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结构房屋顶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009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结构房屋顶升结构,该木结构房屋包括有安装于地面基础上的木结构墙体,木结构墙体包括墙体枕木、立柱、墙面板,地面基础于墙体枕木旁侧装设千斤顶底座,千斤顶底座上端侧装设顶升千斤顶、顶升驱动件,顶升千斤顶螺装紧固于千斤顶底座上表面;顶升驱动件呈“Z”形状,且顶升驱动件包括承托部、驱动部,承托部与驱动部之间设置中间连接部;顶升千斤顶的驱动端与顶升驱动件的驱动部连接;顶升驱动件的承托部位于木结构墙体的墙面板下方,且顶升驱动件的承托部抵顶接触木结构墙体的墙面板。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稳定性好的优点,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木结构房屋顶升作业。有效地适用于木结构房屋顶升作业。有效地适用于木结构房屋顶升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结构房屋顶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顶升
,尤其涉及一种木结构房屋顶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物诸如框架结构、砌体结构、桥梁结构等,由于建筑地基的土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多数建筑物建造在不均匀的土层上,在受到长期动荷载作用、地震动影响或者自重影响时,建筑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或者不均匀沉降,这就会导致建筑物的局部构件开裂,进而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最终发展为建筑物功能完全丧失或者倒塌。因此,在条件良好的基础上,对建筑物采取顶升的方法进行纠偏,从而使得建筑物能得以扶正,并对其进行加固以恢复其使用功能,顶升法纠偏是目前工程中重要的纠偏措施。
[0003]需指出的是,对于木结构房屋而言,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如何稳定可靠地实现木结构房屋的木结构墙体顶升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结构房屋顶升结构,该木结构房屋顶升结构设计新颖、稳定性好,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木结构房屋顶升作业。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木结构房屋顶升结构,该木结构房屋包括有安装于地面基础上的木结构墙体,木结构墙体包括有墙体枕木、钉固于墙体枕木且沿着墙体枕木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立柱,木结构墙体还包括有钉固于立柱的墙面板,其特征在于:地面基础于墙体枕木的旁侧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千斤顶底座,千斤顶底座的上端侧装设有上下动作的顶升千斤顶、位于顶升千斤顶上端侧的顶升驱动件,顶升千斤顶螺装紧固于千斤顶底座的上表面;
[0007]顶升驱动件呈“Z”形状,且顶升驱动件包括有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承托部、驱动部,承托部位于驱动部的下端侧,承托部与驱动部之间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的上端部与驱动部连接,中间连接部的下端部与承托部连接,承托部、驱动部以及中间连接部为一体结构;顶升千斤顶的驱动端与顶升驱动件的驱动部连接;
[0008]顶升驱动件的承托部位于木结构墙体的墙面板下方,且顶升驱动件的承托部抵顶接触木结构墙体的墙面板。
[0009]其中,所述千斤顶底座通过锚栓锚固于所述地面基础。
[0010]其中,所述木结构墙体的墙面板钉设有抗震木板。
[0011]其中,所述木结构墙体的墙面板下端面装设有钉固于所述立柱的补强板,所述顶升驱动件的承托部抵顶接触补强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木结构房屋顶升结构,该木结构房屋包括有安装于地面基础上的木结构墙体,木结构墙体包括有墙体枕木、钉固于墙体枕木且沿着墙体枕木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立柱,木结构墙体还包括有钉固于立柱的墙
面板,地面基础于墙体枕木的旁侧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千斤顶底座,千斤顶底座的上端侧装设有上下动作的顶升千斤顶、位于顶升千斤顶上端侧的顶升驱动件,顶升千斤顶螺装紧固于千斤顶底座的上表面;顶升驱动件呈“Z”形状,且顶升驱动件包括有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承托部、驱动部,承托部位于驱动部的下端侧,承托部与驱动部之间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的上端部与驱动部连接,中间连接部的下端部与承托部连接,承托部、驱动部以及中间连接部为一体结构;顶升千斤顶的驱动端与顶升驱动件的驱动部连接;顶升驱动件的承托部位于木结构墙体的墙面板下方,且顶升驱动件的承托部抵顶接触木结构墙体的墙面板。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稳定性好的优点,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木结构房屋顶升作业。
