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均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25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均热板,包括吸热组件、散热组件以及毛细结构件;吸热组件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填充相变工质的中空腔室,散热组件一端连接于吸热组件上,散热组件内形成有与中空腔室连通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毛细结构,中空腔室内远离散热通道一侧的壁面形成有第二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件设于中空腔室内,且毛细结构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直接或间接连接。液态工质由散热组件流出后经第一毛细结构进入毛细结构件相比于直接进入第二毛细结构,可以减小流阻,提高传输性能,从而使工质气液转化的速率增加,提高真空均热板的散热效果。提高真空均热板的散热效果。提高真空均热板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均热板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散热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真空均热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3D真空均热板一般是在2D真空均热板的散热板面加装热管,热管为带有毛细结构的散热组件,液化之后的工质由热管的毛细结构回流至热源所在板面的距离较长,因此使工质流动过程中的流阻增加,影响散热效率。
[0003]综上所述,如何提高真空均热板的散热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均热板,可以缩短液化后的工质由散热组件流出后的回流距离,减小此过程中的流阻,提高工质循环的效率,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真空均热板,包括吸热组件、散热组件以及毛细结构件;
[0007]所述吸热组件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填充相变工质的中空腔室,所述散热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吸热组件上,所述散热组件内形成有与所述中空腔室连通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毛细结构,所述中空腔室内远离所述散热通道一侧的壁面形成有第二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件设于所述中空腔室内,且所述毛细结构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直接或间接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吸热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盖合所述第二板体以形成所述中空腔室,且所述散热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板体。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相对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三毛细结构,所述第三毛细结构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毛细结构件呈空心柱状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空心柱状结构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散热组件的中心轴线共线或平行。
[0012]优选的,所述毛细结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连接的第一空心圆柱段以及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连接的第二空心圆柱段,且所述第二空心圆柱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空心圆柱段的外径。
[0013]优选的,所述毛细结构件还包括第三空心圆柱段,所述第三空心圆柱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空心圆柱段与所述第二空心圆柱段之间,所述第三空心圆柱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空心圆柱段的外径且小于所述第二空心圆柱段的外径。
[0014]优选的,所述毛细结构件的侧面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毛细结构件的高度方向上将其贯穿。
[0015]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毛细结构件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6]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为热导管或沟槽扁管。
[0017]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真空均热板的过程中,工质被吸热组件加热之后会汽化,气态的工质由散热组件的下部进入散热组件得散热通道内,并在散热组件内上升、液化,工质液化的过程中释放热量,形成液态工质,液态工质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流出,在流出的过程中,至少部分液态工质经第一毛细结构进入毛细结构件,并由毛细结构件进入第二毛细结构,直至与吸热组件接触或流至与吸热组件靠近的位置,由于吸热组件的温度较高,会使液态的工质汽化、吸收热量,汽化后的气态工质会再次进入散热组件,如此重复,实现工质气、液两相的转化以及循环。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液态工质经过吸热组件汽化,通过散热组件的散热通道与外部冷却系统进行热交换,冷凝成液态工质后,再经散热组件内部的第一毛细结构和毛细结构件直接回流到吸热组件的第二毛细结构上,相比于通过均热板散热板中的毛细结构经四周回流到吸热底面,回流距离缩短,增大了对吸热组件毛细结构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小流阻,提高传输性能,从而使工质气液转化的速率增加,提高真空均热板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真空均热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真空均热板的侧视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A

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毛细结构件的具体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C

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毛细结构件的具体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中B

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8为图6中毛细结构件的侧视图;
[0028]图9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沟槽扁管的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图9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1

10中:
[0031]1为第一板体、2为第三毛细结构、3为热导管、31为第一毛细结构、4为毛细结构件、41为凹槽、42为第一空心圆柱段、43为第三空心圆柱段、44为第二空心圆柱段之间、5为中空腔室、6为第二板体、7为沟槽扁管、71为微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真空均热板,可以缩短液化后的工质的回流距离,减小此过程中的流阻,提高工质循环的效率,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0034]请参考图1至图10,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真空均热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真空均热板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A

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毛细结构件的具体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C

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毛细结构件的具体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图6中B

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6中毛细结构件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沟槽扁管的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5]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均热板,包括吸热组件1、散热组件以及毛细结构件4;吸热组件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填充相变工质的中空腔室5,散热组件一端连接于吸热组件上,散热组件内形成有与中空腔室连通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毛细结构31,中空腔室5内远离散热通道一侧的壁面形成有第二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件4设于中空腔室内,且毛细结构件4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毛细结构31、第二毛细结构直接或间接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组件、散热组件以及毛细结构件(4);所述吸热组件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填充相变工质的中空腔室(5),所述散热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吸热组件上,所述散热组件内形成有与所述中空腔室(5)连通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毛细结构(31),所述中空腔室(5)内远离所述散热通道一侧的壁面形成有第二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件(4)设于所述中空腔室(5)内,且所述毛细结构件(4)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31)、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直接或间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组件包括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6),所述第一板体(1)盖合所述第二板体(6)以形成所述中空腔室(5),且所述散热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1),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板体(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与所述第二板体(6)相对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三毛细结构(2),所述第三毛细结构(2)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件(4)呈空心柱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国陈伟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英维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