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工作辊中间辊结构改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881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轧机工作辊中间辊结构改进装置,包括辊体和轴承座;轴承座内侧壁开设轴承槽,轴承槽内设有四列圆锥轴承;所述四列圆锥轴承外圈紧密配合于轴承槽内侧壁,通过四列圆锥轴承替代原来的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而四列圆锥轴承增加其本身承受轴向力,解决辊体轴向串动的问题,同时,实现快速轧辊正常工作,解决了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频繁烧死,轴承座难拆卸的问题,以及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装配间隙调整要求高,难把控,寿命短,改进后,四列圆锥轴承增强了轴向承受力,减少了烧辊串辊问题,且安装方便简洁,不需要精密调整,缩短了装配时间和安装要求,减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机工作辊中间辊结构改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轧机工作辊中间辊结构改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型号为950轧机中间辊和工作辊采用的是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这样的结构设计存有弊端,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配合后的承载轴向力小,很容易造成辊体沿其轴线移动,即出现串辊现象,同时辊体与四列圆柱轴承之间发生破坏性的滑动摩擦,对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造成不可修复的问题。
[000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轧机工作辊中间辊结构改进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轧机工作辊中间辊结构改进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轧机工作辊中间辊结构改进装置,包括辊体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侧壁开设轴承槽,轴承槽内设有四列圆锥轴承;所述四列圆锥轴承外圈紧密配合于轴承槽内侧壁,四列圆锥轴承内圈紧密配合于辊体的外圈,辊体的端部伸出于轴承座;通过四列圆锥轴承替代原来的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而四列圆锥轴承增加其本身承受轴向力,解决辊体轴向串动的问题,同时,实现快速轧辊正常工作,解决了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频繁烧死,轴承座难拆卸的问题,以及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装配间隙调整要求高,难把控,寿命短,改进后,四列圆锥轴承增强了轴向承受力,减少了烧辊串辊问题,且安装方便简洁,不需要精密调整,大大缩短了装配时间和安装要求,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6]优选的,所述四列圆锥轴承的一端面紧密贴附于轴承槽内的一端面,四列圆锥轴承的另一端与轴承槽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内设有整体式定距环;所述整体式定距环的一端面紧密配合于四列圆锥轴承的另一端面,整体式定距环的一端面紧密配合于轴承槽内的另一端面;现有的950轧机中间辊和工作辊采用的是四列圆柱轴承,且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之间配合于内隔环和外隔环,而内隔环和外隔环两者安装操作麻烦,同时拆卸更换也给维修人员带来麻烦,为此,通过在四列圆锥轴承与轴承槽之间留有间隙内安装整体式定距环,通过一个整体式定距环代替内隔环和外隔环,方便安装和拆卸。
[0007]优选的,所述轴承座上开设进油通道,进油通道的进口端连通有软管,进油通道的出口端延伸至四列圆锥轴承上的油孔;软管连通外界供油设备,润滑油流经软管进入进油通道内,然后润滑油通过油孔鼓入四列圆锥轴承内,实现对四列圆锥轴承的润滑处理。
[0008]优选的,所述轴承座上开设出油通道,出油通道的进口端连通四列圆锥轴承上的油孔,出油通道的出口端延伸至轴承座的端面,且出油通道的出口端连通有软管;出油通道连通的软管连接于外界抽油设备,将四列圆锥轴承内的多余的润滑油抽离,集中收集再利用,避免润滑油从四列圆锥轴承溢出,污染装置,同时也避免润滑油的浪费。
[0009]优选的,所述进油通道的出口端内侧壁设有限流圈;进油通道的分支有多个,且每个分支的出口端置于四列圆锥轴承上的油孔处,每个分支的出口都设有限流圈,而限流圈的内圈孔径逐渐缩小,即越靠近于进油通道的进口端的限流圈孔径越小,该设计使得润滑油充分流入到四列圆锥轴承每个部位。
[0010]优选的,所述轴承座的端面开设条形状的卡槽,软管嵌入在卡槽内;软管嵌入在卡槽,使得软管贴附轴承座的端面,防止软管耷拉,与辊体或者加工物料发生碰撞。
[0011]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2]1.通过四列圆锥轴承替代原来的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而四列圆锥轴承增加其本身承受轴向力,解决辊体轴向串动的问题,同时,实现快速轧辊正常工作,解决了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频繁烧死,轴承座难拆卸的问题,以及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装配间隙调整要求高,难把控,寿命短,改进后,四列圆锥轴承增强了轴向承受力,减少了烧辊串辊问题,且安装方便简洁,不需要精密调整,大大缩短了装配时间和安装要求,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4]图1为实施例一中辊体与四列圆锥轴承配合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3为实施例二中卡槽的横截面剖视图;
[0017]图中:辊体1、轴承座2、四列圆锥轴承3、整体式定距环4、进油通道5、软管6、出油通道7、限流圈8、卡槽9。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
[0020]参照图1

2,一种轧机工作辊中间辊结构改进装置,包括辊体1和轴承座2;所述轴承座2内侧壁开设轴承槽,轴承槽内设有四列圆锥轴承3;所述四列圆锥轴承3外圈紧密配合于轴承槽内侧壁,四列圆锥轴承3内圈紧密配合于辊体1的外圈,辊体1的端部伸出于轴承座2;现有技术中,型号为950轧机中间辊和工作辊采用的是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这样的结构设计存有弊端,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配合后的承载轴向力小,很容易造成辊体1沿其轴线移动,即出现串辊现象,同时辊体1与四列圆柱轴承之间发生破坏性的滑动摩擦,对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造成不可修复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通过四列圆锥轴承3替代原来的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而四列圆锥轴承3增
加其本身承受轴向力,解决辊体1轴向串动的问题,同时,实现快速轧辊正常工作,解决了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承频繁烧死,轴承座2难拆卸的问题,以及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装配间隙调整要求高,难把控,寿命短,改进后,四列圆锥轴承3增强了轴向承受力,减少了烧辊串辊问题,且安装方便简洁,不需要精密调整,大大缩短了装配时间和安装要求,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1]所述四列圆锥轴承3的一端面紧密贴附于轴承槽内的一端面,四列圆锥轴承3的另一端与轴承槽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内设有整体式定距环4;所述整体式定距环4的一端面紧密配合于四列圆锥轴承3的另一端面,整体式定距环4的一端面紧密配合于轴承槽内的另一端面;现有的950轧机中间辊和工作辊采用的是四列圆柱轴承,且四列圆柱轴承和双列角接触轴之间配合于内隔环和外隔环,而内隔环和外隔环两者安装操作麻烦,同时拆卸更换也给维修人员带来麻烦,为此,通过在四列圆锥轴承3与轴承槽之间留有间隙内安装整体式定距环4,通过一个整体式定距环4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工作辊中间辊结构改进装置,包括辊体(1)和轴承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2)内侧壁开设轴承槽,轴承槽内设有四列圆锥轴承(3);所述四列圆锥轴承(3)外圈紧密配合于轴承槽内侧壁,四列圆锥轴承(3)内圈紧密配合于辊体(1)的外圈,辊体(1)的端部伸出于轴承座(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工作辊中间辊结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列圆锥轴承(3)的一端面紧密贴附于轴承槽内的一端面,四列圆锥轴承(3)的另一端与轴承槽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内设有整体式定距环(4);所述整体式定距环(4)的一端面紧密配合于四列圆锥轴承(3)的另一端面,整体式定距环(4)的一端面紧密配合于轴承槽内的另一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工作辊中间辊结构改进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九洲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