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碟式分离机用自动可调水封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3925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碟式分离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碟式分离机用自动可调水封水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物料轻重相分离的稳定性有待提高的碟式分离机的问题。一种碟式分离机用自动可调水封水系统,包括转鼓,还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安装在的转鼓顶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物料从进料管进入碟式分离机内,水封水从底部出水管中喷出,在碟式离心机转动的离心力作用下,轻相螺旋向上向内运动,渣相、水相与轻相分离形成三层,由内向外分别为轻相层、水相层和渣相层,水相层成为渣相层和轻相层的中间层,排渣时,监测装置监控排渣口的水分含量,当水相刚开始排出时,根据含水量,及时补充水封水,保证水相层的稳定,进而保证轻相层的稳定。进而保证轻相层的稳定。进而保证轻相层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碟式分离机用自动可调水封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碟式分离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碟式分离机用自动可调水封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我国工业、农副产品、畜牧业等生产产生废水排放总量2092.81亿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3028.96万吨,氨氮172.91万吨,石油类78.21万吨,重金属(镉、铬、砷、汞、铅,下同)0.09万吨,总磷42.32万吨,总氮472.89万吨,二氧化硫2320.00万吨,烟尘1166.64万吨,氮氧化物1797.70万吨。其污水中绝大多数残留物质可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因随着我国距离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越来越近,发展我国污染源治理学科技术与治理装备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当代社会进步、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治理、人类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现有固液分离设备中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三足式沉降离心机、管式分离机、碟式分离机、刮刀卸料沉降离心机普遍存在着的堵塞问题、纤维缠绕问题、固体卸料难、固体颗粒分离能力≥30um,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尤其固体物质自动卸出难、功能单一、稳定性差、分离能耗高、使用成本高等,给污水处理、颗粒筛选行业带来了制约与影响;其中,碟式离心机可快速连续的对固液和液液进行分离,是立式离心机的一种,转鼓装在立轴上端,通过传动装置由电动机驱动而高速旋转,转鼓内有一组互相套叠在一起的碟形零件碟片,碟片与碟片之间留有很小的间隙,悬浮液(或乳浊液)由位于转鼓中心的进料管加入转鼓,当悬浮液(或乳浊液)流过碟片之间的间隙时,固体颗粒(或液滴)在离心机作用下沉降到碟片上形成沉渣(或液层),沉渣沿碟片表面滑动而脱离碟片并积聚在转鼓内直径最大的部位,分离后的液体从出液口排出转鼓,碟片的作用是缩短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沉降距离、扩大转鼓的沉降面积,转鼓中由于安装了碟片而大大提高了分离机的生产能力,积聚在转鼓内的固体在分离机停机后拆开转鼓由人工清除,或通过排渣机构在不停机的情况下从转鼓中排出。
[0003]碟式分离机分离的物料越来越多样化,物料的轻重相比例也趋于多样化,故而,若能够根据物料轻重相的比例定制化开发设计才可能更好的应对调节物料分离的效果,故而,现提出一种碟式分离机用自动可调水封水系统,针对物料变化跨度大的情况,设置一种可调节补水的碟式分离机,提供一种可适应物料轻重相比例范围在0%

40%内控制,保证分液界面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碟式分离机用自动可调水封水系统,将物料从进料管进入碟式分离机内,水封水从底部出水管中喷出,在碟式离心机转动的离心力作用下,轻相螺旋向上向内运动,渣相、水相与轻相分离形成三层,由内向外分别为轻相层、水相层和渣相层,水相层成为渣相层和轻相层的中间层,排渣时,监测装置监控排渣口的水分含量,当水
相刚开始排出时,根据含水量,及时补充水封水,保证水相层的稳定,进而保证轻相层的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物料轻重相分离的稳定性有待提高的碟式分离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碟式分离机用自动可调水封水系统,包括转鼓,还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安装在转鼓的顶端,所述转鼓的底端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分离腔,所述分离腔设置在进料管与转鼓之间,所述分离腔的内侧形成轻相区,分离腔的外侧形成渣相区,且轻相区和渣相区之间为由水区形成的分液界层;排渣口,所述排渣口设置在分离机壳体的一侧,所述排渣口设在渣相区内壁,所述排渣口处设有监测装置,以用于监控排渣口处渣相含水量;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在分离腔底部,以可控量的向分离腔内输送水相。
