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维晟专利>正文

单端子线束耐压通断测试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71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单端子线束耐压通断测试电路,包括控制器、相配合的高频发生器和高频接收器以及相配合的高压发生器和绝缘接收器。控制器通过第一继电器来控制高频发生器、高频接收器、单端子线束三者之间的连通状态,可以检测出单端子线束的断路现象;控制器通过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来控制高压发生器、绝缘接收器、单端子线束三者之间的连通状态,可以检测出单端子线束的短路现象。以检测出单端子线束的短路现象。以检测出单端子线束的短路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端子线束耐压通断测试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耐压通断测试
,具体为单端子线束耐压通断测试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只有单端端子的线束,常规检测是两端进行,其端子端和导线端都必须引出测试线,工序烦琐,效率低下;而且端子之间的短路测试困难,即端子之间的连接导致的短路现象或相邻的导线线皮破损导致绝缘等级被破坏的短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单端子线束耐压通断测试电路。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单端子线束耐压通断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配合的高频发生器和高频接收器以及相配合的高压发生器和绝缘接收器,所述高频发生器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电性连接单端子线束,所述单端子线束与所述高频接收器电性连接,所述高频接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高压发生器连接有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单端子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绝缘接收器连接有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与所述单端子线束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端子线束包括N组单独连接的端子端和导线端,其中N≥1。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N组相对应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N组所述第一输入端均与所述高频发生器电性连接,N组所述第一输出端分别与N组所述端子端电性连接,N组所述导线端均与所述高频接收器电性连接。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频发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N组相对应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N组所述第二输入端均与所述高压发生器电性连接,N组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与N组所述端子端电性连接。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继电器包括N组相对应的第三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N组所述第三输入端分别与N组所述端子端电性连接,N组所述第三输出端均与所述绝缘接收器电性连接。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压发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绝缘接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单片机。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单端子线束耐压通断测试电路,通过控制器控制的第一继电器来控制高频发生器、高频接收器、单端子线束三者
之间的连通状态,可以检测出单端子线束的断路现象;控制器控制的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来控制高压发生器、绝缘接收器、单端子线束三者之间的连通状态,可以检测出单端子线束的短路现象。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17]附图标记:1、高频发生器;2、高频接收器;3、高压发生器;4、绝缘接收器;5、第一继电器;501、第一输入端;502、第一输出端;6、单端子线束;601、端子端;602、导线端;7、控制器;8、第二继电器;801、第二输入端;802、第二输出端;9、第三继电器;901、第三输入端;902、第三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下参考图1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20]单端子线束耐压通断测试电路,应用于检测单端子线束6的断路现象或短路现象,单端子线束6包括N组单独连接的端子端601和导线端602,其中N≥1。其包括相配合的高频发生器1和高频接收器2,用来测试单端子线束6的端子端601和导线端602之间的断路现象;相配合的高压发生器3和绝缘接收器4用来测试单端子线束6的端子端601与端子端601之间的连接短路现象或导线端602与导线端602之间的不绝缘短路现象。
[0021]在测试单端子线束6的端子端601和导线端602之间是否断路的过程中,高频发生器1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5,第一继电器5包括N组相对应的第一输入端501和第一输出端502,N组第一输入端501均与高频发生器1电性连接,N组第一输出端502分别与N组端子端601电性连接,N组导线端602均与高频接收器2电性连接,高频接收器2电性连接控制器7,控制器7与第一继电器5电性连接,高频发生器1与控制器7电性连接。控制器7控制第一继电器5的K1、K2、K3、

、Kn连通信号,控制器7控制高频发生器1是否发出高频信号。
[0022]即,高频发生器1始终发出高频信号,通过控制器7控制K1连通,此时高频接收器2感应到导线一的高频信号,由控制器7接收。若控制器7接收到高频接收器2的信号,则表示导线一与端子端601的连通是正常的,若没有接收到,则端子端601与导线一为断路;依次类推,循序测试所有导线与端子的接触是否良好。
[0023]在测试单端子线束6的端子端601与端子端601之间是否连接短路或导线端602与导线端602之间是否不绝缘短路的过程中,高压发生器3连接有第二继电器8,第二继电器8包括N组相对应的第二输入端801和第二输出端802,N组第二输入端801均与高压发生器3电
性连接,N组第二输出端802分别与N组端子端601电性连接;绝缘接收器4连接有第三继电器9,第三继电器9包括N组相对应的第三输入端901和第三输出端902,N组第三输入端901分别与N组端子端601电性连接,N组第三输出端902均与绝缘接收器4电性连接。高压发生器3与控制器7电性连接,绝缘接收器4与控制器7电性连接。控制器7控制第二继电器8的KL1、KL2、KL3...KLn连通信号,控制器7控制高压发生器3是否产生高压;控制器7控制第三继电器9的KR1、KR2、KR3、

、KRn连通信号,控制器7接收绝缘接收器4的信号。
[0024]即,控制器7控制高压发生器3产生高压,同时控制KL1闭合,KL2、KL3、

、KLn保持断开状态,而KR1保持断开状态,KR2、KR3、

、KRn闭合,用以测试第一个端子端601与其他端子端601是否有连接短路现象或者导线一与其余导线之间是否有不绝缘形成短路的现象。若有短路现象,则绝缘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单端子线束耐压通断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配合的高频发生器(1)和高频接收器(2)以及相配合的高压发生器(3)和绝缘接收器(4);所述高频发生器(1)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5),所述第一继电器(5)电性连接单端子线束(6),所述单端子线束(6)与所述高频接收器(2)电性连接,所述高频接收器(2)电性连接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与所述第一继电器(5)电性连接;所述高压发生器(3)连接有第二继电器(8),所述第二继电器(8)与所述单端子线束(6)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8)与所述控制器(7)电性连接;所述绝缘接收器(4)连接有第三继电器(9),所述第三继电器(9)与所述单端子线束(6)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9)与所述控制器(7)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端子线束耐压通断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端子线束(6)包括N组单独连接的端子端(601)和导线端(602),其中N≥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端子线束耐压通断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5)包括N组相对应的第一输入端(501)和第一输出端(502),N组所述第一输入端(501)均与所述高频发生器(1)电性连接,N组所述第一输出端(502)分别与N组所述端子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维晟
申请(专利权)人:吴维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