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控制的机械外骨骼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93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吊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控制的机械外骨骼吊架,包括支撑板、右支架、左后轮、右后轮、左前轮、右前轮、推杆、支撑体和左支架,所述左支架的内部开设有左移动槽,所述左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左移动柱、左限位块和一号弹簧,所述左移动柱的外侧一端固定安装有左连接柱,所述左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左限位柱,所述右支架的内部开设有右移动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压缩二号弹簧使得右限位柱获取与右前轮之间的压力并将其转化为摩擦力,从而降低右前轮的转速,使得左前轮和右前轮之间自动形成了转速差并辅助支撑板进行右转操作,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转向效果好的优点。有转向效果好的优点。有转向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控制的机械外骨骼吊架


[0001]本技术属于吊架
,具体是一种便于移动控制的机械外骨骼吊架。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外骨骼是一种由钢铁的框架构成并且可以让人穿上的装置从而为人的运动提供额外的动力,机械外骨骼以其强悍的性能广泛用于辅助火力、通信和侦察等军用功能,但机械外骨骼一般有专门的吊架进行辅助移动。
[0003]目前,机械外骨骼吊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吊架的四个轮都是被动轮,在转弯时容易造成转弯前面的两个脚轮转速差无法变化,使得吊架无法转弯,从而影响转弯效果,甚至在速度过快时导致转弯失败,使得吊架直接向前冲;同时,由于脚轮自带万向转动功能,在方便移动的同时,也会造成左前轮和右前轮无法在转弯时快速同步与车体的角度,因为脚轮可自由转动,从而需要工作人员额外地进行角度对正,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造成脚轮不同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控制的机械外骨骼吊架,具有转弯效果好和自动同步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控制的机械外骨骼吊架,包括支撑板、右支架、左后轮、右后轮、左前轮、右前轮、推杆、支撑体和左支架,所述左支架的内部开设有左移动槽,所述左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左移动柱、左限位块和一号弹簧,所述左移动柱的外侧一端固定安装有左连接柱,所述左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左限位柱,所述右支架的内部开设有右移动槽,所述右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右移动柱、右限位块和二号弹簧,所述右移动柱的外侧一端固定安装有右连接柱,所述右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右限位柱。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正面的左右两侧的内部分别固定卡接有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后轮、右后轮分别位于支撑板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右前轮固定安装在右支架底部的前侧,所述左前轮固定安装在左支架底部的前侧,所述推杆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背面,所述支撑体固定安装在支撑板顶面的中部,支撑板在带动机械外骨骼进行移动时,通过左后轮、右后轮、左前轮和右前轮实现支撑和移动,从而帮助机械外骨骼进行转移,如图1所示,左后轮、右后轮、左前轮和右前轮均可自由转向,从而使得支撑板的机动性能大大增加。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移动柱、左限位块和一号弹簧均活动套接在左移动槽的内部,所述左移动柱的内侧一端固定安装有左限位块,所述左移动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一号弹簧,所述一号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左限位块和左移动槽固定连接,当支撑板在行进过程中左转时,左前轮和右前轮开始同时向左转,如图1与6所示,转动中的左前轮会与左限位柱接触并带动左限位柱和左连接柱以及左移动柱向左前轮转动的
