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门杆淬火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门加工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气门杆淬火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门的作用是专门负责向发动机内输入空气并排出燃烧后的废气。从发动机结构上,分为进气门和排气门。进气门的作用是将空气吸入发动机内,与燃料混合燃烧;排气门的作用是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并散热。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对气门的技术指标要求也不同。气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气门杆的端部进行淬火处理,但是现有的淬火装置,大都是气门杆加热后通过靠自身重力流往下一工位,无法使气门杆及时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气门杆淬火的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用于气门杆淬火的装置,包括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皮带轨道组件的底座,两个所述皮带轨道组件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大于气门杆的杆部直径,小于气门杆的头部直径,所述第一间隙内安装油槽,所述皮带轨道组件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轨道架,所述轨道架上固定安装有轨道,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门杆淬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皮带轨道组件(4)的底座(1),两个所述皮带轨道组件(4)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大于气门杆的杆部直径,小于气门杆的头部直径,所述第一间隙内安装油槽(14),所述皮带轨道组件(4)包括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轨道架(2),所述轨道架(2)上固定安装有轨道(6),所述轨道(6)上安装有皮带(3),还包括驱动皮带(3)的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门杆淬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倾部(6.1)、第一圆弧部(6.2)、第二上倾部(6.3)、水平部(6.4)、第三上倾部(6.5)、第二圆弧部(6.6)、第四上倾部(6.7);所述第一上倾部(6.1)、第四上倾部(6.7)分别位于第二上倾部(6.3)、第三上倾部(6.5)的下方,所述第一上倾部(6.1)、第四上倾部(6.7)呈镜像设置,并且自由端之间留有缺口;所述第二上倾部(6.3)、第三上倾部(6.5)也呈镜像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门杆淬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3)截面呈U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门杆淬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14)的侧壁与轨道架(2)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门杆淬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10),所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怀华,房善明,韩兆芳,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华锐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