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853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确保连接器本体的嵌合引导部等在嵌合作业中不受损伤或破损,提高可靠性。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附接于连接器本体的端子以及附接于连接器本体的加强配件。连接器本体包括嵌合引导部,嵌合引导部具有嵌合凹部,配合嵌合引导部插入嵌合凹部,加强配件包括:本体部,附接于嵌合引导部的端壁部;一对左右的连接臂部,连接于本体部的两端,连接臂部向连接器本体的长度方向中心延伸并附接于嵌合引导部的侧壁部,连接臂部包括侧板部和连接于侧板部的上端的侧壁上覆盖部,侧板部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被侧壁部的外侧部分覆盖,且侧壁上覆盖部弯曲成末端面向嵌合凹部内并覆盖侧壁部的内侧部分的上面的至少一部分。面的至少一部分。面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4月20日、申请号为2020103115286、专利技术名称为“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3]常规地,诸如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等的连接器已经用于将一对平行的电路基板电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连接器附接于一对电路基板上的相互面对的对应面并且嵌合在一起以导通。此外,已提案有附接于两端部的发挥保持与配合连接器之间的嵌合状态的锁定元件功能的加强配件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
[0004]图10是示出常规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05]在图中,附图标记811表示安装于未示出的电路基板上的连接器的基座,且连接器与未示出的配合连接器嵌合并电连接。基座811包括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的侧壁部以及连接于侧壁部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一对的嵌合引导部,且各嵌合引导部包括嵌合凹部。多个端子861附接于侧壁部,且加强配件851附接于嵌合引导部。加强配件851具有沿基座811的侧壁部延伸的侧方臂853以及沿嵌合凹部延伸的U字臂858,且所述U字臂858的末端能够与形成在基座811的中岛813的两端的凹部817接合。
[0006]然后,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嵌合时,各端子861与配合连接器的嵌合端子相互接触。结果,安装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电连接于安装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电路基板。此外,配合基座的嵌合凸部进入基座的嵌合引导部的嵌合凹部。附接于嵌合引导部的加强配件851与附接于配合基座的嵌合凸部的对应的配合加强配件接合。
[0007]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JP2015

207557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技术问题
[0009]然而,在该常规的连接器中,在嵌合作业期间,基座811可能受到损伤或破损。当附接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器与附接于配合电路基板的配合连接器嵌合时,由于作业条件,作业者无法可视地观察基座811的嵌合面与配合基座的嵌合面,且由此不得不用手摸索地来执行嵌合作业。特别地,近年来,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的小型化和低高度化不断发展,使得作业者难以目视到基座811的嵌合面和配合基座的嵌合面。
[0010]在这种情况下,作业者用手摸索地来调整配合基座相对基座811的位置,同时使基座811的嵌合面和配合基座的嵌合面滑动,并将配合基座的嵌合凸部插入基座811的嵌合凹部内。
[0011]因此,在基座811与配合基座之间的对准未完成的状态下,当力从配合基座沿嵌合方向对基座811施加或使配合基座相对基座811旋转时,配合基座的嵌合面可能刮擦基座
811的嵌合面。在这种情况下,基座811的嵌合面的一部分可能会受到大的按压力并且造成损伤或破损。特别地,近年来,由于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的小型化和低高度化的不断发展,当基座811的各部分的厚度薄并受到强的力时,所述部分容易破损。此外,端子861可能与诸如配合基座等的配合连接器的元件发生接触,并造成损伤或破损。
[0012]此外,通过将加强配件851和配合加强配件与电路基板和配合电路基板的电源线等的连接,加强配件851和配合加强配件可用作电路连接元件。然而,由于加强配件851不具有足够的弹性,所以当安装有电路基板的电子设备等由于掉落或受到外力而产生的振动或冲击传递给加强配件时,加强配件851与配合加强配件之间的接触不能保持,从而无法确保电源线的充分导通。
[0013]这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常规连接器的问题,并提供在嵌合作业中不会损伤或破损连接器本体的嵌合引导部等的可靠性高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0014]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5]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附接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端子以及附接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加强配件,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形成在长度方向两端的嵌合引导部,所述嵌合引导部具有嵌合凹部,形成在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的配合嵌合引导部插入所述嵌合凹部,所述加强配件包括:本体部,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本体部附接于所述嵌合引导部的端壁部;以及一对左右的连接臂部,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延伸,所述连接臂部附接于所述嵌合引导部的侧壁部,以及所述连接臂部包括侧板部和连接于所述侧板部的上端的侧壁上覆盖部,且所述侧板部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侧壁部的外侧部分覆盖。
[0016]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侧板部包括贯通孔,所述侧壁部的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通过所述贯通孔连结。
[0017]在又一连接器中,所述侧壁部的外侧部分的上面位于比所述侧壁上覆盖部的上端低的位置。
[0018]此外,在还一连接器中,所述侧板部的下端面露出于所述侧壁部的下方,且能够与安装所述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的表面发生接触。
[0019]在再一连接器中,所述加强配件包括:底面覆盖部,覆盖所述嵌合凹部的底面;以及一对左右的接触臂部,连接于所述底面覆盖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接触臂部能够与附接于插入所述嵌合凹部的配合嵌合引导部的配合加强配件发生接触,且各所述接触臂部包括:弹性部,其能够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弹性地位移;以及接触凸部,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所述接触凸部向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突出。
[0020]在仍一连接器中,所述接触凸部的上半部使其末端向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外方且向上方倾斜延伸,且所述末端相向地接近所述侧壁上覆盖部的末端并位于所述侧壁上覆盖部的末端的下方位置。
[0021]连接器组件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连接器以及与所述连接器嵌合的配合连接器。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连接器本体的嵌合引导部等在嵌合作业中不会被损伤或破损,提高了连接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示出从第二连接器侧观察时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在嵌合前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0025]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0026]图3A、图3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两面图,其中,图3A是平面图,而图3B是沿图3A中的A

A线作出的剖视图。
[0027]图4A、图4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剖视图,图4A是沿图3A中的B

B线作出的剖视图,而图4B是沿图3A中的C

C线作出的剖视图。
[0028]图5是示出从第一连接器侧观察时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在嵌合之前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0029]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0030]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平面图。
[0031]图8是示出从第二连接器侧观察时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嵌合解除的平面图。
[0032]图9是示出沿图8中的D

D线作出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嵌合解除的剖视图。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中,包括:连接器本体、附接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端子以及附接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加强配件,其中: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形成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嵌合引导部,所述嵌合引导部具有嵌合凹部,所述嵌合凹部用于收容形成在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的配合嵌合引导部,各所述嵌合引导部具有由内侧部和外侧部形成的侧壁部,各所述侧壁部具有在所述内侧部与所述外侧部之间形成的狭缝状的中间凹部,所述加强配件包括彼此连结的一对左右的连接臂部,各所述连接臂部包括侧板部,各所述侧板部位于相应的狭缝状的中间凹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侧板部的下端露出于对应的所述侧壁部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侧壁部的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彼此连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侧板部包括贯通孔,所述侧壁部的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分通过所述贯通孔彼此连结。5.一种连接器,其中,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大贵笹山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