[0006]优选的,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水分传感器,以监测排渣口处的含水量。
[0007]优选的,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电控部件,以根据渣相和水相的监测情况控制排渣口和出水管的开和关。
[0008]优选的,所述分离腔的底部设置有分水盘,所述出水管的底端与分水盘连通,所述出水管与分离腔的底部内壁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分离机壳体的底部连接有配水装置,所述转鼓底部开设有连通口,且连通口内安装有用于连通配水装置和分水盘的进水管。
[0010]优选的,所述配水装置同轴心套设在转鼓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配水装置连接有与监测装置电连接的水驱动机构,以定量输送水相。
[0012]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物料从进料管进入碟式分离机内,水相从底部出水管中喷出,向上运动的物料又受到碟式离心转动的离心力,而轻相继续向上运动,使得较重的渣相与轻相分离,水相成为渣相和轻相的分液界层,排渣时,监测装置监控排渣口的水分,当水相刚开始排出时,监测装置控制排渣口排渣,使得含水量相差较大的轻相和渣相,实现更加准确的分离。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监测装置包括水分传感器和电控部件,使得监测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物料的轻相和渣相的含水比例不同,调节水分传感器的监测标准,从而利用电控部件实现排渣口和水封水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碟式分离机工作的智能化。
[0014]2.通过出水管贴合渣相区内壁布置,可以对渣相区的渣相进行冲洗,防止出现渣相堆积的情况发生。
[0015]3.通过分水盘、配水装置和出水管的设置,相较于现有的碟式分离机而言,本专利技术可以更好的保证轻相物料和重相物料待分出的水相始终保持一个稳定的分离界面,提高了对含水量不同的物料分离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碟式分离机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监测装置;2、出水管;3、分水盘;4、进水管;5、配水装置;6、驱动轴;7、进料管;8、分离腔;9、轻相区;10、水相区;11、渣相区;12、排渣口;13、转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0]实施例一参照图1,一种碟式分离机用自动可调水封水系统,包括转鼓13,还包括:进料管7,进料管7安装在转鼓13的顶端,转鼓13的底端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6连接;分离腔8,分离腔8设置在进料管7与转鼓13之间,分离腔8的内侧形成轻相区9,分离腔8的外侧形成渣相区11,且轻相区9和渣相区11之间为由水相区10形成的分液界面;排渣口12,排渣口12设置在转鼓13的一侧,排渣口12设在渣相区11内壁,排渣口12处设有监测装置1,以用于监控排渣口12处渣相和水相;出水管2,出水管2设置在分离腔8底部,以可控量的向分离腔8内输送水相;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物料从进料管7进入碟式分离机内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碟式分离机用自动可调水封水系统,包括转鼓(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管(7),所述进料管(7)安装在转鼓(13)的顶端,所述转鼓(13)的底端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6)连接;分离腔(8),所述分离腔(8)设置在进料管(7)与转鼓(13)之间,所述分离腔(8)的内侧形成轻相区(9),分离腔(8)的外侧形成渣相区(11),且轻相区(9)和渣相区(11)之间为由水区(10)形成的分液界层;排渣口(12),所述排渣口(12)设置在转鼓(13)的一侧,所述排渣口(12)设在渣相区(11)内壁,所述排渣口(12)处设有监测装置(1),以用于监控排渣口(12)处渣相和水相;出水管(2),所述出水管(2)设置在分离腔(8)底部,以可控量的向分离腔(8)内输送水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碟式分离机用自动可调水封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1)包括水分传感器,以监测排渣口(12)处的水分含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碟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李邦黄菊莲赵奇峰闫媛媛蔡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