方向移动,此时,在左移动槽的内部,左移动柱会带动左限位块向左支架的内侧方向移动,一号弹簧被压缩,从而使得左限位柱与左前轮之间的压力越来越大,摩擦力也越来越大,从而降低左前轮的转速,为左前轮和右前轮在转弯时平衡了两者之间的转速差,从而使得支撑板在左转时更加有力,转弯更加迅速高效和稳定。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右移动柱、右限位块和二号弹簧均活动套接在右移动槽的内部,所述右移动柱的内侧一端固定安装有右限位块,所述右移动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二号弹簧,所述二号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右限位块和右移动槽固定连接,当支撑板在行进过程中右转时,左前轮和右前轮开始同时向右转,如图1、4与5所示,转动中的右前轮会与右限位柱接触并带动右限位柱和右连接柱以及右移动柱向右前轮转动的方向移动,此时,在右移动槽的内部,右移动柱会带动右限位块向右支架的内侧方向移动,二号弹簧被压缩,从而使得右限位柱与右前轮之间的压力越来越大,摩擦力也越来越大,从而降低右前轮的转速,为左前轮和右前轮在转弯时平衡了两者之间的转速差,从而使得支撑板在右转时更加有力,转弯更加迅速高效和稳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限位柱与左前轮的接触端为半球形状设计,所述左限位柱与左前轮限位接触,所述右限位柱与右前轮的接触端为半球形状设计,所述右限位柱与右前轮限位接触,左限位柱与左前轮限位接触,右限位柱与右前轮限位接触,由于支撑板在转弯时通过左限位柱与左前轮的接触或右限位柱与右前轮的接触来降低左前轮或右前轮的转速,但不能将左前轮和右前轮的转速降为零,否则容易导致支撑板发生失衡甚至倾倒,而半球形的设计则避免左前轮和右前轮在转向刹车时避免压死,类似于汽车驾驶中的ABS系统。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弹簧和一号弹簧在左前轮和右前轮未发生转向转动时均处于自然状态即不被压缩也不被拉伸,在支撑板正常直行时,左前轮和右前轮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不会带动左移动柱和右移动柱移动从而压缩一号弹簧或二号弹簧;同时,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的设置,也避免了另一个问题:左前轮和右前轮在正常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会容易快速转动几圈从而导致左前轮和右前轮不同步,而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则在左右转向的过程中为左前轮和右前轮增加了转向限位功能,在不影响左前轮和右前轮正常转向的前提下提高了左前轮和右前轮的自动同步效率。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左移动柱、左连接柱、左限位柱、右连接柱、右限位柱、右移动柱和右移动槽等实现了支撑板的快速转弯功能,通过设置有左限位柱与左前轮限位接触,使得支撑板在左转时,转动中的左前轮带动左限位柱、左连接柱和左移动柱向左前轮转动的方向移动,通过压缩一号弹簧使得左限位柱获取与左前轮之间的压力并将其转化为摩擦力,从而降低左前轮的转速,使得左前轮和右前轮之间自动形成了转速差并辅助支撑板进行左转操作;支撑板在右转时,转动中的右前轮带动右限位柱、右移动柱和右连接柱向右前轮转动的方向转动,通过压缩二号弹簧使得右限位柱获取与右前轮之间的压力并将其转化为摩擦力,从而降低右前轮的转速,使得左前轮和右前轮之间自动形成了转速差并辅助支撑板进行右转操作,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转向效果好的优点。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左移动柱、左连接柱、左限位柱、右连接柱、右限位柱、右移动柱和右移动槽等实现了左前轮和右前轮在转动过程中的角度自动同步功能,通过设置
有左限位柱与右限位柱使得左前轮和右前轮不管是左转还是右转都能得到及时有限的限位,在不影响左前轮和右前轮转动的同时形成对左前轮和右前轮在进行方向转动时的限位作用,避免左前轮和右前轮在转动好几圈后两者的角度和方位不一样,从而影响支撑板的移动,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对左前轮和右前轮转向角度自动同步回正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外观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切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左前轮、右前轮、左移动柱、左连接柱、左限位柱、右连接柱、右限位柱、右移动柱、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控制的机械外骨骼吊架,包括支撑板(1)、右支架(2)、左后轮(3)、右后轮(4)、左前轮(5)、右前轮(6)、推杆(7)、支撑体(8)和左支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9)的内部开设有左移动槽(19),所述左移动槽(19)的内部设置有左移动柱(10)、左限位块(20)和一号弹簧(21),所述左移动柱(10)的外侧一端固定安装有左连接柱(11),所述左连接柱(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左限位柱(12),所述右支架(2)的内部开设有右移动槽(16),所述右移动槽(16)的内部设置有右移动柱(15)、右限位块(17)和二号弹簧(18),所述右移动柱(15)的外侧一端固定安装有右连接柱(13),所述右连接柱(1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右限位柱(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控制的机械外骨骼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正面的左右两侧的内部分别固定卡接有左支架(9)和右支架(2),所述左后轮(3)、右后轮(4)分别位于支撑板(1)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右前轮(6)固定安装在右支架(2)底部的前侧,所述左前轮(5)固定安装在左支架(9)底部的前侧,所述推杆(7)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的背面,所述支撑体(8)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顶面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