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涛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材料纤维水泥的智能成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098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材料纤维水泥的智能成型系统,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对所述纤维水泥进行定量接收的接收模块、对所述接收模块进行循环传动运输的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传动机构上方以对盛装有所述纤维水泥的所述接收模块进行养护固化以使得对应所述接收模块内的所述纤维水泥固定生产纤维水泥板的成型模块、对所述成型模块所固化定型获得的相应盛装所述纤维水泥板的接收模块进行转移运输的输送机构、和对所述输送机构所运输的所述纤维水泥在脱模过程中进行固定接收并转移的收集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纤维水泥进行有效接收定型以及对纤维水泥板进行自动吸附转移进而提高智能成型模块的定型效率。动吸附转移进而提高智能成型模块的定型效率。动吸附转移进而提高智能成型模块的定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材料纤维水泥的智能成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材料纤维水泥的智能成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纤维水泥复合材料,其加入漂白的和未漂白的纤维素纤维混合物,以作为优质级纤维素浆的部分或全部替代物。漂白的、标准级的纤维素纤维被与未漂白的、标准级的纤维素纤维联合使用,以提供纤维水泥复合产品,其韧性和强度实质上等于或甚至优于用优质级的、未漂白的纤维素纤维增强的等同纤维水泥复合材料。漂白的和未漂白的标准级纤维素纤维的增效并用,生产出具有具有期望的性能的复合材料,该期望的性能以前只能通过使用优质级纤维素浆才能达到。
[0003]本实验团队长期针对水溶液泥基特性和纤维水溶液泥复合材料的生产技术进行大量相关记录资料的浏览和研究,同时依托相关资源,并进行大量相关实验,经过大量检索发现存在的现有技术如US20020060282A1、US20070215230A1、US06687559B2和CN112792952A。如现有技术的一种纤维水泥板浇铸成型方法,涉及水泥板加工领域,包括底板、搅拌装置与浇铸装置,底板上固定安装有浇铸装置,浇铸装置的上端连接有搅拌装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进行纤维水泥板的浇铸,有效降低成本的消耗,其次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搅拌装置使制备纤维水泥板的纤维材料均匀的分布在原材料中,防止纤维原材料出现堆积的现象,最后本专利技术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浇铸的过程处于一定的温度和环境中,进一步的提高其凝固的速率。
[0004]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的纤维水泥产品定型不稳定造成成品不合格,由于纤维水泥产品生产中自动检测技术不能准确识别产品的定型情况再进行相关纤维水泥产品的稳定运输造成相关纤维水泥产品的损坏等等问题,作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材料纤维水泥的智能成型系统。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可选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材料纤维水泥的智能成型系统,所述智能成型系统包括对所述纤维水泥进行定量接收的接收模块、对所述接收模块进行循环传动运输的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传动机构上方以对所述纤维水泥进行固化定型的成型模块、对所述成型模块所固化定型获得的纤维水泥板进行转移运输的输送机构、和对所述输送机构所运输的所述纤维水泥在脱模过程中进行固定接收并转移的收集模块,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闭合环状的同步带、和驱动所述同步带进行循环传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接收模块包括以预设距离间隔设置于所述同步带上以接收纤维水泥的接收皿、通过实现所述接收皿内与所述接收皿外的气流连通以实现外界气流对所述接收皿内的纤维水泥进行吸附驱动的固定单
元、和通过控制与所述固定单元的配合连接进而对应控制对所述接收皿内的所述纤维水泥进行低压驱动以对所述接收皿内的所述纤维水泥进行定型固定的连通控制单元。
[0008]可选的,所述成型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机构上方对所述接收皿内的所述纤维水泥进挤压的挤压机构、对所述纤维水泥板进行预定规格形状切割的切割器、和驱动所述切割器相对预定区域的所述接收皿进行预设途径的切割处理的位移驱动机构。
[0009]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末端且对所述纤维水泥板进行自适应吸附固定的固定机构、和驱动所述固定机构进行移动进而将所述固定机构所固定的所述纤维水泥板进行运输储放的转移机构。
[0010]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通过相应支撑架固定设置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末端的附近的上方区域的支撑座、均匀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且朝所述传动机构上所运输的所述纤维水泥板进行吸附固定的气流管、设置于所述气流管的其中一端的吸附胶头、和将所述吸附胶头可转动配合设置于所述气流管的转动件。
[0011]可选的,所述收集模块包括对所述固定机构所固定转移的所述纤维水泥板进行接收的接收台、供所述支撑座进行活动位移且横跨于所述接收台和传动机构上方的位移索道、和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且驱动所述支撑座沿所述位移索道进行移动的位移驱动件。
[0012]可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分别至少部分配合于所述气流管内的通气胶管、将所述通气胶管的其中一端和所述吸附胶头的空气孔进行连接的连接件、套设于所述气流管的其中一个接近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的附近的固定环、固定于所述吸附胶头的外环壁上的配合环、和至少一个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环和配合环的万向接头。
[0013]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所述智能成型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所述智能成型系统控制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智能成型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步骤。
[0014]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对接收皿中的纤维水泥进行低气压驱动,以减少纤维水泥之间的气泡和空隙大小,有效提高纤维水泥板产物的密度质量。
[0016]2.基于压力传感器和万向转动的气动吸附胶头实现对固定成型的纤维水泥板进行有效吸附转移。
[0017]3.根据对纤维水泥的自动接料、定型、以及对纤维水泥板从接收皿没自动吸附转移,进而有效提高纤维水泥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成型系统的模块化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配合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模块的模块化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成型系统的实验示意图。
[0024]附图说明:1

接收皿;2

内孔道;3

通气管;4

支撑柱;5

配合箱;6

配合挡板;7

驱动管;8

连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材料纤维水泥的智能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成型系统包括对所述纤维水泥进行定量接收的接收模块、对所述接收模块进行循环传动运输的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传动机构上方以对盛装有所述纤维水泥的所述接收模块进行养护固化以使得对应所述接收模块内的所述纤维水泥固定生产纤维水泥板的成型模块、对所述成型模块所固化定型获得的相应盛装所述纤维水泥板的接收模块进行转移运输的输送机构、和对所述输送机构所运输的所述纤维水泥在脱模过程中进行固定接收并转移的收集模块,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闭合环状的同步带、和驱动所述同步带进行循环传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接收模块包括以预设距离间隔设置于所述同步带上以接收纤维水泥的接收皿、通过实现所述接收皿内与所述接收皿外的气流连通以实现外界气流对所述接收皿内的纤维水泥进行吸附驱动的固定单元、和通过控制与所述固定单元的配合连接进而对应控制对所述接收皿内的所述纤维水泥进行低压驱动以对所述接收皿内的所述纤维水泥进行定型固定的连通控制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机构上方对所述接收皿内的所述纤维水泥进挤压的挤压机构、对所述纤维水泥板进行预定规格形状切割的切割器、和驱动所述切割器相对预定区域的所述接收皿进行预设途径的切割处理的位移驱动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末端且对所述纤维水泥板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涛高飞
申请(专利权)人:贺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