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式油水分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24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溢流式油水分离罐,包括罐体和隔板;所述罐体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油口的水平高度;所述罐体底端设有排水口和排渣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排渣口上方;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于罐体内部的顶端,所述隔板位于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隔板能够对进入的混合液和需要排出的油液进行分隔,使油液在由靠近进油口的一侧流动至靠近出油口的一侧时,其中的骨渣能够被隔板所阻隔,同时隔板能够保证流动至出油口一侧的油液已经形成了油和水的分层,进而实现同时进液和出油的目的。进而实现同时进液和出油的目的。进而实现同时进液和出油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溢流式油水分离罐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溢流式油水分离罐。

技术介绍

[0002]软骨素主要应用于关节炎、滴眼液等,具有止痛,促进软骨再生的功效,对改善老年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改善关节问题。
[0003]而软骨素一般是需要从动物骨骼中进行提取,在对动物骨骼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富含软骨素成分的油液,而油液中同时掺杂有水分和骨渣,若是要保证最终得到的软骨素达到足够的纯度,就必须对油液中的水分和骨渣进行分离。而传统的油水分离装置需要一定时间的静置,才能够使油液和水分实现分离,无法实现在混合液通入的同时,排出分离好的油液,油水分离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同时进液和出油的溢流式油水分离罐。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溢流式油水分离罐,包括罐体和隔板;
[0006]所述罐体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油口的水平高度;
[0007]所述罐体底端设有排水口和排渣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排渣口上方;
[0008]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于罐体内部的顶端,所述隔板位于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
[0009]具体的,所述罐体包括柱体部和一体连接于柱体部底部的锥体部,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位于柱体部上,所述排水口和排渣口位于锥体部的底端,所述隔板固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柱体部内且底端延伸至锥体部内。r/>[0010]具体的,还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包括透明管、上阀门和下阀门,所述透明管的顶端通过上阀门与罐体顶部连通,底端通过下阀门与罐体底部连通。
[0011]具体的,还包括透明的视镜,所述视镜固定连接于罐体底部并位于排水口上方。
[0012]具体的,所述进油口、出油口、排水口和排渣口处均设有开关阀。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隔板能够对进入的混合液和需要排出的油液进行分隔,使油液在由靠近进油口的一侧流动至靠近出油口的一侧时,其中的骨渣能够被隔板所阻隔,同时隔板能够保证流动至出油口一侧的油液已经形成了油和水的分层,进而实现同时进液和出油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方式中溢流式油水分离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方式中溢流式油水分离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标号说明:1、罐体;11、进油口;12、出油口;13、排水口;14、排渣口;15、柱体部;16、锥体部;2、隔板;3、液位计;31、透明管;32、上阀门;33、下阀门;4、视镜;5、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8]请参照图1至2所示,一种溢流式油水分离罐,包括罐体1和隔板2;
[0019]所述罐体1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所述进油口11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油口12的水平高度;
[0020]所述罐体1底端设有排水口13和排渣口14,所述排水口13位于排渣口14上方;
[0021]所述隔板2固定连接于罐体1内部的顶端,所述隔板2位于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之间。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说明:混合状的液体从罐体1顶部的进油口11进入到罐体1的的内部,由于罐体1内部存在隔板2,因此当混合液体溢满至隔板2的底端后,油液和水就会在隔板2的一侧预先分好层,而除去了杂质的油液则会通过隔板2底部溢流至另一侧,隔板2同时能够对骨渣进行阻挡和过滤,避免骨渣随着油液一起流动至隔板2另一侧,当隔板2另一侧的油液溢满至出油口12的高度时,油液就会自行流出,同时进油口11也能够保持持续的进液状态。
[0023]经过分离后的水分和骨渣会沉淀至罐体1底端,其中水分可以通过排水口13排出,而骨渣则能够通过排渣口14进行排放。
[0024]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隔板能够对进入的混合液和需要排出的油液进行分隔,使油液在由靠近进油口的一侧流动至靠近出油口的一侧时,其中的骨渣能够被隔板所阻隔,同时隔板能够保证流动至出油口一侧的油液已经形成了油和水的分层,进而实现同时进液和出油的目的。
[0025]进一步的,所述罐体1包括柱体部15和一体连接于柱体部15底部的锥体部16,所述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位于柱体部15上,所述排水口13和排渣口14位于锥体部16的底端,所述隔板2固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柱体部15内且底端延伸至锥体部16内。
[0026]由上述描述可知,锥体部由上至下内径逐渐缩小,能够使油液由隔板一侧流动至另一侧的单位流量降低,从而能够对油液过滤地更加彻底。
[0027]进一步的,还包括液位计3,所述液位计3包括透明管31、上阀门32和下阀门33,所述透明管31的顶端通过上阀门32与罐体1顶部连通,底端通过下阀门33与罐体1底部连通。
[0028]由上述描述可知,正常情况下,液位计的上阀门和下阀门是关闭的,当需要了解罐体内的液位情况时,可以将上阀门和下阀门打开,罐体内的部分液体就会流动至透明管内,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透明管内的液位情况来判断罐体内的液位情况。
[0029]进一步的,还包括透明的视镜4,所述视镜4固定连接于罐体1底部并位于排水口13上方。
[0030]由上述描述可知,视镜可以便于工作人员直观地看到排水口处的含水量以及排渣口处的骨渣含量,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排水量和排渣量。
[0031]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11、出油口12、排水口13和排渣口14处均设有开关阀5。
[0032]实施例一
[0033]一种溢流式油水分离罐,包括罐体1和隔板2;
[0034]所述罐体1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所述进油口11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油口12的水平高度;
[0035]所述罐体1底端设有排水口13和排渣口14,所述排水口13位于排渣口14上方;
[0036]所述隔板2固定连接于罐体1内部的顶端,所述隔板2位于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之间,所述进油口11、出油口12、排水口13和排渣口14处均设有开关阀5;
[0037]所述罐体1包括柱体部15和一体连接于柱体部15底部的锥体部16,所述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位于柱体部15上,所述排水口13和排渣口14位于锥体部16的底端,所述隔板2固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柱体部15内且底端延伸至锥体部16内;
[0038]还包括液位计3,所述液位计3包括透明管31、上阀门32和下阀门33,所述透明管31的顶端通过上阀门32与罐体1顶部连通,底端通过下阀门33与罐体1底部连通;
[0039]还包括透明的视镜4,所述视镜4固定连接于罐体1底部并位于排水口13上方。
[004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溢流式油水分离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和隔板;所述罐体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油口的水平高度;所述罐体底端设有排水口和排渣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排渣口上方;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于罐体内部的顶端,所述隔板位于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溢流式油水分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柱体部和一体连接于柱体部底部的锥体部,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位于柱体部上,所述排水口和排渣口位于锥体部的底端,所述隔板固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程周熠朴杨立峰吴忠厚何娜邵佳伟胡红星官灵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恒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