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49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包括两个轴套本体,两个所述轴套本体的相邻面均设有弧形槽,两个所述弧形槽内共同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两个所述轴套本体内均设有储液腔,两个所述储液腔通过多个短管连通,位于左侧的所述储液腔的左侧空间与外界通过添加口连通,所述添加口上设有密闭塞,位于左侧的所述轴套本体的左侧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与位于左侧的储液腔的底部空间连通,两个所述弧形槽的内顶部均设有过渡槽,两个所述过渡槽的底部空间通过连接管连通。该自润滑轴套通过循环泵对润滑油进行循环利用,对轴承进行润滑的同时会将轴承产生的热量吸收,且该轴套便于安装和拆卸。且该轴套便于安装和拆卸。且该轴套便于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在一些润滑不可靠和不可能处人们可能会用到自润滑轴套,然而现有的自润滑轴套在使用过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3]现有的自润滑轴承通常是由铜粉末治金和塑料两种材质制成,该轴承虽然能够实现自润滑的母体,但是散热性较差,使得在传动轴长期的运行过程会产生高温导致轴承的使用寿命缩短,且现有的自润滑轴套不便于拆卸和安装,因此,如何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使我们所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该自润滑轴套通过循环泵对润滑油进行循环利用,对轴承进行润滑的同时会将轴承产生的热量吸收,且该轴套便于安装和拆卸。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包括两个轴套本体,两个所述轴套本体的相邻面均设有弧形槽,两个所述弧形槽内共同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两个所述轴套本体内均设有储液腔,两个所述储液腔通过多个短管连通,位于左侧的所述储液腔的左侧空间与外界通过添加口连通,所述添加口上设有密闭塞,位于左侧的所述轴套本体的左侧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与位于左侧的储液腔的底部空间连通,两个所述弧形槽的内顶部均设有过渡槽,两个所述过渡槽的底部空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与位于左侧的过渡槽的左侧空间通过出液管连通。
[0007]优选地,两个所述弧形槽远离传动轴的一侧内壁均设有相互配合的螺旋通道。
[0008]优选地,两个所述弧形槽的内底部均设有密封圈。
[0009]优选地,两个所述弧形槽的内底部均为斜面,两个所述弧形槽的底部空间与对应的储液腔的顶部空间均通过落液管连通。
[0010]优选地,两个所述储液腔远离传动轴的一侧内壁均设有石墨烯层,两个所述石墨烯层的想背面均延伸至外界。
[0011]优选地,两个所述轴套本体的前后侧均设有多个安装块,位于左侧的两个所述安装块上均设有螺纹孔,位于右侧的两个安装块上均螺纹连接有与对应螺纹孔相配合的螺栓。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循环泵的运行使得润滑油不断的流过轴承,从而对轴承进行润滑的同时利用润滑油吸收轴承产生的热量,提升轴承的使用寿命;
[0014]2、与现有技术相比,吸收热量的润滑油会位于上层,底层的润滑油温度较低,从而对轴承的散热效果更佳,同时两个石墨烯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从而更好的将润滑油中的热量导向外界,使得散热效果更佳;
[0015]3、与现有技术相比,密封圈的设置确保两个弧形槽与传动轴之间的密闭性,从而避免润滑油会顺着传动轴的外壁流出,导致润滑油的浪费;
[0016]4、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进行润滑的过程中,一部分的润滑油会通过螺旋通道落下,将轴承与两个轴套本体之间进行润滑,从而减小轴承与两个轴套本体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轴承的转动带动两个轴套本体转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

A向截面图;
[0019]图3为图1中B

B向截面图;
[0020]图4为图1中轴承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中:1轴套本体、2传动轴、3轴承、4循环泵、5进液管、6储液腔、7添加口、8出液管、9过渡槽、10弧形槽、11密封圈、12落液管、13螺旋通道、14连接管、15安装块、16螺纹孔、17螺栓、18短管、19石墨烯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参照图1

