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电压的恒定电流电池激活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88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电压的恒定电流电池激活电路,涉及电池激活电路领域,针对传统电路无法应对不同节数的电池模组激活情况,且电路不恒流,只能应对单一电池模组的情况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由电阻、三极管、电容C1构成的电压调制电路,用于对输入电源进行调压,调整后的电压传输到后级恒流控制电路,该恒流控制电路由电阻、三极管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调的电压激活信号,应对不同电池保护系统的激活,恒定的电流,限制输出功率以保护后级电池模组,充电系统通过PWM端口及ON/OFF端口控制即可控制该电路以实现不同节数电池模组的激活,是多电压输出的智能电池充电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电路组成部分。可或缺的重要电路组成部分。可或缺的重要电路组成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电压的恒定电流电池激活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激活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电压的恒定电流电池激活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行可充电电池中,有许多电池模组配备有电池保护系统,当电池发生欠压或者过流等异常情况时,电池发生这些情况时,电池保护系统会切断连接到电池的线路,对电池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当这种处于保护状态下的电池需要进行充电时,我们需要给予一定电压电流的触发型号,以激活电池保护系统重新开启连接到电池的线路,该激活电路通常需要在电池充电器中配备。
[0003]现有激活电路多数使用电阻(R1)进行限流,通过P型三极管(Q1)和Q7构成的电子开关进行开断,其中VIN+为电源电压正极,VIN

为电源电压负极,BAT+为电池模组正极,BAT

为电池模组负极,NO/OFF为电路开关控制电平信号。
[0004]该电路只能输出与输入电压(VIN)相等的电压信号,应对固定的电池模组激活,应对不了不同电池节数电池模组的情况,而且输出电流不恒定,仅依靠电阻限流,对于不同节数的电池模组,由于电压差不一致,供应到电池模组的电流会发生较大变化,需要电池保护系统有较大的电流耐受能力。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调电压的恒定电流电池激活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电压的恒定电流电池激活电路,解决了传统电路无法应对不同节数的电池模组激活情况,且电路不恒流,只能应对单一电池模组的情况,不利于电池充电器智能化及广泛的适应性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调电压的恒定电流电池激活电路,包括前级电压调制电路和后级恒流控制电路,前级所述的电压调制电路和后级所述的恒流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压调制电路由多个电阻、三极管及一个电容C1电性连接构成,用于对输入电源进行调压,调整后的电压传输到后级连接的恒流控制电路,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由电阻、三极管及二极管D1构成,所述二极管D1用于阻断电池电压反向倒灌。
[0008]优选的,所述电压调制电路的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5、三极管Q6和三极管Q8,PWM端口连接电阻R8,电阻R8串联三极管Q5,电阻R11与电阻R8并联,且电阻R11连接三极管Q6,所述三极管Q6连接三极管Q8,三极管Q8连接电阻R7,电阻R7连接电容C1,当PWM端口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6关断,三极管Q8的B极为高电平,三极管Q8导通后,通过电阻R7给电容C1放电。
[0009]优选的,所述电压调制电路的电阻包括电阻R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三极管Q5连接电阻R6,电阻R6与电阻R4连接,电阻R4并联三极管Q3,三极管Q3连接
电阻R2,电阻R2连接电容C1,输入电压通过三极管Q3、电阻R2给电容C1充电。
[0010]优选的,所述三极管Q2与电容C1相连接,且所述电容通过三极管与后级的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相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4和三极管Q7,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ON/OFF端口串联电阻R9,所述电阻R9连接三极管Q7,三极管Q7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三极管Q1通过二极管D1连接至电池的正极,三极管Q1导通后,前级调制后的电压通过电阻R1和二极管D1流通到电池模组端。
