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50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包括支撑框架、横向行走驱动机构、纵向行走驱动机构和凸轮换向及顶升机构,凸轮换向及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横板、顶升轴和斜拉顶升滑块内,前后两侧的斜拉顶升滑块分别通过连接杆偏心连接传动凸轮,以及左右两侧的两传动凸轮与中心直齿轮齿合连接,中心直齿轮连接十字换减速器的纵向输出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换向及顶升机构采用传动凸轮和斜拉顶升滑块联动方式实现顶升轴联动的升降动作,传动效率高,压力角无变化;且呈四角位置布置的斜拉顶升滑块之间通过两个传动凸轮连接,受力均匀,结构运行稳定;且凸轮换向及顶升机构与横向行走驱动机构联动控制,共用一个驱动电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产成本。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四向穿梭车,尤其涉及一种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

技术介绍

[0002]穿梭车是与仓库中密集货架配套的常用货物存取设备,包括位于行走系统上的起升机构,该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将承接货物的托盘按需小行程升降,以便穿梭车之类的存取设备得以进行货物就位操作。现有穿梭车的起升机构有偏心轮杠杆机构、凸轮机构,或者蜗轮蜗杆机构几种,这些机构大多单一使用,在运动过程中均存在起动扭矩大,凸轮易磨损,从动件受力不均匀及传动效率低、耗电量大、制造成本高等缺陷。
[0003]此外,现有穿梭车大多采用双向8轮结构设计,过坎能力弱,且故障率高,不仅自身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减少货架及隔层的数量,降低了立体库的空间利用率,还增加了制造、采购及维护成本,已不能满足日益繁忙的仓储物流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包括支撑框架和装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上凸轮换向及顶升机构,其中:所述凸轮换向及顶升机构包括分别对称布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左右两侧的顶升横板和分别连接所述顶升横板前后两端的顶升轴,且每根所述顶升轴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斜拉顶升滑块内的顶升斜孔连接两端的所述顶升横板,所述斜拉顶升滑块通过滑台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底部;前后两侧的所述斜拉顶升滑块分别通过连接杆偏心连接传动凸轮,以及左右两侧的两所述传动凸轮与中心直齿轮齿合连接,所述中心直齿轮连接所述十字换减速器的纵向输出轴。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上,还包括所述横向行走驱动机构和所述纵向行走驱动机构,其中:
[0008]所述横向行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对称布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前后两侧的横向主动轮、第一横向从动轮、第二横向从动轮和第三横向从动轮,两所述横向主动轮之间通过横向传动轴连接,且所述横向传动轴通过传动带连接十字换减速器的横向输出轴;
[0009]所述纵向行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对称布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左右两侧的第一纵向主动轮、第二纵向主动轮、第一纵向从动轮和第二纵向从动轮,两侧的所述第一纵向主动轮和第二纵向主动轮分别通过纵向传动带连接纵向传动轴,且所述纵向传动轴通过传动带连接纵向电机。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上,所述支撑框架的前后两侧壁分别开设四个方形装配孔,所述支撑框架的左右两侧壁分别开设四个圆形装配孔,其中:
[0011]两侧的所述横向主动轮和所述第三横向从动轮之间分别通过穿过所述顶升横板、
对应所述方形装配孔布置的所述横向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横向从动轮和第二横向从动轮的轮轴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方形装配孔连接所述顶升横板;
[0012]所述第一纵向主动轮和第二纵向主动轮的轮轴分别穿过所述圆形装配孔通过轴承座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底部,所述第一纵向从动轮、第二纵向从动轮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圆形装配孔内。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上,所述横向主动轮通过横向同步带连接同侧的所述第一横向从动轮;和/或通过横向同步带连接同侧的所述第三横向从动轮。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上,所述斜拉顶升滑块上横向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顶升斜孔,内侧端面开设有活动孔。
[0015]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上,所述顶升斜孔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5

