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791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具有第一电单元和第二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单元外有第一内护层,第一内护层外挤塑有第一外护层,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电单元外有第二内护层,所述第二内护层外挤塑有第二外护层,两者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内护层和第一外护层呈开口相对的C字形并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相连,第二内护层和第一外护层的上端连接处向第二空腔内伸出形成第二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二内护层相连,第二内护层和第一外护层的下端连接处向第一空腔内伸出形成第一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一内护层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好,抗压、抗震、抗冲击性能好等有益效果。等有益效果。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芯电力电缆


[0001]本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芯电力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双芯电力电缆被广泛应用于低压供电线路中。
[0003]现有技术中,CN212342344U公开了一种自承式双芯光伏电缆,包括第一缆芯、第二缆芯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缆芯和第二缆芯并列且间隔设置,第一缆芯和第二缆芯外部均设置有独立的绝缘套和外护套,所述第一缆芯的外护套和第二缆芯的外护套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连接件沿第一缆芯或第二缆芯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件与第一缆芯或第二缆芯的长度一致,所述连接件内部设置撕拉绳。
[0004]CN210091743U公开了一种防水、防鼠蚁、双芯可分离型农用地埋线,所述地埋线为双芯,线芯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体、内绝缘层、外绝缘层、铝塑复合带和外护套,铝塑复合带外设有一层粘结的聚乙烯护套,聚乙烯护套采用环保型防鼠防白蚁黑色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0005]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憾:双芯电缆抗压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具有第一电单元和第二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单元外紧套挤塑有第一内护层,所述第一内护层外挤塑有第一外护层,第一内护层和第一外护层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电单元外紧套挤塑有第二内护层,所述第二内护层外挤塑有第二外护层,第二内护层和第二外护层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内护层和第一外护层呈开口相对的C字形,第二内护层和第一外护层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相连,第二内护层和第一外护层的上端连接处向第二空腔内伸出形成第二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二内护层相连,第二内护层和第一外护层的下端连接处向第一空腔内伸出形成第一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一内护层相连。
[0008]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护层、第一内护层、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第二内护层和第二外护层是一体成型的。
[0009]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护层、第一内护层、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第二内护层和第二外护层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阻燃聚烯烃或尼龙。
[0010]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电缆内部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且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连通,这样就在电缆内部形成了很大的散热通道,当电缆工作发热时,热量可通过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快速散出;同时由于有了电缆内部有了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使第一外护层与第一内护层之间及第二外护层和第二内护层之间不直接接触,当电缆受到压力或者
冲击时,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提供了缓冲,提高了电缆的抗压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双芯电缆的设计还使电缆在布线时可以放平,使电缆不易扭转。
[0011]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护层和第二内护层之间还设有第三连接部件。
[0012]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在第一内护层和第二内护层之间增设了第三连接部件,使第一电单元和第二电单元位置更加稳定,当电缆受到震动时,可以降低内部的第一电单元和第二电单元的震动。
[0013]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内填充S型填充部件。
[0014]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件材料为硅胶或橡胶,可以增加电缆的整体弹性,大大增强电缆的抗冲击性能。
[0015]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件材料为酚醛塑料或聚氨酯塑料或环氧塑料或不饱和聚酯塑料,可以增强电缆的抗压性能。
[0016]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可以通过增加不同性能的填充部件,来增强电缆的抗压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同时填充部件还增强了电缆的抗拉伸性能。
[0017]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护层上形成第一开口槽,第二内护层上形成第二开口槽。
[0018]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通过设有第一开口槽、第二开口槽,使第一电单元和第二电单元可以快速从第一内护层和第二内护层中剥离;同时又由于填充部件填入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可以确保第一电单元和第二电单元在电缆正常使用时,不会脱离第一内护层和第二内护层的保护。
[0019]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护层和第二内护层之间还设有两个第三连接部件,两个第三连接部件之间形成横腔,使第一内护层和第二内护层连通。
[0020]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腔宽度小于第一电单元及第二电单元的外径。
[0021]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横腔使第一内护层和第二内护层连通,内部的第一电单元和第二电单元直接与横腔内的空气接触,散热更快,两个第三连接部件使第一电单元和第二电单元位置更加稳定,当电缆受到震动时,可以降低内部的第一电单元和第二电单元的震动;同时当需要取出第一电单元和第二电单元时,只需向中间挤压,使第一内护层和第二内护层撑大,使第一电单元和第二电单元可以在不破坏内外护层的情况下可以容易从第一内护层和第二内护层中取出。
[0022]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单元3及第二电单元7的材料为铜或铝。
[0023]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好,抗压、抗震、抗冲击性能好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第一外护层、2.第一内护层、3.第一电单元、4.第一连接部件、5.第二连接部件、6.第二内护层、7.第二电单元、8.第二空腔、9.填充部件、10.第一开口槽、11.第二开口槽、12.第三连接部件、13.横腔、14.第一空腔、15.第二外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
[0031]请见图1,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具有第一电单元3和第二电单元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单元3外紧套挤塑有第一内护层2,所述第一内护层2外挤塑有第一外护层1,第一内护层2和第一外护层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14,所述第二电单元7外紧套挤塑有第二内护层6,所述第二内护层6外挤塑有第二外护层15,第二内护层6和第二外护层15之间形成第二空腔8,所述第二内护层6和第一外护层1呈开口相对的C字形,第二内护层6和第一外护层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相连,第二内护层6和第一外护层1的上端连接处向第二空腔8内伸出形成第二连接部件5,第二连接部件5与第二内护层6相连,第二内护层6和第一外护层1的下端连接处向第一空腔14内伸出形成第一连接部件4,第一连接部件4与第一内护层2相连。
[0032]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芯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具有第一电单元(3)和第二电单元(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单元(3)外紧套挤塑有第一内护层(2),所述第一内护层(2)外挤塑有第一外护层(1),第一内护层(2)和第一外护层(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14),所述第二电单元(7)外紧套挤塑有第二内护层(6),所述第二内护层(6)外挤塑有第二外护层(15),第二内护层(6)和第二外护层(15)之间形成第二空腔(8),所述第二内护层(6)和第一外护层(1)呈开口相对的C字形,第二内护层(6)和第一外护层(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相连,第二内护层(6)和第一外护层(1)的上端连接处向第二空腔(8)内伸出形成第二连接部件(5),第二连接部件(5)与第二内护层(6)相连,第二内护层(6)和第一外护层(1)的下端连接处向第一空腔(14)内伸出形成第一连接部件(4),第一连接部件(4)与第一内护层(2)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护层(1)、第一内护层(2)、第一连接部件(4)、第二连接部件(5)、第二内护层(6)和第二外护层(15)是一体成型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护层(1)、第一内护层(2)、第一连接部件(4)、第二连接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诗玖吴忠平周博冯波申涛叶松宫瑜王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