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73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基站本体;所述基站本体为由底面和侧面形成的腔体;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制冷端和散热端;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基站本体的上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盛放冷却液;冷却液浸没待散热电子元件,当待散热电子元件发热时会使密闭空间内的冷却液汽化,汽化的冷却液上升到制冷端将热量传递给制冷端,汽化的冷却液液化;制冷端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端,散热端进行散热。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散热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助力通信业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减排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基站规模迅速增长。当前,中国在建的5G基站超过84万个,5G用户数突破4.5亿,随之而来的是基站能耗的迅速增长。数据显示,平均每个5G基站每天耗电约65度,如果以70万个5G 基站计算,运营商一年需要为此支付166亿元电费。不仅如此,5G基站的高能耗已严重阻碍通信业节能减排的实现。据统计,在整个通信网络中,基站的能耗占比约72%,而在基站里,空调的能耗占比约56%。因此,通过先进冷却技术减少基站能耗,是实现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目前,现有的基站大都采用传统的风冷或液冷的空调技术对基站内的设备进行散热,但是囿于技术本身的不足,如空气导热系数低、液冷需要泵或压缩机等额外耗电设备,整体上散热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满足电子元件设备的散热需求只能不断加大制冷量,导致能耗不断上升,使得碳排放量增加,因而,运营商希望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基站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助力通信业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一种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基站本体;所述基站本体为由底面和侧面形成的腔体;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制冷端和散热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基站本体的上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内盛放冷却液;所述冷却液浸没待散热电子元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冷却液不接触。
[0006]可选的,所述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站本体顶部的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形成冷却风道;所述冷却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基站本体的第一侧面;所述冷却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基站本体的第二侧面。
[0007]可选的,所述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
[0008]可选的,所述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0009]可选的,所述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还包括: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和第三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一端密封;所述第一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散热管和所述第二散热管之间的角度小于180 度;所述第二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散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散热管与所述第二散热管之间的角度均小于180度;所述第三散热管的另一端密封;所述第二散热管贯穿所述密闭空间;所述冷却液浸没所述第
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内部盛放制冷剂。
[0010]可选的,所述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的太阳能供电模块。
[0011]可选的,所述冷却液为氟化液。
[0012]可选的,所述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还包括:翅片;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冷却风道内。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基站中的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制冷端和散热端;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基站本体的上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盛放冷却液;冷却液浸没待散热电子元件,当待散热电子元件发热时会使密闭空间内的冷却液汽化,汽化的冷却液上升到制冷端将热量传递给制冷端,汽化的冷却液液化;制冷端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端,散热端进行散热,使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散热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助力通信业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0016]符号说明:
[0017]1‑
半导体制冷片、2

基站本体、3

冷却液、4

待散热电子元件、5

进风口、 6

出风口、7

第一风机、8

第二风机、9

翅片、10

太阳能光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在实际的网络运行中,业务量具有明显的潮汐效应,当业务量很少时,如果基站依然处于运行状态,会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对于所有基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营状态,智能化管理基站运行,实现节能目标。据相关报道,北京移动对部分基站空调设备启动智能控制系统改造工程,有效降低空调运行时长,减少压缩器关启次数,每月节省电费近100万元。同时,利用智能开关代替传统人力运维,可以降低约75%的运维成本。因此,通过智能化管理,使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与用户需求实时匹配,并使冷却设备的制冷量与设备的发热量相匹配,亦可进一步降低能量消耗。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5G基站的规模迅速增加,能量消耗过多的问题已日益凸显。据统计,5G基站所耗能量的超过一半都用于了设备
的降温。为了降低基站的能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基站的改造和新型基站的研发设计已成为通信行业的当务之急。
[002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如图1所示,所述基站包括:半导体制冷片1和基站本体2;所述基站本体2为由底面和侧面形成的腔体;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制冷端和散热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设置在所述基站本体2的上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与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内盛放冷却液3;所述冷却液 3浸没待散热电子元件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与所述冷却液3不接触。半导体制冷是利用帕尔贴效应的一种新型制冷方法,其优点是没有运动部件,特别适合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半导体制冷片是电流换能型片件,通过控制输入电流,可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再加上温度检测和控制手段,很容易实现遥控、程控、计算机控制,便于组成自动控制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冷却液吸收电子设备工作产生的热量后实际的气化速度,通过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度,精确控制冷却液的液化速度,从而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基站本体;所述基站本体为由底面和侧面形成的腔体;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制冷端和散热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基站本体的上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内盛放冷却液;所述冷却液浸没待散热电子元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冷却液不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站本体顶部的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形成冷却风道;所述冷却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基站本体的第一侧面;所述冷却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基站本体的第二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封闭智能绿色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玉闫子豪王佳乐高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