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实现间歇性入料的助剂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351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能实现间歇性入料的助剂反应釜,反应釜的上方通过螺杆a和螺母a固定有釜盖,釜盖的上方中部焊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上方通过螺钉a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下方为电机轴,电机轴的下方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侧面焊接有搅拌叶,反应釜的下方中部设有出料头,反应釜的下方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支撑腿a,釜盖的左上方焊接有间歇入料件,间歇入料件的中部为连接管,间歇入料件的上方为进入头,间歇入料件的下方为导流头。通过间歇入料件的设置,使得物料可以间歇性的进入反应釜的内部,使得反应更加充分,并且通过过滤板的设置,在加料时可以有效避免夹带杂物,通过加热盘的设置,能够减小物料与反应釜之间的温差。之间的温差。之间的温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实现间歇性入料的助剂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领域,具体涉及能实现间歇性入料的助剂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在往反应釜内添加助剂物料时,通常都是一次性添加进去,容易存在着反应不充分的现象,并且在加料时要慎重,不应夹带杂物,还要减小物料与反应釜之间的温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能实现间歇性入料的助剂反应釜,物料可以间歇性的进入反应釜的内部,并且在加料时可以有效避免夹带杂物,还能够减小物料与反应釜之间的温差。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实现间歇性入料的助剂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和釜盖,所述反应釜的上方通过螺杆a和螺母a固定有所述釜盖,所述釜盖的上方中部焊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方通过螺钉a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下方为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下方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侧面焊接有搅拌叶,所述反应釜的下方中部设有出料头,所述反应釜的下方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支撑腿a,所述釜盖的左上方焊接有间歇入料件,所述间歇入料件的中部为连接管,所述间歇入料件的上方为进入头,所述间歇入料件的下方为导流头,所述釜盖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导流头相对应的通孔a,所述连接管的内侧活动安装有控制活塞,所述控制活塞包括内衬管和外套塞,所述外套塞套装在所述内衬管的外侧,所述内衬管的后端焊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后侧螺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前侧为伸缩轴,所述液压缸通过螺钉b安装在固定座的上方,所述固定座的下方前后侧均焊接有支撑腿b,所述进入头的上方焊接有储料罐,所述储料罐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进入头相对应的通孔b,所述储料罐的左下方焊接有撑架,所述储料罐的底部通过沉头螺丝a安装有加热盘,所述加热盘包括加热管和导热块,所述加热盘位于所述进入头的左侧,所述储料罐的内侧上方焊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上方通过沉头螺丝b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外侧为安装环,所述储料罐的上方通过螺杆b和螺母b固定有罐盖,所述罐盖的上方设有加料头,所述罐盖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加料头相对应的通孔c。
[0005]本技术中,所述反应釜位于所述固定座的前侧,所述釜盖位于所述储料罐的下方。
[0006]本技术中,所述旋转轴和所述电机轴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搅拌叶位于所述反应釜的内侧。
[0007]本技术中,所述出料头的前侧安装有阀门,所述出料头和所述反应釜之间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出料头相对应的通孔d。
[0008]本技术中,所述间歇入料件位于所述储料罐和所述釜盖之间,所述进入头和所述导流头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
[0009]本技术中,所述储料罐与所述撑架之间焊接有加强块,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导热块的内侧。
[0010]本技术中,所述过滤板的表面设有若干过滤孔,所述加料头与所述罐盖之间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001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间歇入料件的设置,使得物料可以间歇性的进入反应釜的内部,使得反应更加充分,并且通过过滤板的设置,在加料时可以有效避免夹带杂物,通过加热盘的设置,能够减小物料与反应釜之间的温差。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间歇入料件、控制活塞、液压缸和固定座连接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加热盘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过滤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1、反应釜;2、釜盖;3、驱动电机;4、旋转轴;5、搅拌叶;6、出料头;7、间歇入料件;8、控制活塞;9、液压缸;10、固定座;11、储料罐;12、撑架;13、加热盘;14、过滤板;15、罐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0]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能实现间歇性入料的助剂反应釜,包括反应釜1和釜盖2,所述反应釜1的上方通过螺杆a和螺母a固定有所述釜盖2,所述釜盖2的上方中部焊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方通过螺钉a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型号为SVGA

10B21AD,所述驱动电机3的下方为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下方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4,所述旋转轴4的侧面焊接有搅拌叶5,所述反应釜1的下方中部设有出料头6,所述反应釜1的下方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支撑腿a,所述釜盖2的左上方焊接有间歇入料件7,所述间歇入料件7的中部为连接管,所述间歇入料件7的上方为进入头,所述间歇入料件7的下方为导流头,所述釜盖2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导流头相对应的通孔a,所述连接管的内侧活动安装有控制活塞8,所述控制活塞8包括内衬管和外套塞,所述外套塞套装在所述内衬管的外侧,所述内衬管的后端焊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后侧螺接有液压缸9,所述液压缸9的前侧为伸缩轴,所述液压缸9通过螺钉b安装在固定座10的上方,所述固定座10的下方前后侧均焊接有支撑腿b,
所述进入头的上方焊接有储料罐11,所述储料罐1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进入头相对应的通孔b,所述储料罐11的左下方焊接有撑架12,所述储料罐11的底部通过沉头螺丝a安装有加热盘13,所述加热盘13包括加热管和导热块,所述加热盘13位于所述进入头的左侧,所述储料罐11的内侧上方焊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上方通过沉头螺丝b安装有过滤板14,所述过滤板14的外侧为安装环,所述储料罐11的上方通过螺杆b和螺母b固定有罐盖15,所述罐盖15的上方设有加料头,所述罐盖15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加料头相对应的通孔c。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反应釜1位于所述固定座10的前侧,所述釜盖2位于所述储料罐11的下方。所述旋转轴4和所述电机轴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搅拌叶5位于所述反应釜1的内侧。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出料头6的前侧安装有阀门,所述出料头6和所述反应釜1之间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反应釜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出料头6相对应的通孔d。所述间歇入料件7位于所述储料罐11和所述釜盖2之间,所述进入头和所述导流头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
[0023]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储料罐11与所述撑架1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能实现间歇性入料的助剂反应釜,包括反应釜(1)和釜盖(2),其特征是:所述反应釜(1)的上方通过螺杆a和螺母a固定有所述釜盖(2),所述釜盖(2)的上方中部焊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方通过螺钉a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下方为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下方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4),所述旋转轴(4)的侧面焊接有搅拌叶(5),所述反应釜(1)的下方中部设有出料头(6),所述反应釜(1)的下方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支撑腿a,所述釜盖(2)的左上方焊接有间歇入料件(7),所述间歇入料件(7)的中部为连接管,所述间歇入料件(7)的上方为进入头,所述间歇入料件(7)的下方为导流头,所述釜盖(2)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导流头相对应的通孔a,所述连接管的内侧活动安装有控制活塞(8),所述控制活塞(8)包括内衬管和外套塞,所述外套塞套装在所述内衬管的外侧,所述内衬管的后端焊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后侧螺接有液压缸(9),所述液压缸(9)的前侧为伸缩轴,所述液压缸(9)通过螺钉b安装在固定座(10)的上方,所述固定座(10)的下方前后侧均焊接有支撑腿b,所述进入头的上方焊接有储料罐(11),所述储料罐(1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进入头相对应的通孔b,所述储料罐(11)的左下方焊接有撑架(12),所述储料罐(11)的底部通过沉头螺丝a安装有加热盘(13),所述加热盘(13)包括加热管和导热块,所述加热盘(13)位于所述进入头的左侧,所述储料罐(11)的内侧上方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波
申请(专利权)人:香河宝冠塑业助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