[0012]优选的,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电阻包括电阻R1和电阻R3,所述Q1的一端连接电阻R1,所述R1并联三极管Q4,由于三极管Q4的钳位作用,将限制电阻R1的电压处于一个恒定值。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电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充电管理系统发出的PWM信号,就可以发出不同电压等级的激活信号,应对不同电池节数的模组,而且电流恒定,无论电池节数多少,激活电流恒定在几个毫安的级别,不会给需要激活的电池保护系统造成过大的电压电流应力,通过PWM信号端口即可调整用于激活电池的电压,电压可调范围涵盖0V~Vin,轻松应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池模组,在电池模组处于保护和过放状态下唤醒激活它们。
[0015]可调的电压激活信号,应对不同电池保护系统的激活,恒定的电流,限制输出功率以保护后级电池模组,充电系统通过PWM端口及ON/OFF端口控制即可控制该电路以实现不同节数电池模组的激活,是多电压输出的智能电池充电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电路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可充电电池的激活电路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可调电压的恒定电流电池激活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如图2所示,一种可调电压的恒定电流电池激活电路,包括由电阻(R2,R4,R5,R6,R7,R8),三极管(Q2,Q3,Q5,Q6,Q8),电容C1,构成的电压调制电路,用于对输入电源进行调压,调整后的电压传输到后级恒流控制电路,该恒流控制电路由电阻(R1,R3),三极管(Q1,Q4,Q7)构成,其中二极管D1用于阻断电池电压反向倒灌。
[0020]具体工作原理:当PWM端口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6关断,三极管Q8的B极为高电平,三极管Q8导通后,通过电阻R7给电容C1放电;
[0021]当PWM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6导通,三极管Q8关闭,电容C1不放电,同时,三极管Q5导通,通过电阻R6拉低P型三极管Q3的B极的电压,三极管Q3导通,导通后输入电压通过三极管Q3、电阻R2给电容C1充电;
[0022]调整PWM端口的脉宽,电容C1的电压将得到不同的值,通过三极管Q2将电容C1的电压信号放大后给后级电路提供一定功率的可变电压;
[0023]恒流控制电路中,当ON/OFF端口高电平时,三极管Q7导通,通过电阻R3拉低三极管Q1的B极电压后,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1导通后,前级调制后的电压通过电阻R1和二极管D1流通到电池模组端,同时由于三极管Q4的钳位作用,将限制电阻R1的电压处于一个恒定值,根据欧姆定律,流过电阻R1的电流也就固定了,从而实现恒定电流输出;
[0024]当ON/OFF端口低电平时,三极管Q7关闭,三极管Q1关闭后,则无电流通向电池模组端,激活电路关断。
[0025]由此,通过充电管理系统发出的PWM信号即可输出任意大小的电压信号,激活不同节数的电池模组保护系统,并通过恒流控制电路,限制输出功率,保护后级的电池模组。
[0026]综上所述,可调的电压激活信号,应对不同电池保护系统的激活,恒定的电流,限制输出功率以保护后级电池模组,充电系统通过PWM端口及ON/OFF端口控制即可控制该电路以实现不同节数电池模组的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电压的恒定电流电池激活电路,包括前级电压调制电路和后级恒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前级所述的电压调制电路和后级所述的恒流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压调制电路由多个电阻、三极管及一个电容C1电性连接构成,用于对输入电源进行调压,调整后的电压传输到后级连接的恒流控制电路,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由电阻、三极管及二极管D1构成,所述二极管D1用于阻断电池电压反向倒灌;所述电压调制电路的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5、三极管Q6和三极管Q8,PWM端口连接电阻R8,电阻R8串联三极管Q5,电阻R11与电阻R8并联,且电阻R11连接三极管Q6,所述三极管Q6连接三极管Q8,三极管Q8连接电阻R7,电阻R7连接电容C1,当PWM端口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6关断,三极管Q8的B极为高电平,三极管Q8导通后,通过电阻R7给电容C1放电;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4和三极管Q7,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ON/OFF端口串联电阻R9,所述电阻R9连接三极管Q7,三极管Q7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广通陈绍达胡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斯曼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