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盘通风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97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盘通风筋结构,主要包括制动盘、环形凹槽连接结构,制动盘径向外边沿设计有环形凹槽连接结构,凹槽连接结构中心为一段向内凹的环形缺口,环形缺口两端通过过渡圆角过渡到制动盘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环形凹槽连接结构设计,降低制动盘重量,达到轻量化效果,满足了目前市场对制动盘减重及轻量化需求;增加了制动盘散热面积,提升热容量,降低了制动盘温升,提高了制动器使用寿命,解决了因热容量不够,导致制动盘制动面周边温度过高的问题;减小了制动盘因径向外侧重量过大导致的共振发生概率,从根本上遏制共振引起制动盘抖动等问题的发生,解决了制动盘因模态不合格,在整车试验时容易发生抖动异响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盘通风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制动盘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动盘通风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制动盘通风筋外侧为直线型连接结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采用直线型连接,导致制动盘外侧重量较大,不利于轻量化设计,最终导致模态隔离效果差,增加了抖动风险;直线型连接结构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会影响散热,导致制动盘热容量小,制动时盘温高,进而造成制动性能衰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制动盘通风筋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制动盘通风筋结构,主要包括制动盘、环形凹槽连接结构,制动盘径向外边沿设计有环形凹槽连接结构,环形凹槽连接结构中心为一段向内凹的环形缺口,环形缺口两端通过过渡圆角过渡到制动盘的外径。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环形凹槽连接结构设计,降低制动盘重量,达到轻量化效果,满足了目前市场对制动盘减重及轻量化需求;增加了制动盘散热面积,提升热容量,降低了制动盘温升,提高了制动器使用寿命,解决了因热容量不够,导致制动盘制动面周边温度过高的问题;减小了制动盘因径向外侧重量过大导致的共振发生概率,从根本上遏制共振引起制动盘抖动等问题的发生,解决了制动盘因模态不合格,在整车试验时容易发生抖动异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8]附图标记说明:制动盘1、直线型连接结构2、环形凹槽连接结构3、环形缺口31、过渡圆角 32。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0010]实施例:如附图所示,这种制动盘通风筋结构,主要包括制动盘1、环形凹槽连接结构3,制动盘1径向外边沿设计有环形凹槽连接结构3,环形凹槽连接结构3中心为一段向内凹的环形缺口31,环形缺口31两端通过过渡圆角32过渡到制动盘1的外径。环形凹槽连接结构 3在减小重量的同时增加散热面积,从而提高热容量,保证制动盘1热稳定性,具体体现在制动时制动盘1温升及抖动不易发生。
[0011]本技术工作原理:制动器在制动时,摩擦片与制动盘1两个摩擦面进行摩擦,
此时制动盘1从高速逐渐降低至低速,故制动盘1在制动过程中容易遇到与其固有频率相近的制动频率,此时制动盘1径向最外侧重量越大越容易引起共振,但现有技术中制动盘1径向外侧直线型筋条连接结构导致径向外侧重量较大,所以增加了制动盘1制动过程中的共振概率。本技术在制动盘1径向外设计环形凹槽连接结构3,能够在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减小该处重量,从而降低制动盘1共振发生率,提升热容量,降低制动盘1温升,完成轻量化设计,遏制共振发生,从根本上遏制制动盘1温度过高、抖动等问题的发生。
[0012]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盘通风筋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制动盘(1)、环形凹槽连接结构(3),制动盘(1)径向外边沿设计有环形凹槽连接结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磊汪岳松徐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