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半导体基底上的电性内连线的接合与角落,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有效降低电流拥挤效应的内连线的接合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集成电路(IC)形成于半导体晶圆上,再将晶圆分割成独立的晶粒(die)与晶片(chip)。之后再将晶片以镶入(mount)或以焊线接合(wire bond)封装于一基底上。一旦封装之后,再将晶片胶封(encapsulated)以保护其与外界污染隔绝。因此,封装步骤可视为集成电路制程的关键步骤之一。然而,即使最谨慎封装的IC元件,若于镶入的基底上存在缺陷或其它弱接点,仍然会发生许多问题致使元件失效。最常发生元件失效点之一为形成于基底上,与基底上的各电路单元的具电性连接的电源总线路径(power bus trace)。例如,导电路径或内连线(interconnect)传统上是形成于整个基底的内部,并连接至电源垫(power pad)。而电源垫则提供外加的电源连接至电路元件。此外,其它内连线一般形成于基底的周边区域,例如电源环,提供电路元件接地(ground)或参考电位(referencepotential)。当电流沿着上述内连线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性内连线交截处的接合,位于一基底上并用于导引电流进入另一内连线的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内连线交截处的接合包括: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一部分,具有一第一长度且平行于一第一纵轴,配置以提供一电流的流动;至少一接受电 流的电性内连线的一部分,具有一第二长度且平行于一第二纵轴,配置以交截该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于一接合处用以接收自该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电流的流动;以及至少一电流导向结构,设置于该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与该接受电流的电性内连 线之间的该接合处,并且实质上位向不垂直于该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第一纵轴。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4-6-28 10/878,7081.一种电性内连线交截处的接合,位于一基底上并用于导引电流进入另一内连线的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内连线交截处的接合包括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一部分,具有一第一长度且平行于一第一纵轴,配置以提供一电流的流动;至少一接受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一部分,具有一第二长度且平行于一第二纵轴,配置以交截该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于一接合处用以接收自该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电流的流动;以及至少一电流导向结构,设置于该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与该接受电流的电性内连线之间的该接合处,并且实质上位向不垂直于该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第一纵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内连线交截处的接合,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电流导向结构是一电流折向元件具有至少一折向面实质上不垂直于该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该至少一折向面配置以折向自该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电流朝向该至少一接受电流的电性内连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内连线交截处的接合,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接受电流的电性内连线包括两条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该第一接受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第二纵轴实质上垂直于该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第一纵轴,以及该第二接受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第二纵轴实质上平行于该第一接受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第二纵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内连线交截处的接合,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该部分包括多条导电路径由非导电空间所隔离,以及其中该至少一电流导向结构具有不等长度的多条导电路径,并将该至少一供应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一端斜角配置非垂直于其所提供的电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内连线交截处的接合,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接受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该部分包括多条导电路径由非导电空间所隔离,以及其中该至少一电流导向结构具有不等长度的多条导电路径,并将该至少一接受电流的电性内连线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学理,王振家,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