85
°
,且其内装配有与所述顶升轴相配合的滚轴轴承。
[0016]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设置于所述活动孔内,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所述凸轮,且前后两所述连接杆呈中心对称布置。
[0017]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上,所述中心直齿轮底部同轴设置有中心斜齿轮,所述中心斜齿轮通过其一侧布置的蜗杆连接所述十字换减速器的纵向输出轴。
[0018]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上,所述中心直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心斜齿轮的直径,以及所述中心直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传动凸轮的直径。
[001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上,所述顶升横板通过其两端开设的导向滑槽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四角位置的顶升导柱,所述顶升导柱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导柱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
[0020]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上,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纵向传动带外侧的张紧调节机构,其中:
[0021]所述张紧调节机构包括贴合于所述纵向传动带两侧布置的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一张紧轮通过第一固定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内侧壁,所述第二张紧轮通过调节板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内侧壁。
[0022]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上,所述调节板上水平开设调节方孔,并通过穿设于所述调节方孔内的螺栓活动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内侧壁,且其一端通过调节螺母及螺栓与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内侧壁的第二固定板可调节连接。
[0023]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4](1)凸轮换向及顶升机构采用传动凸轮和斜拉顶升滑块联动方式实现顶升轴联动的升降动作,传动效率高,压力角无变化;且呈四角位置布置的斜拉顶升滑块之间通过两个传动凸轮连接,受力均匀,结构运行稳定;
[0025](2)凸轮换向及顶升机构与横向行走驱动机构联动控制,共用一个驱动电机,相比现有顶升换向机构节省了一个电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凸轮换向及顶升机构采用蜗杆传动方式连接,并配合大小齿轮结构,传动效率达50%

70%,且滚珠轴套与顶升轴之间通过顶升螺母直接配合连接,减少了动能损失;
[0026](3)两第一斜拉顶升滑块通过第一顶升轴横向布置,两第二斜拉顶升滑块之间通过第二顶升轴横向布置,且第一顶升轴和第二顶升轴之间采用顶升同步带实现同步联动,提高了第一斜拉顶升滑块与第二斜拉顶升滑块升降的一致性,保证了小车运行稳定性;
[0027](4)采用横向8轮纵向8轮及强化的支撑框架,提高了载重能力;并优化了各车轮的安装位置,使小车具有较好的过坎能力;
[0028](5)为匹配16轮,优化了车轮传动机构,通过将纵向传动轴的位置上移,及加大纵向车轮的直径,使小车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0029](6)采用张紧调节机构调整第一纵向传动带的张紧度,同时保证第一纵向主动轮和第二纵向主动轮动力传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0030](7)该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结构设计紧凑,设计新颖,运行稳定,既降低成本,又节省空间;且减小了小车整体重量和体积,提升运行能力和货物存取效率。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一种联动式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00)和装设于所述支撑框架(100)上凸轮换向及顶升机构(400),其中:所述凸轮换向及顶升机构(400)包括分别对称布置于所述支撑框架(100)左右两侧的顶升横板(401)和分别连接所述顶升横板(401)前后两端的顶升轴(402),且每根所述顶升轴(402)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斜拉顶升滑块(403)内的顶升斜孔(4031)连接两端的所述顶升横板(401),所述斜拉顶升滑块(403)通过滑台(404)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100)底部;前后两侧的所述斜拉顶升滑块(403)分别通过连接杆(405)偏心连接传动凸轮(406),以及左右两侧的两所述传动凸轮(406)与中心直齿轮(407)齿合连接,所述中心直齿轮(407)连接十字换减速器(208)的纵向输出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行走驱动机构(200)和纵向行走驱动机构(300),其中:所述横向行走驱动机构(200)包括分别对称布置于所述支撑框架(100)前后两侧的横向主动轮(201)、第一横向从动轮(202)、第二横向从动轮(203)和第三横向从动轮(204),两所述横向主动轮(201)之间通过横向传动轴(206)连接,且所述横向传动轴(206)通过传动带连接十字换减速器(208)的横向输出轴;所述纵向行走驱动机构(300)包括分别对称布置于所述支撑框架(100)左右两侧的第一纵向主动轮(301)、第二纵向主动轮(302)、第一纵向从动轮(303)和第二纵向从动轮(304),两侧的所述第一纵向主动轮(301)和第二纵向主动轮(302)分别通过纵向传动带(305)连接纵向传动轴(306),且所述纵向传动轴(306)通过传动带连接纵向电机(3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式十六轮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00)的前后两侧壁分别开设四个方形装配孔(101),所述支撑框架(100)的左右两侧壁分别开设四个圆形装配孔(102),其中:两侧的所述横向主动轮(201)和所述第三横向从动轮(204)之间分别通过穿过所述顶升横板(401)、对应所述方形装配孔(101)布置的所述横向传动轴(206)连接,所述第一横向从动轮(202)和第二横向从动轮(203)的轮轴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方形装配孔(101)连接所述顶升横板(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明马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隆链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