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激光表面去污的烟尘吸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71037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激光表面去污的烟尘吸入装置,包括壳体和转轴,壳体内设置有圆形的空腔,壳体的顶部、前侧和底部中间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排风口,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出风端上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的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均偏离空腔的轴心部,转轴设置在空腔内,转轴两端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转轴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的旋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壳体和转轴的配合设计,有效解决了不能有效清除现有吸附管内的粉尘,造成吸入能力下降,影响吸尘效果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激光表面去污的烟尘吸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烟尘吸入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激光表面去污的烟尘吸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工件表面会受到核辐射的污染,需要把工件安装到封闭的空间内,再利用激光去除工件表面的核辐射物质,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核辐射性粉尘,需要及时吸取并输送给过滤装置,避免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厂房污染。
[0003]然而,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在密封空间内固定设置有吸附管,吸附管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吸口,利用抽风装置(如抽风机等)使吸附管内产生负压,再通过吸附管上的吸口吸取箱体内粉尘,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使用过程中吸附管内容易粘附粉尘,且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清理,长期如此,粉尘会在吸附管内大量堆积,导致吸附管内径变小,更严重还会造成吸附管堵塞,导致吸入能力下降,影响吸尘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激光表面去污的烟尘吸入装置,通过壳体和转轴的配合设计,有效解决了不能有效清除现有吸附管内的粉尘,造成吸入能力下降,影响吸尘效果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应用于激光表面去污的烟尘吸入装置,包括壳体和转轴,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圆形的空腔,所述壳体的顶部、前侧和底部中间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排风口,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出风端上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的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所述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均偏离所述空腔的轴心部,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所述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均与所述空腔相匹配。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的内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排风口处。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向进风口等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出风端两侧,所述第二切向进风口等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出风端两侧,且所述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均沿所述空腔轴向在所述排风口处隔开。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对称设置并具有相等的螺旋导程,位于所述排风口任一侧的第一切向进风口的间隔距离与所述螺旋导程比值范围为0.9

1.1,位于所述排风口任一侧的第二切向进风口的间隔距离与所述螺旋导程的比值亦为0.9

1.1。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中部上设置有若干挡风叶片,所述挡风叶片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分别沿所述空腔内壁切向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前端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槽下方并与之相适应,所述导流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呈弧形结构,所述上表面前端延伸至所述下表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呈弧形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具有后端面,所述第一导流槽具有后侧面,所述后侧面的顶端向后侧倾斜并延伸至所述后端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壳体和转轴的配合设计,通过对排气口进行抽风并产生气流,气流带动转轴两侧上的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旋转,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对空腔内壁进行扫刷,并把空腔内粉尘输送到排风口内,及时有效清除壳体内的粉尘,避免壳体堵塞,增强吸入能力,提高吸尘效果和吸尘效率。
[0017]2、通过第一切向进风口、第二切向进风口、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的配合设计,且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均偏离空腔的轴心部,使得空气进入空腔内进行螺旋运动,腔体内的空气进行螺旋运动时被离心压缩并在壳体内建立负压,增加吸入能力,提高吸尘效果。
[0018]3、利用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旋转,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在旋转过程中相当于螺旋叶片,增加远离排风口左右两侧的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对粉尘的吸入能力,且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内,有效扩大了吸尘范围,提高了吸尘效率。
[0019]4、利用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疏导气流流向,避免气流紊乱,提高气流的速度,进而提高气流进入空腔后的流速,加大壳体内外的压差,提高吸入能力。
[0020]5、利用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分别沿空腔内壁切向设计,使气流进入空腔内时的转折角度较小,减少气流的速度损失,增加气流在空腔内的离心旋转速度,使壳体内外的压差增加,进一步增加吸入能力,且利用气流切向进入空腔内,使得气流作用到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上的力臂长度增加,提高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的转速,进而提高对空腔内粉尘的清除效果和对壳体外粉尘的吸入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3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图2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6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中:1、壳体;2、排风管;3、导流板;4、第一导流槽;5、第二切向进风口;6、第二导流槽;7、第一切向进风口;8、转轴;9、第一螺旋毛刷;10、排风口;11、第二螺旋毛刷;301、下表面;302、上表面;101、后端面;401、后侧面;12、空腔;13、挡风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9]参见图1至6,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激光表面去污的烟尘吸入装置,包括壳体1和转轴8,壳体1内横向设置有圆形的空腔12,空腔12沿壳体1长度方向设置,壳体1的顶部、前侧和底部中间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槽4、第二导流槽6和排风口10,具体的,第一导流槽4设置在壳体1顶部的后侧,第二导流槽6设置在壳体1前侧的底部,第一导流槽4和第二导流槽6沿壳体1 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导流槽4的进风端朝上,第二导流槽6的进风端朝向前方,第一导流槽4和第二导流槽6的出风端上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的第一切向进风口7和第二切向进风口5,第一导流槽4和第二导流槽6分别通过第一切向进风口7和第二切向进风口5与空腔12连通,排风口10亦与空腔12连通,第一切向进风口7和第二切向进风口5均偏离空腔1的轴心部,且第一切向进风口7 和第二切向进风口5的出风端均朝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设置,使得气流传递到第一螺旋毛刷9和第二螺旋毛刷11上的作用力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互叠加,有利于气流带动第一螺旋毛刷9和第二螺旋毛刷11旋转,且第一切向进风口7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激光表面去污的烟尘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转轴,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圆形的空腔,所述壳体的顶部、前侧和底部中间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排风口,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出风端上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的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所述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均偏离所述空腔的轴心部,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所述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均与所述空腔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激光表面去污的烟尘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的内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排风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激光表面去污的烟尘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向进风口等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出风端两侧,所述第二切向进风口等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出风端两侧,且所述第一切向进风口和第二切向进风口均沿所述空腔轴向在所述排风口处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激光表面去污的烟尘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毛刷和第二螺旋毛刷对称设置并具有相等的螺旋导程,位于所述排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文吴淑玉张陈材段淙凯石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