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弹簧皮囊的硫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4268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空气弹簧皮囊的硫化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中模上设有至少一个硫化孔,上模设有用于封堵硫化孔一端的第一柱塞,下模设有用于封堵硫化孔另一端的第二柱塞,所述的中模内设有加热管路,所述的胶囊呈直筒状,一端密封,另一端密封固定在第二柱塞上,所述第一柱塞、第二柱塞、硫化孔内壁与胶囊外壁之间构成了硫化室,空气弹簧皮囊套在胶囊外,且位于硫化室内;所述上模内设有抽真空总管,抽真空总管与硫化室连通;所述的下模内设有充抽气管路,所述充抽气管路与胶囊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弹簧皮囊的硫化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硫化模具领域,特别地,涉及空气弹簧皮囊的硫化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使车架与车身驾驶室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空气弹簧皮囊减振,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空气弹簧皮囊。
[0003]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2011185365.8,专利名称为一种空气弹簧皮囊的硫化模具及硫化工艺,本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以下几点,具体如下:1:高温蒸汽通入气室后胶囊受热膨胀并贴合到空气弹簧皮囊上,胶囊受热膨胀并贴合到空气弹簧皮囊上时间隔腔被压缩,长期的使胶囊受热膨胀、保压硫化(保压膨胀)变成冷却收缩、泄压收缩,导致胶囊的使用寿命聚减;2:空气弹簧皮囊套到芯模上后通过上中心油缸带动上中心导杆联接杆下移到设定位置,再通过锁模油缸带动模具上底座和中模具一起下移到设定位置实现模,因此,产品是从下放置的,万一中模具压歪了产品或者产品没有完全放置在间隔腔内,操作人员一无所知。3:第一中模具上具有能通入高温蒸汽的第一加热腔,第二中模具上具有能通入高温蒸汽的第二加热腔,第一加热腔和第一加热腔均连通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芯模的中部具有能通入高温蒸汽的第三加热腔,通过中模具上的进气管路向气室内通入高温蒸汽,在硫化的过程中,上述模具需要4路进行加热,蒸汽线路多,加热效果差,如果间隔室面积固定的话,加热效果好的时候,在做空气弹簧皮囊硫化的时候只需要高温硫化即可,不需要氮气硫化和保压硫化,但是因为上面技术中间隔室被压缩来是胶囊贴合空气弹簧皮囊,那么必须要求氮气保压来使胶囊膨胀,进而实现氮气硫化和保压硫化,过程反而更加繁琐。4:上述技术硫化前,未对间隔室进行抽真空处理,导致产品表面有气泡痕迹,而是在保压硫化处理结束后停止对芯模和中模具进行加热,然后对气室进行排空,排空结束后对气室进行抽真空,方便下次进行先后通蒸汽与氮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空气弹簧皮囊的硫化模具,以达到结构简单、蒸汽管路设置少、工序简单的目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空气弹簧皮囊的硫化模具,包括上模、中模、下模和胶囊,所述中模上设有至少一个硫化孔,上模设有用于封堵硫化孔一端的第一柱塞,下模设有用于封堵硫化孔另一端的第二柱塞,所述的中模内设有加热管路,所述的胶囊呈直筒状,一端密封,另一端密封固定在第二柱塞上,所述第一柱塞、第二柱塞、硫化孔内壁与胶囊外壁之间构成了硫化室,空气弹簧皮囊套在胶囊外,且位于硫化室内;所述上模内设有抽真空总管,抽真空总管与硫化室连通;所述的下模内设有充抽气管路,所述充抽气管路与胶囊内部连通。
[0006]进一步,所述的硫化室为六个,呈矩形排列。
[0007]进一步,所述的加热管路包括4个呈倒“几”状的分支管,各分支管分别位于中模内的四个面,各分支管首尾相连,加热管路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
[0008]进一步,所述的胶囊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截面呈T型状的连接环,所述的下模设有第一螺丝孔,第一螺丝孔贯穿下模和第二柱塞,压盘上设有与第一螺丝孔对应的第二螺丝孔,第二柱塞上通过螺丝固定有压盘,压盘与第二柱塞之间开设有与连接环适配的环槽。
[0009]进一步,所述的抽真空总管包括两条第一管路,两第一管路之间并联有三条第二管路,两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堵头,其中一条第一管路连接有第一引导管,第一引导管设有第一快插接头,所述第一柱塞上设有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的一端导通第一柱塞的侧壁,另一端连通相应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的交叉处。
