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油润滑的圆振动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7837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激振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稀油润滑的圆振动筛,包括安装主体、轴承、主轴、唇形密封圈、排气管、润滑内腔、加压组件、释放组件、排油管和进油管;所述轴承配合安装在安装主体的内部,所述主轴安装在安装主体内部,所述主轴贯穿轴承内部,所述安装主体与主轴之间形成润滑内腔,在安装主体和主轴之间设置有润滑内腔,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进油管加入稀油,稀油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保证数知量众多、分布较广的润滑点及时得到润滑,同时将摩擦产生的磨擦热带走,摩擦表面道的金属磨粒等机械杂质随着油的流动和循环将杂质带走并冲洗干净,达到润滑良好、减轻摩擦、降低磨损和减少易损件的消耗、减少功率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油润滑的圆振动筛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激振器
,具体的说是一种稀油润滑的圆振动筛。

技术介绍

[0002]激振器是附加在某些机械和设备上用以产生激励力的装置,是利用机械振动的重要部件,激振器能使被激物件获得一定形式和大小的振动量,从而对物体进行振动和强度试验,或对振动测试仪器和传感器进行校准,激振器还可作为激励部件组成振动机械,用以实现物料或物件的输送、筛分、密实、成型和土壤砂石的捣固等工作,按激励型式的不同,激振器分为惯性式电动式、电磁式、电液式、气动式和液压式等型式,激振器可产生单向的或多向的,简谐的或非简谐的激振力;现有的激振器采用甘油润滑,如图5所示,现有的激振器的润滑内腔容积小,无散热,现有激振器的润滑点较少,不能及时得到润滑,不能将摩擦副产生的磨擦热带走,磨损较大,易损耗,现有的甘油润滑,对油压不能调整,润滑腔的甘油流动性不佳,内部油压不易调整,循环效果不佳。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稀油润滑的圆振动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激振器的润滑内腔容积小,无散热,现有激振器的润滑点较少,不能及时得到润滑,不能将摩擦副产生的磨擦热带走,磨损较大,易损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稀油润滑的圆振动筛。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稀油润滑的圆振动筛,包括安装主体、轴承、主轴、圆螺母、唇形密封圈、排气管、润滑内腔、加压组件、释放组件、排油管和进油管;所述轴承配合安装在安装主体的内部,所述主轴安装在安装主体内部,所述主轴贯穿轴承内部,所述安装主体和主轴的拼接端口处填充有唇形密封圈,所述安装主体的两端封口处配合安装有圆螺母,所述安装主体与主轴之间形成润滑内腔,所述安装主体上分别安装有排油管和进油管,所述排油管上设置有加压组件和释放组件,所述排气管固定在安装主体上,所述排气管与润滑内腔连通;所述加压组件包括加压箱、第一弹簧、挤压杆、封堵球、过滤仓、过滤芯、冲压马达、拉杆、旋转盘、活塞筒和冲压腔,所述加压箱的内部设置有过滤仓和冲压腔,所述冲压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塞筒,所述冲压腔的底部腔壁上固定有冲压马达,所述冲压马达的转轴上安装有旋转盘,所述活塞筒的底端安装有连接座,所述拉杆的底端通过销轴配合安装在旋转盘的端面偏心位置上,所述拉杆的顶端通过销轴配合安装在连接座内,所述过滤仓的底部为镂空结构,所述过滤仓的底部配合安装有过滤芯,所述过滤仓的顶部横向穿设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一端固定有封堵球,所述挤压杆的另一端套装有第一弹簧。
[0006]优选的,所述过滤仓和冲压腔的顶部之间开设有射流孔,所述封堵球设置在射流孔的端口处,所述封堵球的直径大于射流孔直径。
[0007]优选的,所述冲压腔上开设有进油口,所述过滤仓的底部开设有出油口。
[0008]优选的,所述排油管中部设置有切口,两切口分别与加压箱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接,所述排油管的前端安装有单向阀。
[0009]优选的,所述释放组件包括缓冲筒、活塞垫、第二弹簧、电极球、蜂鸣器、固定架和活塞杆,所述缓冲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塞垫,所述活塞垫的顶部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贯穿缓冲筒的顶部筒壁内,所述第二弹簧套装在活塞杆上,所述固定架固定在缓冲筒的顶端,所述固定架为“L”型,所述固定架的顶部横板底侧与活塞杆的顶端分别安装有电极球,所述固定架的顶部横板顶侧固定有蜂鸣器。
[0010]优选的,所述缓冲筒安装在排油管上,所述缓冲筒与排油管连通。
