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氮除磷兼性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24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氮除磷兼性塘,包括:坑塘;曝气装置,设置于坑塘的上部,坑塘的水平面高于曝气装置的曝气出口;硫铁自养协同反硝化装置,包括:设置于坑塘的底部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具有中空内腔,支撑结构上设有开口,开口将中空内腔与支撑结构的外部连通,中空内腔中具有硫铁填料;上部人工水草,设置于坑塘的上部,坑塘的水平面高于上部人工水草的顶部;下部人工水草,设置于坑塘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脱氮除磷兼性塘能够净化低碳氮比微污染富营养化水体,减少底泥产生,有效改善水质和感观。和感观。和感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氮除磷兼性塘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治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脱氮除磷兼性塘。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水体中的碳氮比不足,微污染富营养化水体的反硝化反应往往成为除总氮的限制因素。异养反硝化可以实现水体总氮的高效去除,但药剂投加消耗大,产泥多,易造成外加碳源的过剩和残留。氧化塘是处理微污染富营养化水体的一种手段,但表面负荷较低,占地面积大。在有坑塘沟渠等便利地形的地区,如何利用坑塘沟渠地形改造成氧化塘,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净化低碳氮比微污染富营养化水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脱氮除磷兼性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脱氮除磷兼性塘,包括:
[0005]坑塘;
[0006]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坑塘的上部,所述坑塘的水平面高于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出口;
[0007]硫铁自养协同反硝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坑塘的底部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具有中空内腔,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中空内腔与所述支撑结构的外部连通,所述中空内腔中具有硫铁填料;
[0008]上部人工水草,设置于所述坑塘的上部,所述坑塘的水平面高于所述上部人工水草的顶部;
[0009]下部人工水草,设置于所述坑塘的下部。
[0010]优选地,所述硫铁自养协同反硝化装置还包括混凝土支墩,所述混凝土支墩设置于所述坑塘的池底面上,所述混凝土支墩上设置所述支撑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的脱氮除磷兼性塘,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坑塘的池底面的支撑模块,所述下部人工水草设置于所述支撑模块上,所述下部人工水草采用羊毛和化纤捻合而成。
[0012]优选地,所述的脱氮除磷兼性塘,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坑塘的池壁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支撑框架连接,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上部人工水草,所述上部人工水草为碳素纤维人工水草。
[0013]优选地,所述硫铁自养协同反硝化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硫铁自养协同反硝化装置的周围均设有所述下部人工水草。
[0014]优选地,所述曝气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曝气装置的周围均设有所述上部人工水草。
[0015]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硫铁自养协同反硝化装置之间设有进水管,处于最边缘的所述硫铁自养协同反硝化装置与所述坑塘的内壁之间设有所述进水管。
[0016]优选地,所述坑塘的外侧设有集水渠,所述集水渠宽度0.5~1.0m。
[0017]优选地,所述坑塘的池壁为阶梯式边坡结构,所述阶梯式边坡结构的坡度为1:1至1:3;所述阶梯式边坡结构的平台的宽度为0.7~1m;所述阶梯式边坡结构的相邻两个平台之间的高度为1.5~2m。
[0018]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所述的脱氮除磷兼性塘的应用方法,所述坑塘的中充入待净化的水,所述坑塘的水平面的高度为5

