48,测气垫板48的两侧安装有测气侧板411,测气侧板411的顶部安装有测气平移底板410。测气平移底板410上安装有四组测气移动组件,每组测气移动组件包括测气平移板43以及安装在测气平移底板410上的两条测气导轨41。如图5所示,测气平移板43的底部安装有若干测气滑块42,测气滑块42与测气导轨41配合。测气移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测气平移底板410上的测气平移气缸44,测气平移
气缸44的活塞杆安装在测气平移板43上。测气平移气缸44的两侧还安装有两块测气缓冲块45,测气缓冲块45上安装有测气缓冲器46,测气缓冲器46上套设有测气限位螺母461。测气缓冲器46是直接从市场上采购的,测气缓冲器46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当测气平移气缸44带动测气平移板43往测气平移气缸44的方向移动时,测气缓冲器46起到限位的作用;测气限位螺母461起到辅助限位的作用,防止测气缓冲器46失效后测气平移板43移动过度。
[0030]上述技术方案中:测气平移板43上固定有测气芯杆固定块47,测气芯杆固定块47上制有四个第一芯杆孔,如图6所示,第一芯杆孔包括大孔471和小孔472,大孔471和小孔472之间形成芯杆台阶473。测气芯杆固定块47制有大孔471的侧面固定有测气盖板49,测气盖板49上制有第二芯杆孔,第二芯杆孔与大孔471一一对应,第二芯杆孔的直径小于大孔471的直径。
[0031]上述技术方案中:堵气机构1中的第一芯杆孔内设置有堵气芯杆6,堵气芯杆6的中部制有一圈堵气凸块61,如图7所示,堵气芯杆6的一端制有凸出的堵气头62,堵气芯杆6的另一端位于第二芯杆孔内。堵气凸块61位于大孔471内并与芯杆台阶473紧贴。堵气芯杆6上还套设有堵气弹簧7,堵气弹簧7位于大孔471内,堵气弹簧7的一端与堵气凸块61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导管通气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气平移底板(410)、测气平移板(43)和测气器(84),所述测气平移底板(410)上安装有若干条测气导轨(41),所述测气平移板(43)上安装有若干测气滑块(42),所述测气滑块(42)与所述测气导轨(41)配合,所述测气平移底板(410)上还安装有测气平移气缸(44),所述测气平移气缸(44)带动所述测气平移板(43)移动,所述测气平移板(43)上安装有测气芯杆固定块(47),所述测气芯杆固定块(47)内设置有若干个通气芯杆(8),所述通气芯杆(8)内贯穿制有通气孔(84),所述通气孔(84)和所述测气器(14)之间连接有第一通气管,所述测气器(14)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和通气孔(84)往导管内通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通气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芯杆(8)的一端穿过所述测气芯杆固定块(47)并制有通气针杆(83),所述通气针杆(83)的头部与导管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通气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针杆(83)的尾部设置有密封垫圈(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通气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针杆(83)的尾部制有通气头(82),所述密封垫圈(11)位于所述通气头(82)上。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导管通气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气芯杆固定块(47)上制有若干个第一芯杆孔,所述通气芯杆(8)位于所述第一芯杆孔内,所述第一芯杆孔包括大孔(471)以及与所述大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启明李先刚
申请(专利权)人:昕迪精密机械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