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9038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1
本申请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二次电池。其中,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由内向外依次包括钛酸锂内核,锂离子导体中间层和碳材料外壳层。本申请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通过钛酸锂内核、锂离子导体中间层和碳材料外壳层的协同作用,使得复合材料兼具不易胀气和优异电子/离子传输性能,以及高低温特性良好、结构稳定性好、快充性能优异、安全性高等特性。安全性高等特性。安全性高等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申请属于电池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无记忆效应以及重量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并逐渐向规模化储能等领域拓展。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以石墨为主,但是在循环寿命、倍率性能、低温性能以及锂枝晶所导致的安全隐患等方面都有待提升改善。相比于传统的石墨负极,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钛酸锂(Li4Ti5O
12
)具有三维锂离子扩散通道,且在脱嵌锂过程中钛酸锂的晶格常数几乎不发生改变,材料结构“零应变”。此外,锂离子在钛酸锂中的扩散系数比传统石墨材料高出一个数量级,可以快速充放电。在安全性方面,钛酸锂的理论嵌锂电位高,在充放电过程中不产生锂枝晶。
[0003]然而,钛酸锂负极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胀气和导电率低这两个主要问题。一方面,由于钛酸锂无法像石墨负极一样在表面形成稳定且致密的SEI膜,会导致其与电解质的持续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由内向外依次包括钛酸锂内核、锂离子导体中间层和碳材料外壳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导体中间层中包括:磷酸锗铝锂、磷酸钛铝锂、锂镧钛氧、锗酸锌锂、锂镧铌氧、锂镧铋氧中的至少一种锂离子导体材料;和/或,所述碳材料外壳层中包括:石墨烯材料和/或碳纳米管材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材料中石墨烯层数为1~10层,片径大小为300nm~20μm;和/或,所述石墨烯材料选自氧化石墨烯;和/或,所述锂离子导体中间层中包括:NASCION型磷酸锗铝锂、NASCION型磷酸钛铝锂、钙钛矿型锂镧钛氧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锂内核的粒径为200nm~1μm;和/或,所述复合材料中,所述钛酸锂内核、所述锂离子导体中间层与所述碳材料外壳层的质量比为100:(1~10):(1~10)。5.一种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锂源和其他源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添加络合剂进行热混合反应,得到锂离子导体前驱液;将钛酸锂与所述锂离子导体前驱液混合后添加沉淀剂进行沉淀,分离得到共沉淀物质;在惰性气氛下对所述共沉淀物质进行煅烧处理,得到钛酸锂/锂离子导体复合材料,其中,锂离子导体包覆在所述钛酸锂的外表面;将所述钛酸锂/锂离子导体复合材料与碳材料的溶液混合后,依次进行干燥处理和低温热处理,得到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其中,碳材料包覆在所述钛酸锂/锂离子导体复合材料的外表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钛酸锂/锂离子导体/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源化合物包括钛源、锗源、铝源、镧源、磷源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碳材料的溶液中包括:石墨烯材料和/或碳纳米管材料;和/或,所述络合剂包括柠檬酸、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溶剂选自水、醇类试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沉淀剂包括氢氧化钠、氨水、碳酸铵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碳材料的溶液中溶剂选自水、醇类试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徐思奇唐永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