9m;所述坑塘的水力停留时间在5

15d;所述坑塘的水平面至坑塘的水平面以下1

1.5m的区域的水体含氧量在2mg/L以上;所述坑塘的池底面以上2米内区域的水体含氧量在0.5mg/L以下。
[0019]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脱氮除磷兼性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坑塘的上部,硫铁自养协同反硝化装置设置于坑塘的底部,使得坑塘中由上到下营造缺氧和好氧的兼氧环境;上部人工水草,设置于所述坑塘的上部,能够强化好氧效果;下部人工水草,设置于所述坑塘的下部,能够强化反硝化效果;本技术的脱氮除磷兼性塘能够提升坑塘的表面负荷,采用硫铁自养协同反硝化装置实现硝化氮和磷酸盐的去除,完成脱氮除磷过程,能够净化低碳氮比微污染富营养化水体,减少底泥产生,有效改善水质和感观。
附图说明
[0020]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脱氮除磷兼性塘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脱氮除磷兼性塘的支架与支撑框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号说明
[0023]100
ꢀꢀꢀꢀꢀꢀꢀꢀꢀꢀꢀꢀꢀꢀꢀꢀꢀꢀꢀꢀ
坑塘
[0024]200
ꢀꢀꢀꢀꢀꢀꢀꢀꢀꢀꢀꢀꢀꢀꢀꢀꢀꢀꢀꢀ
曝气装置
[0025]300
ꢀꢀꢀꢀꢀꢀꢀꢀꢀꢀꢀꢀꢀꢀꢀꢀꢀꢀꢀꢀ
硫铁自养协同反硝化装置
[0026]310
ꢀꢀꢀꢀꢀꢀꢀꢀꢀꢀꢀꢀꢀꢀꢀꢀꢀꢀꢀꢀ
支撑结构
[0027]320
ꢀꢀꢀꢀꢀꢀꢀꢀꢀꢀꢀꢀꢀꢀꢀꢀꢀꢀꢀꢀ
硫铁填料
[0028]330
ꢀꢀꢀꢀꢀꢀꢀꢀꢀꢀꢀꢀꢀꢀꢀꢀꢀꢀꢀꢀ
混凝土支墩
[0029]410
ꢀꢀꢀꢀꢀꢀꢀꢀꢀꢀꢀꢀꢀꢀꢀꢀꢀꢀꢀꢀ
上部人工水草
[0030]420
ꢀꢀꢀꢀꢀꢀꢀꢀꢀꢀꢀꢀꢀꢀꢀꢀꢀꢀꢀꢀ
支架
[0031]430
ꢀꢀꢀꢀꢀꢀꢀꢀꢀꢀꢀꢀꢀꢀꢀꢀꢀꢀꢀꢀ
支撑框架
[0032]510
ꢀꢀꢀꢀꢀꢀꢀꢀꢀꢀꢀꢀꢀꢀꢀꢀꢀꢀꢀꢀ
下部人工水草
[0033]520
ꢀꢀꢀꢀꢀꢀꢀꢀꢀꢀꢀꢀꢀꢀꢀꢀꢀꢀꢀꢀ
支撑模块
[0034]600
ꢀꢀꢀꢀꢀꢀꢀꢀꢀꢀꢀꢀꢀꢀꢀꢀꢀꢀꢀꢀ
进水管
[0035]700
ꢀꢀꢀꢀꢀꢀꢀꢀꢀꢀꢀꢀꢀꢀꢀꢀꢀꢀꢀꢀ
集水渠
[0036]800
ꢀꢀꢀꢀꢀꢀꢀꢀꢀꢀꢀꢀꢀꢀꢀꢀꢀꢀꢀꢀ
阶梯式边坡结构
[0037]810
ꢀꢀꢀꢀꢀꢀꢀꢀꢀꢀꢀꢀꢀꢀꢀꢀꢀꢀꢀꢀ
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9]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40]实施例
[0041]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脱氮除磷兼性塘,包括:
[0042]坑塘100,坑塘100中充入待净化的水;
[0043]曝气装置200,设置于坑塘100的上部,坑塘100的水平面高于曝气装置200的曝气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氮除磷兼性塘,其特征在于,包括:坑塘(100);曝气装置(200),设置于所述坑塘(100)的上部,所述坑塘(100)的水平面高于所述曝气装置(200)的曝气出口;硫铁自养协同反硝化装置(300),包括:设置于所述坑塘(100)的底部的支撑结构(310),所述支撑结构(310)具有中空内腔,所述支撑结构(310)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中空内腔与所述支撑结构(310)的外部连通,所述中空内腔中具有硫铁填料(320);上部人工水草(410),设置于所述坑塘(100)的上部,所述坑塘(100)的水平面高于所述上部人工水草(410)的顶部;下部人工水草(510),设置于所述坑塘(100)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除磷兼性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铁自养协同反硝化装置(300)还包括混凝土支墩(330),所述混凝土支墩(330)设置于所述坑塘(100)的池底面上,所述混凝土支墩(330)上设置所述支撑结构(3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除磷兼性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坑塘(100)的池壁上的支架(420),所述支架(420)与支撑框架(430)连接,所述支撑框架(430)上设置有上部人工水草(410),所述上部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贻海刘文芳李广胜杨东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