[0011]优选的,两所述电极球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电极球、蜂鸣器和电源通过导线连接为串联电路。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稀油润滑的圆振动筛,在主轴的外部套装有轴承,在安装主体和主轴之间设置有润滑内腔,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进油管加入稀油,稀油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保证数知量众多、分布较广的润滑点及时得到润滑,同时将摩擦产生的磨擦热带走,摩擦表面道的金属磨粒等机械杂质随着油的流动和循环将杂质带走并冲洗干净,达到润滑良好、减轻摩擦、降低磨损和减少易损件的消耗、减少功率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在润滑过程中,稀油通过排油管排出,在润滑内腔的油压较大时,稀油会导入缓冲筒,能够实现对活塞垫的顶升,在压力到达极点时,两电极球接触,蜂鸣器实现通电,能够发出警鸣,能够为工作人员发出警报信号,便于对激振器的更好的维护,在活塞垫上升过程后,在缓冲筒的底部形成一定的空间,能够缓解润滑内腔内的油压,保证油压稳定,能够保证激振器更好的作业;冲压马达作业,能够实现活塞筒沿冲压腔上下滑动,在活塞筒的活动过程中,能够将排油管的油料吸入冲压腔,通过挤压运动,实现对稀油的挤压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冲压腔到达挤压值时,能够通过射流孔排入过滤仓,能够保证射流的油压稳定,保证在稀油循环过程中,油料流转稳定,同时在流转过程中,通过过滤芯过滤,能够更好的实现油料的循环作业,配合激振器更好的作业。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俯视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剖视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加压组件立体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俯视结构图中的A区域结构图;图5是甘油润滑的激振器内部结构图;图中:1、安装主体;2、轴承;3、主轴;4、圆螺母;5、唇形密封圈;6、排气管;7、润滑内腔;8、加压组件;9、释放组件;10、排油管;11、进油管;81、加压箱;82、第一弹簧;83、挤压杆;84、封堵球;85、过滤仓;86、过滤芯;87、冲压马达;88、拉杆;89、旋转盘;810、活塞筒;811、冲压腔;91、缓冲筒;92、活塞垫;93、第二弹簧;94、电极球;95、蜂鸣器;96、固定架;97、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6]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稀油润滑的圆振动筛,包括安装主体1、轴承2、主轴3、圆螺母4、唇形密封圈5、排气管6、润滑内腔7、加压组件8、释放组件9、排油管10和进油管11;轴承2配合安装在安装主体1的内部,主轴3安装在安装主体1内部,主轴3贯穿轴承2内部,安装主体1和主轴3的拼接端口处填充有唇形密封圈5,安装主体1的两端封口处配合安装有圆螺母4,安装主体1与主轴3之间形成润滑内腔7,安装主体1上分别安装有排油管10和进油管11,排油管10上设置有加压组件8和释放组件9,排气管6固定在安装主体1上,排气管6与润滑内腔7连通,在安装主体1和主轴3之间设置有润滑内腔7,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进油管11加入稀油,稀油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保证数知量众多、分布较广的润滑点及时得到润滑,同时将摩擦产生的磨擦热带走,摩擦表面道的金属磨粒等机械杂质随着油的流动和循环将杂质带走并冲洗干净,达到润滑良好、减轻摩擦、降低磨损和减少易损件的消耗、减少功率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加压组件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油润滑的圆振动筛,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主体(1)、轴承(2)、主轴(3)、圆螺母(4)、唇形密封圈(5)、排气管(6)、润滑内腔(7)、加压组件(8)、释放组件(9)、排油管(10)和进油管(11);所述轴承(2)配合安装在安装主体(1)的内部,所述主轴(3)安装在安装主体(1)内部,所述主轴(3)贯穿轴承(2)内部,所述安装主体(1)和主轴(3)的拼接端口处填充有唇形密封圈(5),所述安装主体(1)的两端封口处配合安装有圆螺母(4),所述安装主体(1)与主轴(3)之间形成润滑内腔(7),所述安装主体(1)上分别安装有排油管(10)和进油管(11),所述排油管(10)上设置有加压组件(8)和释放组件(9),所述排气管(6)固定在安装主体(1)上,所述排气管(6)与润滑内腔(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油润滑的圆振动筛,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8)包括加压箱(81)、第一弹簧(82)、挤压杆(83)、封堵球(84)、过滤仓(85)、过滤芯(86)、冲压马达(87)、拉杆(88)、旋转盘(89)、活塞筒(810)和冲压腔(811),所述加压箱(8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仓(85)和冲压腔(811),所述冲压腔(811)的内部设置有活塞筒(810),所述冲压腔(811)的底部腔壁上固定有冲压马达(87),所述冲压马达(87)的转轴上安装有旋转盘(89),所述活塞筒(810)的底端安装有连接座,所述拉杆(88)的底端通过销轴配合安装在旋转盘(89)的端面偏心位置上,所述拉杆(88)的顶端通过销轴配合安装在连接座内,所述过滤仓(85)的底部为镂空结构,所述过滤仓(85)的底部配合安装有过滤芯(86),所述过滤仓(85)的顶部横向穿设有挤压杆(83),所述挤压杆(8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垂海丁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元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