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467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的制造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及方法,包括底座、定位机构、第一压紧机构以及第二压紧机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换热元件的凹槽,所述定位机构分别套设在所述换热元件的两端,所述定位机构上设有多个第一调整螺杆,所述第一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二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的内表面,穿过所述第一压紧机构设有多个第二调整螺杆,调节所述第二调整螺杆可压紧第二压紧机构,从而压紧所述换热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加工存在的无法加工较长换热元件及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的制造成型
,具体为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的装焊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核电厂中主要的机械设备之一,其作用是把一种介质的热量传给另一种介质。换热器的数量众多、型号各异,比如有蒸汽发生器,低压、高压加热器,冷凝器和冷却器等,而无论是哪一种型号的换热器都是由换热元件组成的。其中,对于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来说,现有的制造工艺是采用整体机加工成形的方法,采用专用设备对蜂窝状内孔进行深孔钻削。然而,这种加工工艺经常受到加工长度的限制,无法完成较长换热元件的加工,且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因此,提供一种新的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加工方法对于本领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与现有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采用整体加工工艺不同,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思想是把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分割成若干形状相同的外齿板,然后将这些外齿板和若干内管在装焊装置上拼接焊接成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加工存在的无法加工较长换热元件及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包括底座、定位机构、第一压紧机构以及第二压紧机构,其中:
[0005]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换热元件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底座长度方向断开布置,所述凹槽的断开部分为焊接空位,所述焊接空位的数量至少有两个;
[0006]所述定位机构分别套设在所述换热元件的两端,所述定位机构上设有多个第一调整螺杆,调节多个所述第一调整螺杆可实现对换热元件的压紧定位;
[0007]所述第一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且每个凹槽所在的底座部位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压紧机构;
[0008]所述第二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的内表面,其数量与第一压紧机构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压紧机构的内表面与所述换热元件的外表面相抵接,穿过所述第一压紧机构设有多个第二调整螺杆,调节所述第二调整螺杆可压紧第二压紧机构,从而压紧所述换热元件。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凹槽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构成与所述换热元件外表面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的形状与所述换热元件的外部轮廓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由所述凹槽的槽口侧向其槽底侧逐渐减小。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为斜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为平面,多个所述凹槽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分别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机构为六角套,所述六角套的内表面形状与所述换热元件的外部轮廓相适配,多个所述第一调整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六角套的各个边上。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长直角压条和短直角压条,所述长直角压条和短直角压条的两个竖向边分别与所述底座的两侧螺接,所述长直角压条和短直角压条的两个横向边对接,并通过螺栓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调整螺杆分别设置在长直角压条和短直角压条的两个竖向边上以及长直角压条的横向边上。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包括V型上压块和两个V型侧顶块,所述V型上压块的横边设置在所述长直角压条横向边的内表面,所述V型上压块的内表面与换热元件的外表面抵接,设置在所述长直角压条横向边的第二调整螺杆压紧于所述V型上压块的横边,且位于中间的第二调整螺杆穿过所述V型上压块的横边压紧在所述换热元件上。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V型侧顶块分别设置在长直角压条和短直角压条的竖向边内侧,用于调整换热元件的拼接缝,所述V型侧顶块的内表面与换热元件的侧面外表面抵接,且两个所述V型侧顶块分别通过设置在长直角压条和短直角压条竖向边的第二调整螺杆压紧所述换热元件。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V型上压块的两个V型边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二调整螺杆。
[0017]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的方法,该方法为将换热元件分成形状相同的若干个外齿板和多根内管,并通过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进行组装定位,最后焊接成型的装焊方法。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为: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及方法,通过将换热元件放置在底座的凹槽中,采用定位机构对换热元件进行定位锁紧,然后再使用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对换热元件每个一定的长度进行压紧,使得换热元件能够紧密拼接在一起,如此,通过焊接空位对换热元件的拼接缝进行定位焊接,可保证装配精度;之后再采用电子束对换热元件的所有拼接缝逐一焊接即可。本专利技术的装焊装置为换热元件的制造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方法,且本装焊装置可保证换热元件的装配精度,并可适用于任何长度的换热元件,使换热元件的制造不再受长度的限制。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种实施例的装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所述装焊装置去掉换热元件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中所述定位机构的剖视图;
[0023]图4是图1中所述装焊装置的横向剖视图;
[0024]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0025]1‑
底座,11

凹槽,111

第一支撑面,112

第二支撑面,113

第三支撑面,12

焊接空位,2

定位机构,21

第一调整螺杆,3

第一压紧机构,31

第二调整螺杆,32

长直角压条,33

短直角压条,4

第二压紧机构,41

V型上压块,42

V型侧顶块,5

换热元件,51

外齿板,52

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7]本实施例以由6件形状相同的外齿板51和19根六角内管52组成的换热元件5为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焊装置以及装焊方法。
[0028]图1和2给出了本实施例的装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包括底座1、定位机构2、第一压紧机构3以及第二压紧机构4,将换热元件5放置在底座1中,定位机构2套设在换热元件2的两端为其定位,第二压紧机构4和第一压紧机构3依次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定位机构、第一压紧机构以及第二压紧机构,其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换热元件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底座长度方向断开布置,所述凹槽的断开部分为焊接空位,所述焊接空位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以方便进行焊接定位;所述定位机构分别套设在所述换热元件的两端,所述定位机构上设有多个第一调整螺杆,调节多个所述第一调整螺杆可实现对换热元件的压紧定位;所述第一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且每个凹槽所在的底座部位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压紧机构;所述第二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的内表面,其数量与第一压紧机构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压紧机构的内表面与所述换热元件的外表面相抵接,穿过所述第一压紧机构设有多个第二调整螺杆,调节所述第二调整螺杆可压紧第二压紧机构,从而压紧所述换热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构成与所述换热元件外表面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的形状与所述换热元件的外部轮廓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由所述凹槽的槽口侧向其槽底侧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为斜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为平面,多个所述凹槽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分别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状多孔换热元件装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为六角套,所述六角套的内表面形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盛陈浩浩周迎平陈佳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武汉核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