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连接的假体瓣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187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连接的假体瓣膜,包括若干瓣叶以及瓣叶框架,所述瓣叶包括自由区和锁附区,所述锁附区通过卡合结构与所述瓣叶框架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瓣叶的所述自由区可开合接触形成用于流通血液的瓣口;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连续设置在所述锁附区上的装配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瓣叶框架上的框架元件,所述装配元件与所述框架元件通过榫卯的方式相互卡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装配元件在瓣叶的锁附区上连续分布设置,可避免瓣叶与装配元件之间产生空隙,且榫卯的连接方式使得瓣叶与瓣叶框架之间发生交互部分重合可达到类似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效率较高,也保障了整体的连接性能。的连接性能。的连接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连接的假体瓣膜


[0001]本技术涉及假体瓣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连接的假体瓣膜。

技术介绍

[0002]心脏瓣膜是一种既坚韧又柔软光滑并富有弹性的纤维结缔组织,正常情况下,心脏瓣膜开放时充分、关闭时严密,假体瓣膜为实现同样的效果,在瓣叶打开位置,允许血液流过瓣口;在瓣叶关闭位置,基本阻挡逆行血流通过瓣口,通过压力差的影响实现技术仿真。在包括了多个瓣叶的技术方案中,每个瓣叶均与相邻的瓣叶协配,以阻挡血液逆流。
[0003]现有的假体瓣膜大多通过人工缝制或粘合的方式实现柔性瓣叶与瓣叶框架的连接,采用人工的方式组装水平参差不齐,长久使用容易影响整体效果,且目前已有的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实现统一装配的结构,其组装效率较低,装配元件之间分布不够紧密导致密封性能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此我们特设计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假体瓣膜制作时瓣叶与瓣叶框架组装效率较低,密封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整体连接性能好、组装效率高的机械连接的假体瓣膜。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连接的假体瓣膜,包括若干瓣叶以及瓣叶框架,所述瓣叶包括自由区和锁附区,所述锁附区通过卡合结构与所述瓣叶框架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瓣叶的所述自由区可开合接触形成用于流通血液的瓣口;
[0006]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连续设置在所述锁附区上的装配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瓣叶框架上的框架元件,所述装配元件与所述框架元件通过榫卯的方式相互卡合。
[0007]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元件为榫头,所述框架元件为卯眼。
[0008]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瓣叶框架为环形结构,所述瓣叶框架包括周向闭合设置的基座以及沿所述基座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将所述基座分隔成多段第一基座,所述框架元件从所述第一基座出发向两侧所述突起部延伸设置形成凹形框架条。
[000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形框架条设有若干段,相邻所述凹形框架条以所述突起部中线为隔断点分隔而成,所述凹形框架条与所述装配元件数量匹配。
[0010]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突起部上方固定有尖端,所述凹形框架条的两端分别以所述尖端为依托继续向上延伸设置,形成高于所述尖端的延伸部,相邻所述凹形框架条的延伸部交汇形成连接部,所述瓣叶安装在所述凹形框架条中时两相邻所述自由区域从所述连接部开始可开合接触。
[001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元件由固定在所述瓣叶框架上的承托部和止回部组成,所述承托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两端连接有向所述开口内延伸的所述止回部,所述装配元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瓣叶上的底部和端部,所述端部尺寸大于两所述止回部之间形成的间
隙。
[0012]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中包含相邻两所述承托部,两所述承托部相互连通,所述连接部上端为供所述装配元件插入的进口端,所述装配元件从所述进口端插入至与所述框架元件固定,两相邻所述装配元件位于所述连接部内的所述端部相互抵触。
[0013]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元件的横截面为倒T型结构,所述装配元件与所述框架元件适配。
[0014]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两种状态,所述状态包括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盖板覆盖所述进口端。
