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栖息地河床底质修复,具体是一种鱼类栖息地人工塑造河床底质调查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他流域梯级电站开发过程中,野生鱼类种群及资源保护工作被视为各级电站开发中的重要生态保护及补偿对象。基于干流流水生境大幅压缩、水库上游泥沙淤积同时下游河床细化的趋势下,在干流适宜河段或附近支流寻找补偿生境成为保护野生鱼类种群的重要生态环保措施之一。河床底质作为鱼类栖息、捕食、产卵、育幼等行为的重要物理生境,明确其自然组成特征及其在鱼类生命史中的服务功能是保障后续鱼类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内容,同时明确自然河床底质结构组成也有利于栖息地人工构建工程的稳定及安全性,最终实现“人工引导,自然修复”的目的。
2、国内现有《河流推移质泥沙及床沙测验规程》(sl 43-1992)和《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 42-2010),主要用于国家及地方泥沙测站,应用方向侧重于河床现状、河床演变趋势预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等,而在生态环保工程领域应用较少,且测量方法、测量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类栖息地人工塑造河床底质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人工塑造河床底质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床底质粒径划分标准具体分为类别有泥(粒径直径<0.02mm)、砂(粒径直径0.02mm~2mm)、砾石(粒径直径2mm~60mm)、卵石(粒径直径60mm~200mm)、漂石(粒径直径200mm~500mm)、巨石(≧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人工塑造河床底质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调查包括对目标河流的水生生物是否存在目标保护鱼类,且对保护鱼类的产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类栖息地人工塑造河床底质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人工塑造河床底质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床底质粒径划分标准具体分为类别有泥(粒径直径<0.02mm)、砂(粒径直径0.02mm~2mm)、砾石(粒径直径2mm~60mm)、卵石(粒径直径60mm~200mm)、漂石(粒径直径200mm~500mm)、巨石(≧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人工塑造河床底质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调查包括对目标河流的水生生物是否存在目标保护鱼类,且对保护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育幼场、越冬场的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人工塑造河床底质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保护鱼类的优先级别,保护鱼种在对应场地的偏好性、调查点位可达性和场地面积事宜性等进行考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栖息地人工塑造河床底质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查面积确定面积大小确认,并进行分级步骤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鑫,卿杰,成必新,朱冬舟,田想,郭振,邓齐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