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隔圈、电池及电池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隔圈、电池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对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使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单体电池包括电芯以及位于两端的极耳,为了增加电池容量,会将多个单体电池串联,两个单体电池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在两个单体电池的极耳上,但是极耳非常薄,易变形。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在极耳上套设隔圈,用于固定极耳,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池隔圈是一体结构,在电芯与电池隔圈装配过程中,电芯的极耳很容易撞到电池隔圈两侧的侧板,影响装配效率,而且有极耳较薄,容易撞伤变形,进而产生装配不良的问题,影响电池装配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内容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在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隔圈,所述电池隔圈用于固定电芯极耳,所述电池隔圈包括隔圈主体和位于所述隔圈主体沿第一方向两侧的侧盖;所述隔圈主体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隔圈用于固定电芯极耳,所述电池隔圈包括隔圈主体和位于所述隔圈主体沿第一方向两侧的侧盖;所述隔圈主体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供电芯极耳通过的极耳孔,所述侧盖与所述端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侧盖能够相对所述隔圈主体移动使得所述侧盖与所述隔圈主体处于闭合状态或者打开状态,所述侧盖与所述隔圈主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侧盖与所述隔圈主体合围形成一端具有开口的电池隔圈,所述开口与所述端板相对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与所述端板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与所述端板之间具有减薄部,所述侧盖与所述端板通过所述减薄部转动连接以使所述侧盖与所述端板活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与所述隔圈主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与所述侧盖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刚,刘彦初,唐俊,陈思岚,王先平,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