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及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02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及其连接结构,包括上半管节和下半管节;上半管节的内壁上和下半管节的内壁上对应设有弯曲螺栓孔道,上半管节与下半管节上弯曲螺栓孔道通过弯曲螺栓连接;上半管节的下端面设有外凸棱台,下半管节的上端面设有承插凹槽,外凸棱台与承插凹槽相配合;上半管节和下半管节的拼缝处还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上半管节和下半管节的内壁转角处均设有带孔的梁板,纵向上相邻管节的梁板通过纵向连接螺栓和纵向连接螺帽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上下分体装配式管节结构,解决了大断面矩形顶管的运输难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加强管节连接强度和防水能力。强度和防水能力。强度和防水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及其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及其连接结构,适用于地铁出入口、过街通道或综合管廊等地下隧道工程。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得到越来越快的发展。顶管法由于具有无需开挖面层就能够穿越道路、建筑物,并且对地表交通、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得到迅速推广与应用。与传统圆形顶管相比,矩形顶管由于开挖断面大、空间利用率高,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地铁出入口、人行过街通道、下穿隧道以及综合管廊工程中。
[0003]目前,矩形顶管均为整环推进,由于矩形顶管管节断面一般较大,受到了运输条件的制约,严重限制了大断面矩形顶管的发展与运用。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装配式顶管”(CN201310327733.1)中设计了一种装配式的圆形钢筋混凝土顶管,其每环管节由至少两片环向管片拼装构成,通过在相邻管片的环向拼装面之间设置定位孔和定位销完成定位,通过预应力筋实现相邻管片之间的连接固定。该方法的施工比较繁琐,接头的防水能力不足,同时圆形管道的结构也与矩形管道有较大差异。
[0005]此外,在预制综合管廊方面,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综合管廊箱涵”(CN201810356660.1),中国技术专利“一种预制装配式多舱综合管廊”(CN201621083138.3)、“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城市综合管廊结构”(CN201621298885.9)、“预制装配式上下拼装综合管廊”(CN201621281673.X)等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装配式预制综合管廊,其结构形式对装配式矩形顶管有一定参考意义,然而矩形顶管的施工条件和工况要比明挖预制综合管廊复杂得多,其管节接头强度和防水能力要求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及其连接结构,能够降低大断面矩形顶管管节的运输难度、加强管节连接强度和防水能力、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包括上半管节和下半管节;所述上半管节的内壁上和所述下半管节的内壁上对应设有弯曲延伸至拼接端面的弯曲螺栓孔道,所述上半管节与所述下半管节上相对应的弯曲螺栓孔道通过弯曲螺栓连接;所述上半管节的下端面设有外凸棱台,所述下半管节的上端面设有承插凹槽,所述外凸棱台与所述承插凹槽相配合;所述上半管节和所述下半管节的拼缝处还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且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和所述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分别位于所述外凸棱台的外侧和内侧;所述上半管节和所述下半管节的内壁转角处均设有带孔的梁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半管节的下端面和所述下半管节的上端面上对应设有横向止水条凹槽,所述上半管节与所述下半管节上相对应的横向止水条凹槽内设有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上半管节的下端面和所述下半管节的上端面上对应设有横向嵌缝凹槽,所述上半管节与所述下半管节上相对应的横向嵌缝凹槽内填充有所述双组份聚硫密封膏。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半管节的两个侧面与所述下半管节的两个侧面的上均设有吊装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半管节下端的内壁上和所述下半管节上端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与对应的所述弯曲螺栓孔道连通的弯曲螺栓手孔;所述弯曲螺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半管节的弯曲螺栓手孔内和所述下半管节的弯曲螺栓手孔内,并通过弯曲螺栓螺帽锁紧。
[00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的连接结构,包括前管节和后管节;所述前管节和所述后管节的结构相同,均为上述的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所述前管节上的所述梁板与所述后管节上对应的所述梁板通过纵向连接螺栓和纵向连接螺帽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前管节承口端的外壁上设有预埋钢环槽,所述预埋钢环槽内固定有承口钢套环;所述后管节插口端的外壁上设有钢环承插槽,所述钢环承插槽上设有防水设置槽,所述防水设置槽内设有防水保护钢圈和鹰嘴橡胶圈。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水保护钢圈有两个,所述鹰嘴橡胶圈有两个,且所述防水保护钢圈与所述鹰嘴橡胶圈相间设置。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承口钢套环与所述预埋钢环槽的连接处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前管节承口端的外壁缺口处与所述承口钢套环内壁之间填充有双组份聚硫密封膏;所述前管节承口端的内壁缺口处与所述后管节插口端的端面之间填充有双组份聚硫密封膏。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前管节承口端的端面与所述后管节插口端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弹性木垫板;所述前管节承口端的端面中部与所述后管节插口端的端面中部分别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环形槽,且所述环形槽内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钢环承插槽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注浆孔,各所述注浆孔均连接有注浆管,且所述注浆管贯通管壁。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将整环管节分为上下两部分,解决了矩形顶管管节重量和截面尺寸大、不便于运输的难题,同时加强管节连接强度和防水能力,提高施工效率,扩大了矩形顶管技术的运用范围;
[0019](2)本技术的上半管节和下半管节通过外凸棱台和承插凹槽相互配合可形成抗剪键,增强管节横向和纵向抗剪强度,同时也便于管节拼装时的定位;且上半管节和下半管节同时通过弯曲螺栓进行连接,增强连接强度;并在环向拼接处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提高防水效果;
[0020](3)本技术通过将前后管节内壁上的梁板通过纵向连接螺栓连接,加强管节纵向连接强度,防止顶进施工结束撤掉顶进力后管节向两侧工作井滑移,接头处脱开,同时可防止前后管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错位;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纵向连接螺栓上纵向连接螺帽的松紧程度来控制管节的偏角,可用于管节纠偏和曲线顶进;
[0021](4)本技术在纵向拼接处设置两道鹰嘴橡胶圈和两道遇水膨胀止水条能够起
到较好的止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半管节和下半管节的接头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去掉承口钢套环的上半管节的仰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管节和后管节的梁板连接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管节和下半管节;所述上半管节的内壁上和所述下半管节的内壁上对应设有弯曲延伸至拼接端面的弯曲螺栓孔道,所述上半管节与所述下半管节上相对应的弯曲螺栓孔道通过弯曲螺栓连接;所述上半管节的下端面设有外凸棱台,所述下半管节的上端面设有承插凹槽,所述外凸棱台与所述承插凹槽相配合;所述上半管节和所述下半管节的拼缝处还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且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和所述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分别位于所述外凸棱台的外侧和内侧;所述上半管节和所述下半管节的内壁转角处均设有带孔的梁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管节的下端面和所述下半管节的上端面上对应设有横向止水条凹槽,所述上半管节与所述下半管节上相对应的横向止水条凹槽内设有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上半管节的下端面和所述下半管节的上端面上对应设有横向嵌缝凹槽,所述上半管节与所述下半管节上相对应的横向嵌缝凹槽内填充有所述双组份聚硫密封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管节的两个侧面与所述下半管节的两个侧面的上均设有吊装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管节下端的内壁上和所述下半管节上端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与对应的所述弯曲螺栓孔道连通的弯曲螺栓手孔;所述弯曲螺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半管节的弯曲螺栓手孔内和所述下半管节的弯曲螺栓手孔内,并通过弯曲螺栓螺帽锁紧。5.一种上下分体装配式矩形顶管管节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管节和后管节;所述前管节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超陈雪峰朱孟君任兆丹郑彪黄文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