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槽钢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77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槽钢组件,其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和用于连接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的连接件,所述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均为复合槽钢,复合槽钢包括槽钢本体以及设置于槽钢本体内的增强芯,所述增强芯沿长度方向填塞于所述槽钢本体内部且通过焊接密封,所述增强芯由多层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粘接固定并压合而成,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交错叠加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独特,能极大提高槽钢安装的便利度和灵活度,且组件本身的韧度和缓冲性能较普通钢材料而言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提升。而言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提升。而言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槽钢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槽钢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槽钢是截面为凹槽形的长条钢材,属建造用和机械用碳素结构钢,是复杂断面的型钢钢材,其断面形状为凹槽形。槽钢主要用于建筑结构、幕墙工程、机械设备和车辆制造等,槽钢按形状又可分为4种:冷弯等边槽钢、冷弯不等边槽钢、冷弯内卷边槽钢、冷弯外卷边槽钢,其中冷弯等边槽钢中的C形槽钢,其结构固定,连接方式单一,适应范围较为狭隘,在外界极限压力作用下其自身的缓冲空间较小,无缓冲空间,刚而易折,危险性高,且由于槽钢一般使用在安装较为艰难的地方,安装角度随着实际情况需要经常调节,而现有的结构固定的C形槽钢显然难以很好的满足需求,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对传统的C形槽钢进行改进,以得到一种能够灵活安装、具有一定自缓冲能力、且韧性较佳的复合槽钢组件,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槽钢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复合槽钢组件,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和用于连接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的连接件,所述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均为复合槽钢,复合槽钢包括槽钢本体以及设置于槽钢本体内的增强芯,所述增强芯沿长度方向填塞于所述槽钢本体内部且通过焊接密封,所述增强芯由多层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粘接固定并压合而成,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交错叠加设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增强芯与槽钢本体的质量比为10~15:100。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均为由腹板和两侧板构成的C形槽钢,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槽钢的腹板内侧沿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一槽钢的腹板通过弹力件连接;所述第二槽钢的腹板内侧沿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位置对应,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二槽钢的腹板同样通过弹力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转动范围为0~30
°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柱末端设置有C形容纳槽,C形容纳槽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末端设置有球形结构,球形结构容纳于所述C形容纳槽内并可沿C形容纳槽转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一槽钢的腹板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
第二槽钢的腹板垂直。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柱靠近所述第一槽钢上腹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基座,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一槽钢上腹板通过所述弹力件连接,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一连接柱一体成型,且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加强部自所述第一基座往所述第一连接柱处其截面面积依次递减。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柱靠近所述第二槽钢上的腹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基座,第二基座与所述第二槽钢上的腹板通过所述弹力件连接,第二基座与所述第二连接柱一体成型,且第二基座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加强部自所述第二基座往所述第二连接柱处其截面面积依次递减。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钢的腹板与对应的弹力件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槽钢的腹板内侧焊接固定,第二槽钢的腹板与对应的弹力件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槽钢的腹板内侧焊接固定,弹力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弹力件为弹力柱或截锥涡卷弹簧。
[00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复合槽钢组件,其通过对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的槽钢本体的结构进行改进,使槽钢具有更好的韧性和整体强度,同时可满足灵活安装的需要,夹角相同的两个平面上可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结构进行灵活安装,同时由于其转动结构的设置,可快速将扭矩作用下的剪切力分散,因此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间连接极为稳定,不会由于侧向扭力太大而被破坏,相较于传统的通过额外的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方式其结构更为牢固,并且安装更为便捷迅速,可提高安装效率,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尤其适合两安装平面在使用过程中需频繁地呈一定夹角转动的情况,因此,适用范围更广。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的弹力件构造,可起到很好的弹性形变效果,即便受到外部极限压力,该槽钢组件依然有一定的弹性形变空间或缓冲时间,从而减少瞬间崩裂的现象发生,安全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第一槽钢;2、第二槽钢;3、第一连接柱;4、第二连接柱;5、C形容纳槽;6、第一基座;7、第一连接板;8、弹力件;9、球形结构;10、第二基座;11、第二连接板;12、增强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9]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便于调节安装角度的槽钢组件,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槽钢1和第二槽钢2,第一槽钢1和第二槽钢2通过连接件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槽钢1和第二槽钢2均为复合槽钢,复合槽钢包括槽钢本体以及设置于槽钢本体内的增强芯12,增强芯12与槽钢本体的质量比为15:100,增强芯12填充于槽钢本体内部且通过焊接密封,增强芯由多层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粘接固定并压合而成,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交错叠加设置。
[0020]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槽钢1和第二槽钢2均为由腹板和两侧板构成的C形槽钢,第一槽钢1的腹板内侧沿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件,第
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柱3,第一连接柱3与第一槽钢1的腹板通过弹力件8连接,第一连接柱3靠近第一槽钢1上腹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基座6,第一基座6与第一槽钢1上腹板通过弹力件8连接,第一基座6与第一连接柱3一体成型,且第一基座6与第一连接柱3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加强部自第一基座6往第一连接柱3处其截面面积依次递减。
[0021]第二槽钢2的腹板内侧沿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位置与第一连接件的位置对应,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柱4,第二连接柱4与第二槽钢2的腹板同样通过弹力件8连接;第二连接柱4靠近第二槽钢2上的腹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基座10,第二基座10与第二槽钢2上的腹板通过弹力件8连接,第二基座10与第二连接柱4一体成型,且第二基座10与第二连接柱4的连接处同样设置有加强部,加强部自第二基座10往第二连接柱4处其截面面积依次递减。
[0022]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3与第一槽钢1的腹板垂直,第二连接柱4与第二槽钢2的腹板垂直,且第一连接柱3和第二连接柱4转动连接,并且其转动范围为0~30
°
,从而安装的适用范围更广,具体的,第一连接柱3末端设置有C形容纳槽5,C形容纳槽5开口朝向第二连接柱4,第二连接柱4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槽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和用于连接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的连接件,所述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均为复合槽钢,复合槽钢包括槽钢本体以及设置于槽钢本体内的增强芯,所述增强芯沿长度方向填塞于所述槽钢本体内部且通过焊接密封,所述增强芯由多层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粘接固定并压合而成,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交错叠加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槽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芯与槽钢本体的质量比为10~15:1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槽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均为由腹板和两侧板构成的C形槽钢,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槽钢的腹板内侧沿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一槽钢的腹板通过弹力件连接;所述第二槽钢的腹板内侧沿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位置对应,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二槽钢的腹板同样通过弹力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槽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转动范围为0~30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槽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末端设置有C形容纳槽,C形容纳槽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柱,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华文春秋
申请(专利权)人:桃源县平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