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板车,包括踏板、转向装置、前轮、轮式电动马达、电池组、把手以及设置于所述踏板下方的滑轮流利条;其中,所述前轮连接于所述踏板的前端;所述轮式电动马达转动连接于所述踏板的后端;所述电池组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电连接,且所述电池组设置于所述踏板的下方;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踏板上,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加速按钮;所述加速按钮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电连接;所述转向装置转动连接于所述踏板上,且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相连;所述滑轮流利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轮流利条分别布置于所述踏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滑板车,通过设置滑轮流利条,有利于降低拉动滑板车上下楼梯的难度。于降低拉动滑板车上下楼梯的难度。于降低拉动滑板车上下楼梯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板车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滑板车。
技术介绍
[0002]滑板车是目前常用的一种便携个人交通工具。使用滑板车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者拉动滑板车上下楼梯;由于楼梯上相邻台阶之间的不连续性,现有的滑板车,通常需要使用者用手将滑板车提起,使滑板车与楼梯不接触的情况下,实现对滑板车在相邻台阶之间的移动,从而使得拉动滑板车上下楼梯的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目前拉动滑板车上下楼梯的难度较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滑板车,包括踏板、转向装置、前轮、轮式电动马达、电池组、把手以及设置于所述踏板下方的滑轮流利条;其中,
[0005]所述前轮连接于所述踏板的前端;
[0006]所述轮式电动马达转动连接于所述踏板的后端;
[0007]所述电池组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电连接,且所述电池组设置于所述踏板的下方;
[0008]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踏板上,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加速按钮;所述加速按钮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电连接;
[0009]所述转向装置转动连接于所述踏板上,且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相连;
[0010]所述滑轮流利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轮流利条分别布置于所述踏板的两侧。
[0011]可选地,所述电池组设置于所述踏板的前端。
[0012]可选地,所述转向装置包括站立转盘与车轮指向盘,所述站立转盘以及所述车轮指向盘均与所述踏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站立转盘与所述车轮指向盘通过齿轮连接,所述车轮指向盘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相连。
[0013]可选地,所述站立转盘包括转盘本体以及第一轴承,所述站立转盘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踏板转动连接;所述站立转盘本体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车轮指向盘相连的第一齿轮结构。
[0014]可选地,所述车轮指向盘包括指向盘本体、指向盘轴以及第二轴承,所述指向盘本体通过所述指向盘轴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固定连接;所述指向盘本体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踏板转动连接;所述指向盘本体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结构相适配的第二齿轮结构。
[0015]可选地,还包括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刹车板、刹车线以及刹车皮,所述刹车板设置于所述踏板上,所述刹车皮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相邻设置;所述刹车板通过所述刹车线与所述刹车皮相连。
[0016]可选地,还包括速度控制器,所述速度控制器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以及所述加速按钮电连接;所述速度控制器设置于两个所述滑轮流利条之间。
[0017]可选地,所述把手包括手持部与支柱,所述支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持部以及所述踏板相连,且所述支柱与所述踏板可折叠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手持部与所述支柱可收缩连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滑板车具有如下优势:
[0020]本技术提供的滑板车,仅通过转向装置与轮式电动马达两部分结构的协同动作即可实现转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简化滑板车的结构;通过设置滑轮流利条,有利于降低拉动滑板车上下楼梯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滑板车的结构简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站立转盘的爆炸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车轮指向盘的爆炸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滑板车的底部结构简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滑轮流利条的结构简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折叠状态滑板车的结构简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插销的结构简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踏板;11
‑
立柱;2
‑
转向装置;21
‑
站立转盘;211
‑
转盘本体;2111
‑
第一齿轮结构;212
‑
第一轴承;22
‑
车轮指向盘;221
‑
指向盘本体;2211
‑
第二齿轮结构;222
‑
指向盘轴;223
‑
第二轴承;3
‑
前轮;4
‑
轮式电动马达;5
‑
电池组;6
‑
把手;61
‑
手持部;62
‑
支柱;621
‑
第一插销;6211
‑
定位凸起;6212
‑
按键;7
‑
刹车装置;71
‑
刹车板;72
‑
刹车线;73
‑
刹车皮;8
‑
滑轮流利条;81
‑
滑轮;9
‑
速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简化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为“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一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
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003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4]为解决目前拉动滑板车上下楼梯的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滑板车,参见图1所示,该滑板车包括踏板1、转向装置2、前轮3、轮式电动马达4、电池组5、把手6以及设置于踏板1下方的滑轮流利条8;其中,踏板1的具体形状以及尺寸可根据滑板车的具体要求而定;前轮3连接于踏板1的前端,前轮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本申请优选前轮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前轮3分别设置于踏板1前端的两侧;轮式电动马达4用于提供滑板车前进的动力,该轮式电动马达4转动连接于踏板1的后端,通过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1)、转向装置(2)、前轮(3)、轮式电动马达(4)、电池组(5)、把手(6)以及设置于所述踏板(1)下方的滑轮流利条(8);其中,所述前轮(3)连接于所述踏板(1)的前端;所述轮式电动马达(4)转动连接于所述踏板(1)的后端;所述电池组(5)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4)电连接,且所述电池组(5)设置于所述踏板(1)的下方;所述把手(6)连接于所述踏板(1)上,所述把手(6)上设置有加速按钮;所述加速按钮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4)电连接;所述转向装置(2)转动连接于所述踏板(1)上,且所述转向装置(2)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4)相连;所述滑轮流利条(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轮流利条(8)分别布置于所述踏板(1)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5)设置于所述踏板(1)的前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2)包括站立转盘(21)与车轮指向盘(22),所述站立转盘(21)以及所述车轮指向盘(22)均与所述踏板(1)转动连接,且所述站立转盘(21)与所述车轮指向盘(22)通过齿轮连接,所述车轮指向盘(22)与所述轮式电动马达(4)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立转盘(21)包括转盘本体(211)以及第一轴承(212),所述站立转盘本体(211)通过所述第一轴承(212)与所述踏板(1)转动连接;所述站立转盘本体(211)的后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陈太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