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托换装置及建筑物顶升托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384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顶管托换装置及建筑物顶升托换方法,涉及建筑物移位领域,包括主托换梁、托管和顶升机构,多根主托换梁依次间隔布置,多根托管轴线共面且依次布置形成托换管排,所有主托换梁顶面抵接并承托托换管排底面,顶升机构连接主托换梁,以水平顶升主托换梁及托换管排;针对目前小型建筑物托换结构布置不便的问题,通过托管穿过建筑物下方基础形成托换管排,对其上方的基础土体和建筑物共同支撑,主托换梁通过托换管排实现对建筑物的承托,使建筑物整体脱离下方基础土体,完成托换方便后续进行姿态调整或移位。方便后续进行姿态调整或移位。方便后续进行姿态调整或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管托换装置及建筑物顶升托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移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管托换装置及建筑物顶升托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影响规划但不宜拆除的建筑物,通过建筑物移位技术对其进行位置调整,以实现对既有建筑的保护。建筑物移位前需要进行结构托换,利用托换结构承载与基础截断后的上部结构,移动平台通过托换结构进行建筑物位置的调整。
[0003]常见托换结构为现浇混凝土制作,浇注混凝土与建筑物承重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固连,使得上部结构的负载经过承重结构传递至托换结构。但对于一些无主体承重结构的小型砖瓦建筑,若采用浇注托换结构的方式则需要沿建筑物墙体进行完全布置,难以保证在浇注托换结构过程中建筑物的稳定性,并且浇注施工耗费时间较长;采用全开挖加固建筑物下方基础土体,进行基础土体和建筑物整体挪移的方式工程量较大,并且,不适用于软土基础、沙土基础等土质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顶管托换装置及建筑物顶升托换方法,通过托管穿过建筑物下方基础形成托换管排,对其上方的基础土体和建筑物共同支撑,主托换梁通过托换管排实现对建筑物的承托,使建筑物整体脱离下方基础土体,完成托换方便后续进行姿态调整或移位。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顶管托换装置,采用以下方案:
[0006]包括主托换梁、托管和顶升机构,多根主托换梁依次间隔布置,多根托管轴线共面且依次布置形成托换管排,所有主托换梁顶面抵接并承托托换管排底面,顶升机构连接主托换梁,以水平顶升主托换梁及托换管排。
[0007]进一步地,所有托管轴线平行,所有主托换梁轴线平行,主托换梁轴线与托管轴线垂直。
[0008]进一步地,所述托管外圆周面连接有托板,托板所在平面与托管外圆周面相切,托板沿托管轴向延伸至托管两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位于托管远离主托换梁的一侧,所有托板共面布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上设有弯折部,相邻托板之间通过弯折部配合搭接,所有托管的对应的托板搭接后形成托换面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托换梁之间连接有辅托换梁,主托换梁与辅托换梁形成框架托换结构。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顶升托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对建筑物周围开挖,在建筑物下方基础土体内水平施加多根轴线共面的托管,所有托管形成覆盖建筑物底面的托换管排;
[0014]在托换管排端部下方布置主托换梁,使主托换梁抵接并承托托换管排;
[0015]顶升主托换梁,将主托换梁、托换管排和建筑物共同水平托起。
[0016]进一步地,所述托换管排与建筑物本体底面间隔布置,其之间预留有基础土体。
[0017]进一步地,所述托换管排隔离其上方和下方的基础土体,托管轴线垂直于主托换梁轴线。
[0018]进一步地,相邻主托换梁之间连接辅托换梁,建筑物外围安装有加固支撑结构。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0](1)针对目前小型建筑物托换结构布置不便的问题,通过托管穿过建筑物下方基础形成托换管排,对其上方的基础土体和建筑物共同支撑,主托换梁通过托换管排实现对建筑物的承托,使建筑物整体脱离下方基础土体,完成托换方便后续进行姿态调整或移位。
[0021](2)多根托管依次布置形成托换管排结构,使得托换管排能够对其上方的基础土体进行承托,从而承托上方的建筑物,相较于传统的直接浇注混凝土能够降低施工难度,以托换管排作为承托结构的一部分,能够逐个施工托管,使托管穿过基础土体,提高施工效率并满足承托要求。
[0022](3)在托换管排承托其上方的基础土体和建筑物后,设置主托换梁和辅托换梁对托换管排进行承托,将托换管排的荷载转移至托换梁,方便顶升机构的布置,提高顶升效率和顶升过程中的同步性、稳定性。
[0023](4)主托换梁对托换管排进行承载,辅托换梁对主托换梁位置进行约束,维持主托换梁与托换管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升在顶升、托换和移位等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对建筑物的损伤。
[0024](5)在托管上连接托板,对相邻托管之间的间隙部分提供承托作用,在托管上方形成一个承托平面,提高托管对其上方基础土体的承载作用,能够满足软土等承载能力较差的土质基础的承托需求,避免承托过程中基础的坍塌。
[0025](6)相邻托板之间通过弯折部配合形成搭接,在托管上方形成完整的托换面板,完全截断其上方和下方基础土体的连接,对其上方基础土体和建筑进行一个完整面的承托,满足沙土等松软土质的承托需求,避免承托过程中托换管排上方土体从托管间隙中落下导致上方基础变形的问题,有效保护建筑物。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建筑物与顶升机构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托管与主托换梁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主托换梁连接辅托换梁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加固结构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外部加固结构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运输车与托换梁相对位置的俯视示意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顶升机构对托换结构顶升时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运输车与托换梁相对位置的侧视示意图;
[003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托管连接托板的示意图;
[003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中托板弯折部配合搭接的示意图。
[0037]图中,1、建筑物,2、垫块,3、顶升机构,4、上方土体,5、托管,6、主托换梁,7、辅托换梁,8、外部加固结构,9、内部加固结构,10、运输车,11、反力板,12、下方土体,13、托板,14、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实施例1
[0039]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1

图10所示,给出一种顶管托换装置。
[0040]针对目前小型建筑物托换结构布置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顶管托换装置,利用托管5和托换梁结合的而结构,通过托管5穿过建筑物1下方基础形成托换管排,对其上方的基础土体和建筑物1共同支撑,主托换梁6通过托换管排实现对建筑物1的承托,使建筑物1整体脱离下方基础土体,完成托换方便后续进行姿态调整或移位,满足小型建筑物1托换移位等需求。
[0041]如图2、图6、图7所示,所述顶管托换装置主要包括托换梁、托管5和顶升机构3,托管5从距离建筑物1底面一定距离的基础土体内穿过,多根托管5依次布置均穿过基础土体,托管5轴线共面共同形成托换管排,托换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托换梁、托管和顶升机构,多根主托换梁依次间隔布置,多根托管轴线共面且依次布置形成托换管排,所有主托换梁顶面抵接并承托托换管排底面,顶升机构连接主托换梁,以水平顶升主托换梁及托换管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托管轴线平行,所有主托换梁轴线平行,主托换梁轴线与托管轴线垂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管外圆周面连接有托板,托板所在平面与托管外圆周面相切,托板沿托管轴向延伸至托管两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管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位于托管远离主托换梁的一侧,所有托板共面布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管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上设有弯折部,相邻托板之间通过弯折部配合搭接,所有托管的对应的托板搭接后形成托换面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艳王继国田忠诚谭天乐赵庆安孙志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