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整形科保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434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温架,尤其涉及一种烧伤整形科保温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端固设有外框,所述外框通过水平移动机构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多个弹簧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一侧设置有卡齿,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转动连接有与卡齿相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二支撑柱顶端固接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设置有圆轮,所述圆轮侧面远离圆心的位置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内活动贯穿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一端延伸至套筒外部与横板底壁相铰接,另一端延伸至套筒外部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底部螺纹连接有保温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伤整形科保温架


[0001]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架,尤其涉及一种烧伤整形科保温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器械得到不断的创新,而烧伤整形科保温架是医疗器械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但现有烧伤整形科保温架不便于调节保温灯照射角度,常需要花费医护人员较多的时间及精力去调节保温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治疗工作的进行,容易拖慢治疗进程,不能及时对患者的伤处进行处理,增加了患者的伤痛时长,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烧伤整形科保温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烧伤整形科保温架,其较为实用,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烧伤整形科保温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端固设有外框,所述外框通过水平移动机构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两端分别与外框两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外框外部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一端活动贯穿外框侧壁与第一螺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外框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柱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套设有螺纹块,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多个弹簧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一侧设置有卡齿,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转动连接有与卡齿相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二支撑柱顶端固接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设置有圆轮,所述圆轮侧面远离圆心的位置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内活动贯穿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一端延伸至套筒外部与横板底壁相铰接,另一端延伸至套筒外部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底部螺纹连接有保温灯,所述齿轮的后侧连接有摇手。
[0005]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圆轮的转动轴相连。
[0006]所述横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圆轮的底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贯穿开口且延伸至横板的下方。
[0007]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横板相互垂直设置。
[0008]所述固定架的底端插设有第二螺杆,所述固定架底端开设有与第二螺杆相互配合的螺孔。
[0009]所述把手呈“L”形。
[0010]所述第一支撑柱底端贯穿滑槽且延伸至外框内与螺纹块顶面相连接。
[0011]所述螺纹块底面设置有滑杆,所述外框内底壁开设有滑轨,所述滑杆与滑轨滑动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在工作时,首先医护人员将固定架安装到病床的一侧,然后转动第二螺杆,由于第二螺杆与螺孔之间螺纹的配合,使该装置紧紧的固定在病床上,解决了现有烧伤整形科保温架基本上都和病床为一体式,移动不方便的问题,然后可以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摇手,从而带动齿轮在支撑板上方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转动,使得卡齿向下或向上运动,带动第二支撑柱以及横板向下或向上运动,使得弹簧压缩或拉伸,横板下方的保温灯跟随横板向下或向上运动,从而可实现保温灯高度的调节,可根据病人保温进行调节,当病人需要进行侧面保温时,通过转动把手,通过第一螺杆与外框之间的配合使第一螺杆转动,由于第一螺杆与螺纹块之间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螺纹,使螺纹块可在第一螺杆上左右移动,由于第一支撑柱在滑槽内部,使该装置左右移动,紧接着启动伺服电机工作,伺服电机工作时带动圆轮转动,圆轮转动时带动连接杆转动,安装杆一端与横板底面相铰接,连接杆运动时使得安装杆的角度发生改变,安装杆带动连接头和保温灯运动,从而方便对保温灯的角度进行调节,调节了保温灯的保温方向,解决了只能从上至下进行保温,不能根据病人不同部位烫伤调整保温角度,并且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烧伤整形科保温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烧伤整形科保温架的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的侧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烧伤整形科保温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1、固定架;2、外框;3、第一支撑柱;4、弹簧;5、第二支撑柱;6、卡齿;7、支撑板;8、齿轮;9、横板;10、圆轮;11、连接杆;12、套筒;13、安装杆;14、连接头;15、保温灯;16、摇手;17、水平移动机构;17.1、第一螺杆;17.2、把手;17.3、滑槽;17.4、螺纹块;18、螺孔;19、滑杆;20、滑轨;21、第二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一种烧伤整形科保温架,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顶端固设有外框2,所述外框2通过水平移动机构17连接有第一支撑柱3,所述水平移动机构17 包括第一螺杆17.1,所述第一螺杆17.1两端分别与外框2两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外框2外部设有把手17.2,所述把手17.2一端活动贯穿外框2侧壁与第一螺杆17.1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外框2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柱3相匹配的滑槽17.3,所述第一螺杆17.1上螺纹套设有螺纹块17.4,所述第一支撑柱3 通过多个弹簧4连接有第二支撑柱5,所述第二支撑柱5一侧设置有卡齿6,所述第一支撑柱3一侧设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顶端转动连接有与卡齿6相啮合的齿轮8,所述第二支撑柱5顶端固接有横板9,所述横板9顶部设置有圆轮10,所述圆轮10侧面远离圆心的位置铰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底部固定安装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内活动贯穿设置有安装杆13,所述安装杆13 一端延伸至套筒12外部与横板9底壁相铰接,另一端延伸至套筒12外部连接有连接头14,所述连接头14底部螺纹连接有保温灯15,所述齿轮8的后侧连接有摇手16。
[0020]本技术中所述横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圆轮10的转动轴相连。
[0021]本技术中所述横板9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圆轮10的底部,所述连接杆11的下端贯穿开口且延伸至横板9的下方。
[0022]本技术中所述第二支撑柱5和横板9相互垂直设置。
[0023]本技术中所述固定架1的底端插设有第二螺杆21,所述固定架1底端开设有与第二螺杆21相互配合的螺孔18。
[0024]本技术中所述把手17.2呈“L”形。
[0025]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支撑柱3底端贯穿滑槽17.3且延伸至外框2内与螺纹块17.4顶面相连接。
[0026]本技术中所述螺纹块17.4底面设置有滑杆19,所述外框2内底壁开设有滑轨20,所述滑杆19与滑轨20滑动连接。
[0027]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在工作时,首先医护人员将固定架1安装到病床的一侧,然后转动第二螺杆21,由于第二螺杆21与螺孔18之间螺纹的配合,使该装置紧紧的固定在病床上,解决了现有烧伤整形科保温架基本上都和病床为一体式,移动不方便的问题,然后可以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摇手16,从而带动齿轮8在支撑板7上方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转动,使得卡齿6向下或向上运动,带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伤整形科保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顶端固设有外框(2),所述外框(2)通过水平移动机构(17)连接有第一支撑柱(3),所述水平移动机构(17)包括第一螺杆(17.1),所述第一螺杆(17.1)两端分别与外框(2)两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外框(2)外部设有把手(17.2),所述把手(17.2)一端活动贯穿外框(2)侧壁与第一螺杆(17.1)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外框(2)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柱(3)相匹配的滑槽(17.3),所述第一螺杆(17.1)上螺纹套设有螺纹块(17.4),所述第一支撑柱(3)通过多个弹簧(4)连接有第二支撑柱(5),所述第二支撑柱(5)一侧设置有卡齿(6),所述第一支撑柱(3)一侧设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顶端转动连接有与卡齿(6)相啮合的齿轮(8),所述第二支撑柱(5)顶端固接有横板(9),所述横板(9)顶部设置有圆轮(10),所述圆轮(10)侧面远离圆心的位置铰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底部固定安装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内活动贯穿设置有安装杆(13),所述安装杆(13)一端延伸至套筒(12)外部与横板(9)底壁相铰接,另一端延伸至套筒(12)外部连接有连接头(14),所述连接头(14)底部螺纹连接有保温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慧闫洪伟李成之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