4,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包括两个轴套本体1,两个轴套本体1的相邻面均设有弧形槽10,两个弧形槽10内共同设有轴承3,轴承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两个轴套本体1内均设有储液腔6,两个储液腔6通过多个短管18连通,位于左侧的储液腔6的左侧空间与外界通过添加口7连通,添加口7上设有密闭塞,位于左侧的轴套本体1的左侧设有循环泵4,循环泵4的进液端与位于左侧的储液腔6的底部空间连通,两个弧形槽10的内顶部均设有过渡槽9,两个过渡槽9的底部空间通过连接管14连通,循环泵4的出液端与位于左侧的过渡槽9的左侧空间通过出液管8连通,两个弧形槽10的内底部均为斜面,便于两个弧形槽10内的润滑油落入至对应的储液腔6内,两个弧形槽10的底部空间与对应的储液腔6的顶部空间均通过落液管12连通。
[0024]其中,两个弧形槽10远离传动轴2的一侧内壁均设有相互配合的螺旋通道13,当两个轴套本体1安装完成后,此时两个螺旋通道13完全啮合,润滑油能够在两个螺旋通道13内流动。
[0025]其中,两个弧形槽10的内底部均设有密封圈11,避免润滑油会顺着传动轴2的外壁流出,导致润滑油的浪费;
[0026]其中,两个储液腔6远离传动轴2的一侧内壁均设有石墨烯层19,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两个石墨烯层19的想背面均延伸至外界。
[0027]其中,两个轴套本体1的前后侧均设有多个安装块15,位于左侧的两个安装块15上均设有螺纹孔16,位于右侧的两个安装块15上均螺纹连接有与对应螺纹孔16相配合的螺栓
17。
[0028]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在安装过程中,将两个轴套本体1套设在传动轴2的外壁,使得轴承3位于弧形槽10内,此时旋转两个螺栓17使其进入至对应的螺纹孔16内,从而将两个轴套本体1之间进行固定,此时两个轴套本体1与轴承3转动连接,多个连接管14将两个过渡槽9连通,多个短管18将两个储液腔6导通,此时打开密闭塞,通过添加口7向位于左侧的储液腔6内添加润滑油,此时润滑油会通过短管18进入至位于右侧的储液腔6内,当添加完成后,用密闭塞将添加口7堵塞;
[0029]当传动轴2运行时,此时启动循环泵4,循环泵4会将储液腔6内的润滑油通过进液管5和出液管8进入至位于左侧的过渡槽9内,由于两个过渡槽9通过多个连接管14连通,此时进入两个过渡槽9内的一部分润滑油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落入至轴承3上,从而轴承3进行润滑作用;
[0030]当两个轴套本体1安装完成后,此时两个弧形槽10内壁上的螺旋通道13会相互啮合,此时另一部分的润滑油会通过螺旋通道13落下,将轴承3与两个轴套本体1之间进行润滑,从而减小轴承3与两个轴套本体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轴承3的转动带动两个轴套本体1转动;
[0031]此时经过轴承3和螺旋通道13的润滑油会将轴承3上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热量后的润滑油会通过两个落液管12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包括两个轴套本体(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轴套本体(1)的相邻面均设有弧形槽(10),两个所述弧形槽(10)内共同设有轴承(3),所述轴承(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两个所述轴套本体(1)内均设有储液腔(6),两个所述储液腔(6)通过多个短管(18)连通,位于左侧的所述储液腔(6)的左侧空间与外界通过添加口(7)连通,所述添加口(7)上设有密闭塞,位于左侧的所述轴套本体(1)的左侧设有循环泵(4),所述循环泵(4)的进液端与位于左侧的储液腔(6)的底部空间连通,两个所述弧形槽(10)的内顶部均设有过渡槽(9),两个所述过渡槽(9)的底部空间通过连接管(14)连通,所述循环泵(4)的出液端与位于左侧的过渡槽(9)的左侧空间通过出液管(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槽(10)远离传动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振祥徐吉涛车学林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市祥和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