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传动轴零部件用钢的正火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125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传动轴零部件用钢的正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处理炉分成13区,每一区加热的温度分别设定为:1区:5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传动轴零部件用钢的正火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正火工艺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传动轴零部件用钢的正火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汽车凸轮轴零部件用钢高性能要求日趋严格,目前常用汽车凸轮轴的热轧材组织不均匀性达不到要求,需进行正火改善组织使其均匀。但是,现有的正火工艺中存在着炉辊速慢、生产周期较长,耗费能源,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以上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传动轴零部件用钢的正火工艺,能够降低生产周期的同时保证钢材的质量满足相应要求,减少能耗以及生产成本。
[0004]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传动轴零部件用钢的正火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5](1)采用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炉段分成13区,每一区加热的温度分别设定为:1区:500℃
±
5℃、2区:600℃
±
5℃、3区:700℃
±
5℃、4区:730℃
±
5℃、5区:760℃
±
5℃、6区:795℃
±
5℃、7

13区:805℃
±
5℃;
[0006](2)钢材通过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的1区至7区进行加热处理,8区至13区进行保温处理;其中,炉辊传动速度设定为20m/h
±
0.1m/h;加热过程中炉内氮气通入量设定为150m3/hr/>‑
210m3/h,含氧量设定为5ppm

20ppm;
[0007](3)钢材通过13个区进行加热和保温处理后,再通过快速冷却段对钢材进行快速冷却处理;其中,快速冷却段内的风机频率设定为888转/min
±
1转/min,循环冷却水瞬时流量设定为100m3~110m3,循环冷却水的水温设定为15℃

28℃。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的1

2区长度均为6m
±
0.5m,3

6区长度均为4m
±
0.5m,7区长度为7m
±
0.5m,8区长度为4m
±
0.5m,9

10区长度均为5.5m
±
0.5m,11

13区长度均为5m
±
0.5m。
[0009]进一步的,保温的时长为第8区至第13区的长度除以炉辊传动速度。
[0010]进一步的,正火前开轧温度880

1030℃、终轧温度790

850℃。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钢材批量平铺于炉内,不同钢材间留有空隙。
[00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显著优点是:提高辊速配置的同时,进一步的优化正火炉段分区温度、控制氮气通入量以及风机频率、冷却水的流量等在提高钢材生产的同时保证钢材满足硬度、组织及其均匀性的要求;通过优化正火炉段分区长度,合理分配高温区和低温区的分配时间,增加高温区的时长,维持高温正火阶段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不同规格热轧材同步生产,可以大幅降低能耗降、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生产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一:
[0014]钢材中各组分含量为:C 0.50wt.%、Si 0.20wt.%、Mn 1.00wt.%、S 0.015wt.%、P 0.02wt.%、Ni 0.1wt.%、Cr 0.1wt.%、Mo 0.05wt.%、Cu 0.15wt.%、Al 0.015wt.%余量为Fe和杂质。
[0015]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正火工艺进行加工:(1)正火前开轧温度980℃、终轧温度800℃,热轧态硬度210

240HBW;(2)采用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炉段分13区,总长65m,其中,1

2区长度均为6m,3

6区长度均为4m,7区长度为7m,8区长度为4m,9

10区长度均为5.5m,11

13区长度均为5m;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温度设定为:1区:500℃、2区:600℃、3区:700℃、4区:730℃、5区:760℃、6区:795℃、7

13区:805℃;(3)钢材批量平铺于炉内,不同钢材间留有空隙,钢材通过处理炉的1区至7区进行加热处理,8区至13区进行保温处理;其中,炉辊传动速为20m/h,炉内的氮气通入量155m3/h,炉内含氧量9ppm;(4)钢材通过13个区进行加热和保温处理后,再通过快速冷却段对钢材进行快速冷却处理;其中,快速冷却段内的风机频率为888转/min,循环冷却水瞬时流量为105m3,循环冷却的水温为25℃。
[0016]加工后钢材:正火态硬度:210

220HBW,组织为P+F,组织均匀,脱碳0.05mm。而同样的成分分别采用现有技术生产与实施例1相同的30mm、35mm两种规格钢材,正火态硬度为215

225HBW,相较而言,本专利技术波动范围5HBW,满足硬度的技术要求且稳定性更好,组织为P+F,组织均匀,整体的生产时间较之前缩短3.3小时。
[0017]实施例二:
[0018]钢材各组分含量为:C 0.53wt.%、Si 0.22wt.%、Mn 1.01wt.%、S 0.015wt.%、P 0.02wt.%、Ni 0.1wt.%、Cr 0.12wt.%、Mo 0.04wt.%、Cu 0.15wt.%、Al 0.015wt.%余量为Fe和杂质。
[0019]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正火工艺进行加工:(1)正火前开轧温度990℃、终轧温度790℃,热轧态硬度210

245HBW;(2)采用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炉段分13区,总长65m,其中,1

2区长度均为6m,3

6区长度均为4m,7区长度为7m,8区长度为4m,9

10区长度均为5.5m,11

13区长度均为5m;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温度设定为:1区:500℃、2区:600℃、3区:700℃、4区:730℃、5区:760℃、6区:795℃、7

13区:805℃;(3)钢材批量平铺于炉内,不同钢材间留有空隙,钢材通过处理炉的1区至7区进行加热处理,8区至13区进行保温处理;其中,炉辊传动速为20m/h,炉内的氮气通入量155m3/h,炉内含氧量8.9ppm;(4)钢材通过13个区进行加热和保温处理后,再通过快速冷却段对钢材进行快速冷却处理;其中,快速冷却段内的风机频率为888转/min,循环冷却水瞬时流量为105m3,循环冷却的水温为25℃。
[0020]加工后钢材:正火态硬度:210

224H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传动轴零部件用钢的正火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分成13区,每一区加热的温度分别设定为:1区:500℃
±
5℃、2区:600℃
±
5℃、3区:700℃
±
5℃、4区:730℃
±
5℃、5区:760℃
±
5℃、6区:795℃
±
5℃、7

13区:805℃
±
5℃;(2)钢材通过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的1区至7区进行加热处理,8区至13区进行保温处理;其中,炉辊传动速度设定为20m/h
±
0.1m/h;加热过程中炉内氮气通入量设定为150m3/h

210m3/h,含氧量设定为5ppm

20ppm;(3)钢材通过13个区进行加热和保温处理后,再通过快速冷却段对钢材进行快速冷却处理;其中,快速冷却段内的风机频率设定为888转/min
±
1转/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乐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