[0010]进一步,所述的充抽气管路包括两条第三管路,两第三管路之间并联有三条第四管路,第二柱塞上设有第二连通孔,压盘上设有第三连通孔,第二连通孔的一端连通第三连通孔,另一端连通相应第三管路与第四管路的交叉处,所述胶囊包裹所述压盘,第三连通孔位于胶囊内,两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堵头,其中一条第三管路连接有第二引导管,第二引导管设有第二快插接头。
[0011]进一步,所述的上模与中模之间设有橡胶圈,橡胶圈套在硫化孔的上孔口,所述的中模与下模之间设有橡胶圈,橡胶圈套在硫化孔的下孔口。
[0012]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本技术的胶囊起到充气支撑、瘪气取料的目的,硫化过程中,胶囊形态不变,未发生膨胀,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胶囊未直接接触蒸汽,压力保证在充满气但是未形变的值即可,使得本技术的胶囊更加耐用的。2:本技术是上模打开后,直接套放工件,工件有无完全放入硫化室内,一目了然,杜绝了安全隐患。3:设有6个硫化孔,呈矩形排列,又因6个硫化孔分两排排列,每排3个,各分支管分别位于中模内的四个面,每个硫化孔都能加热的到,且能均匀受热。4:各分支管首尾相连,在模具有限的空间内,上述设计能让每个硫化室受热基本均匀,呈倒“几”状的分支管能让蒸汽的停留时间增加,接触面积增加,加热效果更好,且蒸汽管路只有1路。5:通过抽真空管的设计使得六个硫化室抽真空的整体时间缩短,整体效率提高,同时使硫化室内保持真空,防止工件表面出现气泡痕迹。6:本技术的胶囊形态保持不变,相对现有技术,无需高压的氮气进行保压来使胶囊形变来压缩工件(硫化室)。7:工作原理与方法:启动设备,开启蒸汽源,开启压缩空气源,先打开上模,对胶囊充入压缩空气,保压至预设值,将卷好的工件套在胶囊与硫化孔壁之间(即硫化室),然后合上上模,对硫化室进行抽真空,对产品进行加热硫化,硫化结束后,关闭真空泵,关闭蒸汽源,打开上模、中模,抽掉或放掉胶囊内的压缩空气,取出工件,本技术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工序更少,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4]图2为上模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5]图3为中模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6]图4为下模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7]图5为加热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7为图6在A

A1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8为本技术的仰视示意图;
[0021]图9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10为本技术的右视示意图;
[0023]图11为本技术的抽真空总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此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模具需要与硫化机配合使用,使用时,需要现有技术中的气缸或油缸来驱动上模1、中模2移动,下模3固定在硫化机上,移动过程中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立柱式进行上下移动的导向、导轨式进行左右移动的导向,同时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弹簧皮囊的硫化模具,包括上模、中模、下模和胶囊,所述中模上设有至少一个硫化孔,上模设有用于封堵硫化孔一端的第一柱塞,下模设有用于封堵硫化孔另一端的第二柱塞,所述的中模内设有加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呈直筒状,一端密封,另一端密封固定在第二柱塞上,所述第一柱塞、第二柱塞、硫化孔内壁与胶囊外壁之间构成了硫化室,空气弹簧皮囊套在胶囊外,且位于硫化室内;所述上模内设有抽真空总管,抽真空总管与硫化室连通;所述的下模内设有充抽气管路,所述充抽气管路与胶囊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皮囊的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化室为六个,呈矩形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弹簧皮囊的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管路包括4个呈倒“几”状的分支管,各分支管分别位于中模内的四个面,各分支管首尾相连,加热管路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皮囊的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截面呈T型状的连接环,所述的下模设有第一螺丝孔,第一螺丝孔贯穿下模和第二柱塞,压盘上设有与第一螺丝孔对应的第二螺丝孔,第二柱塞上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伟瞿亿波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协德汽配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