[0015]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瓣叶框架为网管形结构,所述框架元件沿预定路径蜿蜒设置在瓣叶框架上。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机械连接的假体瓣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瓣叶安装至瓣叶框架上时只需将装配元件通过榫卯的方式连接至框架元件即可,装配元件在瓣叶的锁附区上连续分布设置,可避免瓣叶与装配元件之间产生空隙,且榫卯的连接方式使得瓣叶与瓣叶框架之间发生交互部分重合;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安装,自由区形成的瓣口能够张合实现血液流动,便于瓣膜功能正常实现。本技术组装效率较高,也保障了整体的连接性能;
[0018]2.框架元件为卯眼,装配元件为榫头,框架元件位于被安装的瓣叶框架上,将作为榫头的装配元件往设置稳定的框架元件安装,进一步提高了安装便利性;
[0019]3.框架元件从第一基座出发向两侧突起部延伸设置形成凹形框架条,框架元件可分段设置也可连续设置;为了更好的装配效果,框架元件分段设置,即设为连续的几段凹形框架条,仅通过突起部分隔,使得凹形框架条的数量与装配元件数量匹配,当单个瓣叶安装至单段凹形框架条,安装完成后可减少相邻瓣叶之间的间隙距离;
[0020]4.设置尖端可进一步拉近相邻瓣叶之间的间隙,凹形框架条从突起部继续沿尖端继续延伸形成延伸部,两相邻延伸部交汇形成连接部,相邻瓣叶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缩短;
[0021]5.框架元件由承托部和止回部形成,装配元件的端部尺寸大于止回部的之间间隙的尺寸,能够保证装配元件插入框架元件后不易脱落;
[0022]6.为进一步提升安装的便捷性,装配元件可从连接部的进口端插入,沿框架元件的路径穿梭安装至装配完成,同时为拉近相邻瓣叶间距,连接部内的两相邻承托部的底部相互连通设置,使得相邻瓣叶的装配元件的端部相互抵触;
[0023]7.设置可打开、可闭合的盖板,盖板打开状态下可避免对装配元件装配至框架元件产生影响;在仅闭合装配元件一端的连接部时,更加便于装配元件另一端的推入;而在盖板全部闭合的状态下,装配元件两端自然平齐不易发生滑脱;
[0024]因此,本技术具有组装效率高、密封性能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假体瓣膜立体结构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图1瓣叶自由区的细节放大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瓣叶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图2连接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图3突起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图4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瓣叶与装配元件第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技术瓣叶与装配元件第二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连接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假体瓣膜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瓣叶、11.自由区、2.装配元件、21.底部、22.端部、3.瓣叶框架、31、基座、310、第一基座、32.突起部、33.尖端、4.框架元件、41.连接部、410.延伸部、42.承托部、43.止回部、44.间隙、45.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连接的假体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瓣叶(1)以及瓣叶框架(3),所述瓣叶(1)包括自由区(11)和锁附区,所述锁附区通过卡合结构与所述瓣叶框架(3)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瓣叶(1)的所述自由区(11)可开合接触形成用于流通血液的瓣口;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连续设置在所述锁附区上的装配元件(2)以及设置在所述瓣叶框架上的框架元件(4),所述装配元件(2)与所述框架元件(4)通过榫卯的方式相互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连接的假体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元件(2)为榫头,所述框架元件(4)为卯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连接的假体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瓣叶框架(3)为环形结构,所述瓣叶框架(3)包括周向闭合设置的基座(31)以及沿所述基座(3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突起部(32),所述突起部(32)将所述基座(31)分隔成多段第一基座(310),所述框架元件(4)从所述第一基座(310)出发向两侧所述突起部(32)延伸设置形成凹形框架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连接的假体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框架条设有若干段,相邻所述凹形框架条以所述突起部(32)中线为隔断点分隔而成,所述凹形框架条与所述装配元件(2)数量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连接的假体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32)上方固定有尖端(33),所述凹形框架条的两端分别以所述尖端(33)为依托继续向上延伸设置,形成高于所述尖端(33)的延伸部(410),相邻所述凹形框架条的延伸部(410)交汇形成连接部(41),所述瓣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奇峰秦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