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3)、好氧反应区(1.4)、出水管(1.5)、内回流管路(1.6)、污泥酸化混合物第一投加管路(1.7)、第一管路闸阀(1.8)、污泥酸化混合物第二投加管路(1.9)、第二管路闸阀(1.10);污泥发酵产酸系统(2)包括剩余污泥投加口(2.1)、污泥排放口(2.2)、搅拌装置(2.3)、温控装置(2.4)、pH在线监测装置(2.5);贮泥池(4)包括进泥口(4.1)、排泥口(4.2)、放空管(4.3);A2O系统出水管(1.5)与二沉池(3)相连;内回流管路(1.6)与A2O系统缺氧生物膜反应区(1.3)相连;二沉池(3)的剩余污泥回流管(1.7)与A2O系统厌氧生物膜反应区(1.2)相连;二沉池(3)与贮泥池(4)相连;污泥发酵产酸系统(2)与贮泥池(4)相连;贮泥池(4)通过第一酸化混合物投加管路(1.8)与A2O系统厌氧生物膜反应区(1.2)相连,通过第二酸化混合物投加管路(1.10)与A2O系统缺氧生物膜反应区(1.3)相连。
[0008]2.应用所述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接种后污泥浓度4000mg/L~6000m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侧流污泥发酵产酸强化主流城市污水内碳源利用与深度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流厌氧
‑
缺氧
‑
好氧深度脱氮(A2O)系统(1)、污泥发酵产酸系统(2)、二沉池(3)、贮泥池(4);A2O系统包括进水管(1.1)、厌氧生物膜反应区(1.2)、缺氧生物膜反应区(1.3)、好氧反应区(1.4)、出水管(1.5)、内回流管路(1.6)、污泥酸化混合物第一投加管路(1.7)、第一管路闸阀(1.8)、污泥酸化混合物第二投加管路(1.9)、第二管路闸阀(1.10);污泥发酵产酸系统(2)包括剩余污泥投加口(2.1)、污泥排放口(2.2)、搅拌装置(2.3)、温控装置(2.4)、pH在线监测装置(2.5);贮泥池(4)包括进泥口(4.1)、排泥口(4.2)、放空管(4.3);A2O系统出水管(1.5)与二沉池(3)相连;内回流管路(1.6)与A2O系统缺氧生物膜反应区(1.3)相连;二沉池(3)的剩余污泥回流管(1.7)与A2O系统厌氧生物膜反应区(1.2)相连;二沉池(3)与贮泥池(4)相连;污泥发酵产酸系统(2)与贮泥池(4)相连;贮泥池(4)通过第一酸化混合物投加管路(1.8)与A2O系统厌氧生物膜反应区(1.2)相连,通过第二酸化混合物投加管路(1.10)与A2O系统缺氧生物膜反应区(1.3)相连。2.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接种后污泥浓度4000mg/L~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睿,彭永臻,樊佳瑞,李翔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