附图说明
[0013]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在图1中包括有:
[0016]1——地面基础
ꢀꢀꢀꢀꢀꢀ
2——木结构墙体
[0017]21——墙体枕木
ꢀꢀꢀꢀꢀ
22——立柱
[0018]23——墙面板
ꢀꢀꢀꢀꢀꢀꢀ
3——千斤顶底座
[0019]4——顶升千斤顶
ꢀꢀꢀꢀ
5——顶升驱动板
[0020]51——承托部
ꢀꢀꢀꢀꢀꢀꢀ
52——驱动部
[0021]53——中间连接部
ꢀꢀꢀ
6——抗震木板
[0022]7——补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24]如图1所示,一种木结构房屋顶升结构,该木结构房屋包括有安装于地面基础1上的木结构墙体2,木结构墙体2包括有墙体枕木21、钉固于墙体枕木21且沿着墙体枕木2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立柱22,木结构墙体2还包括有钉固于立柱22的墙面板23,地面基础1于墙体枕木21的旁侧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千斤顶底座3,千斤顶底座3的上端侧装设有上下动作的顶升千斤顶4、位于顶升千斤顶4上端侧的顶升驱动件,顶升千斤顶4螺装紧固于千斤顶底座3的上表面。
[0025]进一步的,顶升驱动件呈“Z”形状,且顶升驱动件包括有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承托部51、驱动部52,承托部51位于驱动部52的下端侧,承托部51与驱动部52之间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中间连接部53,中间连接部53的上端部与驱动部52连接,中间连接部53的下端部与承托部51连接,承托部51、驱动部52以及中间连接部53为一体结构;顶升千斤顶4的驱动端与顶升驱动件的驱动部52连接。
[0026]更进一步的,顶升驱动件的承托部51位于木结构墙体2的墙面板23下方,且顶升驱动件的承托部51抵顶接触木结构墙体2的墙面板23。
[0027]优选的,千斤顶底座3通过锚栓锚固于地面基础1。
[0028]在利用本技术对木结构房屋进行顶升施工的过程中,先沿距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切割墙面板23,切割后拆卸地面基础1至切割线位置之间的墙面板23;在通过顶升千斤顶4朝上顶升木结构墙体2之间,需松开墙体枕木21与地面基础1之间的锚固螺栓。
[0029]在通过本技术的顶升千斤顶4朝上顶升木结构墙体2的过程中,顶升千斤顶4驱动顶升驱动件朝上移动,朝上移动的顶升驱动件通过承托部51承托并朝上顶推木结构墙体2的墙面板23,进而使得整个木结构墙体2朝上移动,以实现顶升作业。
[003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木结构墙体2的墙面板23钉设有抗震木板6。由于顶升千斤顶4通过顶升驱动件作用于木结构墙体2的墙面板23,抗震木板6能够对墙面板23起到抗震加强的作用,进而提高木结构墙体2顶升时的稳定性。
[003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木结构墙体2的墙面板23下端面装设有钉固于立柱22的补强板7,顶升驱动件的承托部51抵顶接触补强板7。补强板7能够起到加强的作用,其能够有效地增加立柱22与墙面板23之间的顶升整体性,进而进一步地提高木结构墙体2顶升时的稳定性。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结构房屋顶升结构,该木结构房屋包括有安装于地面基础(1)上的木结构墙体(2),木结构墙体(2)包括有墙体枕木(21)、钉固于墙体枕木(21)且沿着墙体枕木(2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立柱(22),木结构墙体(2)还包括有钉固于立柱(22)的墙面板(23),其特征在于:地面基础(1)于墙体枕木(21)的旁侧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千斤顶底座(3),千斤顶底座(3)的上端侧装设有上下动作的顶升千斤顶(4)、位于顶升千斤顶(4)上端侧的顶升驱动件,顶升千斤顶(4)螺装紧固于千斤顶底座(3)的上表面;顶升驱动件呈“Z”形状,且顶升驱动件包括有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承托部(51)、驱动部(52),承托部(51)位于驱动部(52)的下端侧,承托部(51)与驱动部(52)之间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中间连接部(53),中间连接部(53)的上端部与驱动部(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冬王烨璐陶建国张八秀孙海峰刘锋郑愚杨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睿固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