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导联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23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电图导联线,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组导联线,所述导联线远离连接端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接端子,多组所述导联线的外部设置有多个集束环,多组所述导联线远离连接端口的一端设置有分导块,所述分导块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分导槽,每个所述导联线均滑动卡合于分导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先将分导块滑移至导联线的末端,将导联线拉直后,即可将多个集束环向外滑移,并等距分布,进而对多组导联线进行捆绑,即可对导联线进行有序的卷绕收集,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收纳时导联线发生缠绕而影响后续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导联线使用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使用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使用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电图导联线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心电图导联线。

技术介绍

[0002]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与肢体相连的肢体导联和与胸部相连的胸导联,而心电图导联线就是用以导联连接的导线,现有的心电图导联线,是由插头引出的一根多芯屏蔽电缆,分出多支单芯屏蔽分支导联线后,再各自连接检查电极而组成的一种心电图检查仪的附件装置,它的分支引线多,长度均大于60厘米,使用时,因受检查电极的影响,特别容易缠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心电图导联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电图导联线,包括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组导联线,所述导联线远离连接端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接端子,多组所述导联线的外部设置有多个集束环,多组所述导联线远离连接端口的一端设置有分导块,所述分导块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分导槽,每个所述导联线均滑动卡合于分导槽的内部,所述分导块的外部套接有套箍,所述集束环包括两个半套环,所述半套环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燕尾卡条和燕尾卡槽,两个所述半套环之间通过燕尾卡条和燕尾卡槽滑动卡合连接,所述半套环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内扣型凸环,所述内扣型凸环的外部滑动连接有半圆环套,所述内扣型凸环外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凸起,所述半圆环套的内部开设有与内凸起滑动卡合的内凹槽,所述半套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内衬,所述半套环外壁的中部开设有环槽,每组所述集束环中的两个环槽的外部均套设有橡胶圈。
[0005]优选的,所述半套环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凸套合端,所述橡胶内衬远离外凸套合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凸插合端。
[0006]优选的,所述半套环外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增阻凸环,且所述增阻凸环分别位于环槽的两侧。
[0007]优选的,所述分导槽的内壁直径大于导联线的外壁直径,且每个所述分导槽的两端均设置为扩口状。
[0008]优选的,所述分导块的周向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凸起,所述套箍的内壁开设有内卡槽,所述内卡槽与凸起相互卡合。
[0009]优选的,所述分导块和套箍均选用塑料构件。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1]本技术通过先将分导块滑移至导联线的末端,利用分导槽的导向,在滑移时,对多个导联线进行有效分导,避免其缠绕,将导联线拉直后,即可将多个集束环向外滑移,
并等距分布,进而对多组导联线进行捆绑,使多组导联线形成一体,即可对导联线进行有序的卷绕收集,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收纳时导联线发生缠绕而影响后续使用,同时,需要使用时也可以对多个导联线进行快速分离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导联线使用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集束环的左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分导块的右视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连接端口;2、导联线;3、分接端子;4、集束环;41、半套环;411、燕尾卡条;412、燕尾卡槽;413、外凸套合端;42、橡胶内衬;421、外凸插合端;43、内扣型凸环;44、半圆环套;45、增阻凸环;46、环槽;47、橡胶圈;5、分导块;51、套箍;52、分导槽;53、凸起;54、内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心电图导联线,包括连接端口1,所述连接端口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组导联线2,所述导联线2远离连接端口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接端子3,多组所述导联线2的外部设置有多个集束环4,多组所述导联线2远离连接端口1的一端设置有分导块5,所述分导块5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分导槽52,每个所述导联线2均滑动卡合于分导槽52的内部,所述分导块5的外部套接有套箍51,所述集束环4包括两个半套环41,所述半套环41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燕尾卡条411和燕尾卡槽412,两个所述半套环41之间通过燕尾卡条411和燕尾卡槽412滑动卡合连接,所述半套环4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内扣型凸环43,所述内扣型凸环43的外部滑动连接有半圆环套44,所述内扣型凸环43外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凸起,所述半圆环套44的内部开设有与内凸起滑动卡合的内凹槽,所述半套环4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内衬42,所述半套环41外壁的中部开设有环槽46,每组所述集束环4中的两个环槽46的外部均套设有橡胶圈47;
[002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半套环41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凸套合端413,所述橡胶内衬42远离外凸套合端4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凸插合端421,进而两组集束环4之间可以利用外凸套合端413和外凸插合端421进行相互插接形成一个整体;
[002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半套环41外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增阻凸环45,且所述增阻凸环45分别位于环槽46的两侧,进而方便控制集束环4滑移;
[0023]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导槽52的内壁直径大于导联线2的外壁直径,且每个所述分导槽52的两端均设置为扩口状,从而方便导联线2滑动;
[002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导块5的周向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凸起53,所
述套箍51的内壁开设有内卡槽54,所述内卡槽54与凸起53相互卡合,进而方便对套箍51进行安装;
[00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导块5和套箍51均选用塑料构件,从而使分导块5和套箍51均具有一定韧性;
[0026]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在导联线2的外部设置多个集束环4,并在导联线2的一端设置分导块5,利用集束环4将多组导联线2进行集中束缚,并利用分导槽52对多个导联线2进行逐一分导,进而在需要使用时,将多个集束环4和分导块5均移动至靠近连接端口1的一端,从而使多个导联线2脱离束缚,进行分散连接,而不需要使用时,先将分导块5滑移至导联线2的末端,利用分导槽52的导向,在滑移时,对多个导联线2进行有效分导,避免其缠绕,将导联线2拉直后,即可将多个集束环4向外滑移,并等距分布,进而对多组导联线2进行捆绑,使多组导联线2形成一体,即可对导联线2进行有序的卷绕收集,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收纳时导联线2发生缠绕而影响后续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电图导联线,包括连接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口(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组导联线(2),所述导联线(2)远离连接端口(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接端子(3),多组所述导联线(2)的外部设置有多个集束环(4),多组所述导联线(2)远离连接端口(1)的一端设置有分导块(5),所述分导块(5)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分导槽(52),每个所述导联线(2)均滑动卡合于分导槽(52)的内部,所述分导块(5)的外部套接有套箍(51),所述集束环(4)包括两个半套环(41),所述半套环(41)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燕尾卡条(411)和燕尾卡槽(412),两个所述半套环(41)之间通过燕尾卡条(411)和燕尾卡槽(412)滑动卡合连接,所述半套环(4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内扣型凸环(43),所述内扣型凸环(43)的外部滑动连接有半圆环套(44),所述内扣型凸环(43)外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凸起,所述半圆环套(44)的内部开设有与内凸起滑动卡合的内凹槽,所述半套环(4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内衬(42),所述半套环(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中刘昭林丁士友徐邦峰刘新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诚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