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流污泥发酵产酸强化主流城市污水内碳源利用与深度脱氮的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948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侧流污泥发酵产酸强化主流城市污水内碳源利用与深度脱氮的装置与方法,针对污水/污泥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需求,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为核心的深度脱氮工艺,结合污泥内碳源提取与回用方法,为城市污水和污泥处理提供了新工艺路线和思路。通过设置侧流双途径的污泥酸化产物利用,强化污泥内碳源转化和利用效率,减少生物脱氮过程对外加有机碳源的消耗。该过程能够促进在厌氧与缺氧反应区实现厌氧氨氧化与短程反硝化的高效生物转化和脱氮,降低在好氧区的溶解氧消耗,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通过各反应区进水组成比例,达到深度脱氮,提高出水水质并节能降耗。提高出水水质并节能降耗。提高出水水质并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3)、好氧反应区(1.4)、出水管(1.5)、内回流管路(1.6)、污泥酸化混合物第一投加管路(1.7)、第一管路闸阀(1.8)、污泥酸化混合物第二投加管路(1.9)、第二管路闸阀(1.10);污泥发酵产酸系统(2)包括剩余污泥投加口(2.1)、污泥排放口(2.2)、搅拌装置(2.3)、温控装置(2.4)、pH在线监测装置(2.5);贮泥池(4)包括进泥口(4.1)、排泥口(4.2)、放空管(4.3);A2O系统出水管(1.5)与二沉池(3)相连;内回流管路(1.6)与A2O系统缺氧生物膜反应区(1.3)相连;二沉池(3)的剩余污泥回流管(1.7)与A2O系统厌氧生物膜反应区(1.2)相连;二沉池(3)与贮泥池(4)相连;污泥发酵产酸系统(2)与贮泥池(4)相连;贮泥池(4)通过第一酸化混合物投加管路(1.8)与A2O系统厌氧生物膜反应区(1.2)相连,通过第二酸化混合物投加管路(1.10)与A2O系统缺氧生物膜反应区(1.3)相连。
[0008]2.应用所述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接种后污泥浓度4000mg/L~6000mg/L;分别厌氧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侧流污泥发酵产酸强化主流城市污水内碳源利用与深度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流厌氧

缺氧

好氧深度脱氮(A2O)系统(1)、污泥发酵产酸系统(2)、二沉池(3)、贮泥池(4);A2O系统包括进水管(1.1)、厌氧生物膜反应区(1.2)、缺氧生物膜反应区(1.3)、好氧反应区(1.4)、出水管(1.5)、内回流管路(1.6)、污泥酸化混合物第一投加管路(1.7)、第一管路闸阀(1.8)、污泥酸化混合物第二投加管路(1.9)、第二管路闸阀(1.10);污泥发酵产酸系统(2)包括剩余污泥投加口(2.1)、污泥排放口(2.2)、搅拌装置(2.3)、温控装置(2.4)、pH在线监测装置(2.5);贮泥池(4)包括进泥口(4.1)、排泥口(4.2)、放空管(4.3);A2O系统出水管(1.5)与二沉池(3)相连;内回流管路(1.6)与A2O系统缺氧生物膜反应区(1.3)相连;二沉池(3)的剩余污泥回流管(1.7)与A2O系统厌氧生物膜反应区(1.2)相连;二沉池(3)与贮泥池(4)相连;污泥发酵产酸系统(2)与贮泥池(4)相连;贮泥池(4)通过第一酸化混合物投加管路(1.8)与A2O系统厌氧生物膜反应区(1.2)相连,通过第二酸化混合物投加管路(1.10)与A2O系统缺氧生物膜反应区(1.3)相连。2.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接种后污泥浓度4000mg/L~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睿彭永臻樊佳瑞李翔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